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氓属于

1.《诗经 氓》是属于赋比兴那种

①赋是直陈其事。

这是一首叙事诗,因此诗歌大部分都使用了赋的手法,尤以第一、二章表现最为突出,直接向读者叙述了二人由热恋走向婚姻的过程。

②比是打比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以桑葚比喻爱情。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容易醉;爱情是美好的,女人太迷恋则容易上当受骗。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叶的新鲜润泽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也暗喻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的枯黄掉落比喻女子的年老珠黄,也暗喻男子变心,感情枯竭。整体看,是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③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由桑树起兴,劝解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爱情。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生活中所经历的最深刻的场景兴起内心的情感。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到“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同渡一条淇水,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的不同,心境是随之而变迁的。

2.诗经中的氓是什么意思啊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土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写作背景

《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李报桃,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卫风 . 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3.诗经 氓是什么诗

氓:外来的人民;流民,流亡到此的人民,实际并无贬义的流氓。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