1.唐宋词研究客观题 单选题 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 ) 未做 客观题 单选题 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双调 )。 客观题 单选题 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依曲拍为句 )。 客观题 单选题 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 客观题 单选题 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范仲淹《渔家傲》 ) 客观题 单选题 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清真集》 ) 客观题 单选题 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B.多用赋体) 客观题 单选题 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欧阳炯) 客观题 单选题 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柳永)。 客观题 单选题 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苏轼)。 客观题 单选题 苏轼的下列词作中,反映了作者旷达乐观心态的是(选项呢? )。 客观题 单选题 下列词集中,现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的是(《云谣集》 )。 客观题 单选题 “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段话批评的是(吴文英 )。 客观题 单选题 姜夔词集中,旁注音谱的自度曲有( 17首)。 客观题 单选题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李清照)。 客观题 单选题 发展慢词、多用赋体,其词法号称“屯田蹊径”的词人是( 柳永)。 客观题 单选题 由花间词奠定并成为词的传统风格的是(婉丽绮靡 )。 客观题 单选题 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韦庄)。 客观题 单选题 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 张炎《词源》 )。 客观题 单选题 作为词体确立标志的是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 《忆江南》)。 2.自考唐宋词研究(07564),一直找不到真题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 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 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 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 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 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 3.【试述唐宋词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前此的唐宋词的研究,较少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然而唐宋词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恰恰是依靠了传播的力量.本文将唐宋词的传播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并通过对唐宋词各种传播方式的具体考察,探寻其在唐宋词史的进程和唐宋词风的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序论部分主要对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并概要介绍了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唐宋词的传播背景和传播阶段.唐宋词的传播背景是唐宋词传播研究的基础,其传播背景一是城市化,这为唐宋词的欣赏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二是商业化,这为唐宋词的消费提供了适宜的温床;三是“去道德化”,这为唐宋词的创作摆脱了精神的束缚.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唐宋词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乐人之词”、“诗人之词”和“词人之词”,它们分别和词的声音传播、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密切结合.第二章:唐宋词的歌舞传播.。 4.温庭筠词的特点及其对后代词的影响温庭筠(812?-866) 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约48岁被授隋县尉,其后曾为幕府僚吏,任方城尉,至国子助教。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 他喜纵酒放浪,一生不受羁束,喜讥刺权贵,因此不为时俗所重,坎坷潦倒一生。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七言乐府师法李贺,或寄吊古兴亡之慨,或写边塞荒寒之景,或述田家务农之劳苦。 近体诗反映现实面更广泛,涉及羁旅行役、友朋寄赠、身世感慨、咏史咏物等多方面内容,不时发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浩叹。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除常见的闺阁、歌伎题材外,还有写戍妇思念征夫、女道士、祠庙赛神、采莲女子的爱情和商妇的相思等。温词的风格以秾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 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他的词乍看似乎堆垛晦涩,仔细玩味便觉情挚韵远,余味犹存。 代表作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更漏子]“柳丝长”等。其词在写景、述事中含蓄着主人公深沉的感情,与李煜词的多用赋体、直抒胸臆不同。 