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徵述怀朗诵》这首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拼音:【wèi zhǐ shù huái lǎng sòng】 全文拼音: zhōng yuán chū zhú lù ,tóu bǐ shì róng xuān 。 zòng héng jì bú jiù ,kāng kǎi zhì yóu cún 。zhàng cè yè tiān zǐ ,qū mǎ chū guān mén 。 qǐng yīng xì nán yuè ,píng shì xià dōng fān 。 yù yū zhì gāo xiù ,chū mò wàng píng yuán 。 gǔ mù míng hán niǎo ,kōng shān tí yè yuán 。 jì shāng qiān lǐ mù ,huán jīng jiǔ shì hún 。 qǐ bú dàn jiān xiǎn ?shēn huái guó shì ēn 。 jì bù wú èr nuò ,hóu yíng zhòng yī yán 。 rén shēng gǎn yì qì ,gōng míng shuí fù lùn 。全诗原文: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全诗翻译:如今是一个群豪并起争夺天下的时代,男儿当弃文从武成就一番事业。 我曾经向李密献计但不被他采纳,但我心中的壮志并没因此丧失。我拿着自己的计谋献给天子,领命纵马西出潼关。 终军当年请缨缚南越王,我乘车东去招降李密旧部和各路豪强。盘旋在崎岖的山路间,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时隐时现。 山林间寒鸟悲鸣,深山中不时传来猿啼。远望去一片荒凉,不知前途几何,凶吉难卜。 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不担心个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不敢不尽心以报其知遇之恩。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 人活在世上意气当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情感表达: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诗人善于抓住在历史进程中的巍峨奇观,以粗犷的笔触,一扫汉魏六朝绮靡浮艳的诗风,成功地展示了诗人急欲建功立业的感情世界。 参考资料 参考中华词典:/。 2.华山唐诗李洞的拼音huá shān 华山 táng dài :lǐ dòng 唐代:李洞 bì shān cháng dòng dì cháng qiū ,rì xī quán yuán guō huá zhōu 。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wàn hù yān qīn guān lìng zhái , sì shí yún zài shǐ jūn lóu 。 万户烟侵关令宅, 四时云在使君楼。 fēng qū léi diàn lín hé zhèn ,hè yǐn shén xiān chū yuè yóu 。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fēng dǐng gāo mián líng yào shú ,zì wú shuāng xuě shàng rén tóu 。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3.唐诗《述怀》的全诗意思是述怀[一] [二] [三]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 [四] [五] 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 [六] 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 [七] [八] 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 [一]题一作 《出关》。这诗作于唐高祖(李渊)初称帝时。当时魏徵投唐未久,在统一战争中 自己要求有所贡献,所以请命赴华山以东地区,说服李密的旧部。诗中写作者的抱负和旅途的艰险以 及重意气、报主恩的思想。 [二]这两句说当群雄在国中争夺政权的时期,自己弃文就武,投入战争。“逐鹿”,比喻争夺 政权。《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政权。“投笔”,东汉班超 年轻时曾为抄写文书的小吏,一天,他投笔长叹道: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哪能长期在笔砚间讨生活 呢(见《后汉书·班超传》)!这里借班超故事自喻。“戎轩”,兵车。“事戎轩”,即从军。 [三]“纵横”,战国时苏秦、张仪在列国间游说。苏秦主张齐楚等六国联合抗秦,就是“合纵” 之计:张仪宣传诸国听命于秦,就是“连横”之计。苏、张因此被叫做“纵横家”。这里指自己曾向 李密献策。“不就”,无所成就(指献策不被采纳,以至失败)。“慷慨”,指为国效力的壮心豪气。 [四]这两句叙投奔李渊和奉使安抚山东。“杖策”,手持马笙,也就是说赶着马。“关”,指 ----------------------- 页面 3----------------------- 潼关。 [五]这两句用终军和祁食其(音异忌)的故事比拟自己的山东之行,说明所负使命的性质。“请 缨”,西汉人终军出使南越,他向汉武帝作豪语道:“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见《汉 书·终军传》)就是说只要一根绳索就把南越王牵来,后来终于说服南越王降汉。 “凭”,依。“轼”,车前横木。“凭轼”,就是驾车而行的意思。“下”,降服。“东藩”, 东方属国。汉初郦食其说降齐王田广,“凭轼下齐七十余城”(见《汉书·郦食其传》)。 [六]这四句写旅途的景况。“郁”,阻滞。“纡(音迂)”,曲折。“郁纡”,是形容山道曲 折难于前进,也是形容心情不舒之词。(曹植《赠白马王彪》:“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 “陟(音志)”,登。“岫(音袖)”,山。“出没”,时隐时现(山岭有时隔断视线)。 [七]这四句说途中艰险的景象怵目惊心,但是由于想着要报答唐主以国土相待的恩情,并不畏 惧。“伤千里目”,言远望心伤。《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九逝魂”,屈原《哀 郢》:“魂一夕而九逝。”“九逝”,言精神不集中。“逝”,一作“折”。汉代益州有险地名九折 板 (见《汉书·王尊传》)。“九折”言道路曲折迂回。此处作“九逝”或“九折”都可以通,但与 “魂”字相连,作“九逝”较妥。“惮”.怕。“国士”,一国范围内的杰出人物。魏徵曾勉励别人说: “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见《旧唐书·魏徵传》) [八]这四句表明重视信义不图功名的思想。“季布”,楚汉时人,以守信用著名。《史记。季 布传》引楚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侯赢”,战国魏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救赵, 侯赢因年老不能随行,但表示要杀身以报,后来果然照他的诺言做了。“意气”,这里即指有诺必践、 有恩必报的精神。古乐府《白头吟》:“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那“意气”也相似,不过那是 属于夫妇之间,这是出于君臣之际。“功名”,功勋和名声。 4.唐诗《闺怨》拼音版沈如筠guī yuàn èr shǒu ·qí yī táng dài :shěn rú jun1 yàn jìn shū nán jì ,chóu duō mèng bú chéng 。 yuàn suí gū yuè yǐng ,liú zhào fú bō yíng 。 原文如下: 《闺怨二首·其一》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译文: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赏析: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5.唐诗寄人带拼音jì rén zuò zhě :zhāng mì 寄人作者:张泌 bié mèng yī yī dào xiè jiā ,xiǎo láng huí hé qǔ lán xié 。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duō qíng zhī yǒu chūn tíng yuè ,yóu wéi lí rén zhào luò huā 。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释 1、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 2、多情两句:指梦后所见。 译文 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 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 醒来只见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还在临照离人临照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