这一艺术特点,对宋代词人周邦彦、吴文英等有影响。温庭筠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其句法的参差,叶韵的繁变,情景的交融,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 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的探索,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温诗今存310首,有清顾嗣立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主要收录在《花间集》、《全唐诗》、《金荃词》、《唐五代词》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土不中第。 今可考见者,温庭给开成四年(839年)年将40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R蛭ّ钕湾牟骱Γ√Œ幼笥沂嘶虮簧保虮恢穑程。 婧笞√Œ硬幻鞑话椎赝蝗凰廊ァN峦ン薇痪斫馄鹫味氛校槐换鲆阉悴淮砹耍幕怪竿薪痢T谒饺肟瞥∏埃阕⒍瞬荒芗暗诘拿恕?س伤哪暧俨坏诤螅峦ン拊邛Ы甲*肆侥辏盟约旱幕八担恰岸瓯Ъ玻桓跋缂鍪杂兴尽薄5笔笔钦娌。故俏坊龃粼诩依铮坏枚ءN峦ン?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 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 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 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 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 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 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陶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 当时唐宣宗喜欢歌《菩萨蛮》,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陶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学。 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窃筠“玉条脱”对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陶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 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陶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陶无学。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 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 5.唐宋词的研究用什么贡献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加以综合审视,同时,依据文学自身发展与演进的内在规律性,界说婉约词的基本审美特征,并对婉约词的演变进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予以“远距离”与“近距离”的审美观照。 既宏观上把握婉约词在各时期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环境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在个案上以唐宋词大家名家及其婉约词为研究对象,探析不同时期的婉约词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及声韵情调等方面所产生的审美意蕴,以期深入揭示词体文学样式独特的美感特质。这乃是词学本体研究的核心问题。 全文共分五章与结语部分: 第一章论述婉约词萌生的历史文化渊源,从词体的音乐性、地域文化以及文人创作心态三个层面溯源讨流,并加以概括总结:倚声填词是婉约词萌生的直接因素;西蜀南唐文化的形成对婉约词的“阴柔”特性产生了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社会历史变迁又是文人创作心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上述三个层面构成了唐宋婉约词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章探讨婉约词所确立的范型。一方面是《花间》“冠冕”:温庭筠与韦庄以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为婉约词体式的创立奠定了基石,并以《花间》词为审美对象,从题材内容的香艳性与深婉的抒情性方面,总结婉约词的艺术风貌;另一方面,与《花间》词有所不同的是,以南唐冯延巳、后主李煜词为典型形象,揭示婉约词蕴含着凄恻哀伤的抒情基调。 尤其是李煜词的艺术创作使婉约词的抒情内涵从男欢女爱、相思离别这类相对狭小的个人情感圈子里,开始步入社会人生以及生命本体的多维情感空间,含思深沉,意味隽永。 第三章讨论婉约词在北宋历史文化环境下的继承和衍变,并分析婉约词创作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蕴。 北宋以汴京为中心城市经济的繁盛,士大夫文人歌舞享乐的社会风尚及其独重歌妓之传唱这三个方面,对婉约词得以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考察以晏殊、欧阳修与晏几道工于小令的艺术创作上,他们并非是简单地沿袭南唐五代词风,而且形成了婉约词独具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婉约词衍变的审美趋向。 即以男女恋情为核心内容的婉约词中,那些被理想化的佳人形象,不再是单一地表现男女恋情的忠贞持守,同时融入“多情士子”的情感生活与身世经历,蕴含着士大夫文人学士的性情与襟怀。这两种情思相互交融,含蓄而清雅,深挚而凄苦。 同时,着重于柳永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抒写下层市井青楼女子的情感生活和爱情体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富有鲜活生命力,更能抚慰文人漂泊天涯、凄凉独处的心灵创伤和情感寄托,词在宋代虽视为“小道”、“末技”,文人们却愈来愈离不开它。 第四章探讨婉约词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北宋之交进一步地深化与拓展,以苏轼、李清照和周邦彦三位杰出词人为重点研究对象,展示他们的词体观念与创作实践中“豪放”与“婉约”两类对应物的交互激荡与融合,对婉约词的题材内容、审美意蕴及其艺术形式等方面的深拓,颇有建树。 苏轼的婉约词很有造诣,首先离不开苏轼文化人格魅力。苏轼文化人格的成因,与其卷入北宋文人的新旧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历人生的几重磨难之后得以升华,对“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不仅对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在题材内容与审美意蕴方面,深拓了传统意义上的婉约词,使婉约词的抒情内涵由最初单一的男女情爱出发,渐次渗透与融入文人学士的品性、修养与襟怀等情感层面,进而体悟世事人生,增强了社会生活的时代感,最终成为情感体验的多维审美空间,这也正是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在由男性词人群体占据统治地位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而敏锐的情感艺术,由“男子而作闺音”到“闺音”发自女性自身,寻求自己的“话语权”,并深切感受和抒写了宋代政局动乱中人事沧桑之感与身世沉沦之叹。 李清照以女性文人的独特身份在词作中塑造女性的自我形象,展示身处特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女性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情感,区别于男性文人性别视角的独特的情感审美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李清照对婉约词的独特贡献。周邦彦对婉约词的“集大成”,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所体现的艺术成就:精通音乐,熟解声律;讲究曲折回环的结构,缜密典丽的词章;沉郁感伤的抒情基调。 需要指出的是,周邦彦婉约词不仅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内容,寄寓着词人的身世经历。 第五章探讨婉约词在南渡之后的词体观念和创作实践方面所呈现出的演化情况。 首先,分析南宋词坛创作主体所身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婉约词的演化,同时,南宋词学观的建构,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与延深:对曲子词发展演变的历史总结,指出乐歌关乎国运兴亡的必然;推尊词体,使词与诗的地位等同;倡言雅正,讲究协律、词章,并对婉约词的演化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接着,重点考察探析婉约词在创作实践上的演变情况。 北宋词坛基本上是婉约词的情感艺术世界,而在南渡之后至宋季这一阶段,婉约词以姜夔、吴文英与张炎为代表,与“豪放惟幼安称首”的豪放词双。 6.关于温庭筠 诗词的 研究,有哪些书籍或者杂志《温庭筠诗集研注》 林邦钧的《温飞卿〈湖阴词序〉辨》 黄永武《温庭筠诗欣赏》 黄震云《温庭筠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希斌《绘阴柔之色,写阳刚之美——论温庭筠的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育民《唐五代词评析》设有专章论温庭筠 袁行霈《温词艺术研究——兼论温、韦词风之差异》(《学术月刊》86.2) 《温庭筠色彩美论析》(《晋阳学刊》84.4) 郑骞《温庭筠韦庄与词的创始》(《文学杂志》四卷一期□1958年) 7.温庭筠到底是哪个朝代人宋词是宋朝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故此,宋词不指代宋朝的词曲,仅以宋朝最胜而得名。温庭钧属于花间派鼻祖,尽管本人属于晚唐,但是他的词作仍然归为宋词。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8.自考汉语言文学,《唐宋词研究》该怎么有效学习呢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 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 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 《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 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 除了掌握重点篇目之外,你还需要了解学界的主要观点、材料,然后结合这些来答论述题。慢慢地,你就会了解这些理论书籍的名字、每本书的观点,然后你对这些学者提出的观点就会有一些自身的看法,然后把这些看法写到你的答题中去就可以了。你自身的观点与你阅读过的材料结合得越好,你分析的逻辑性越强,你答题的分数就会越高。说得通俗些,判卷老师看的就是你对这个领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 第四,了解作者背景、生平,这些也是用来辅助答题的材料。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呢,就是需要你自己做的课后功课非常繁重,70%的内容都是需要你自学的。不可能像中学语文一样,老师把什么都告诉你,他只会告诉你一个大体的方向。你可以让老师给你推荐些比较好的理论图书,这样便于你参考。 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千万不要去刷题啊,因为题目变数太大,换种方式考你就完蛋了。你就算一字一句的照抄答案,你同样不会得高分,之多是个及格分数而已。相反,你应该去刷书才对,你理论只要掌握了,考官他怎么考你都会,你不怕考,让他随便考。 其实这门科目还是很有乐趣的,你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学,你会体会到其中乐趣的。学生在翻阅文献参考书时心里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收获感是做真题的学生无法体会到的,中文专业的学生,会查资料、运用资料是最基本的,这就是个学习习惯性的问题,别想得那么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