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是什么意思凤凰翩翩起舞飞翔,它的翅膀像盾牌一样,它的鸣声像洞箫悠扬。 出自—— 《荀子引逸诗》。 原文: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长夜慢兮。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以败矣。乃重太息。墨以为明。狐狸而苍。 创作背景: 先秦古籍所引的“诗”句,如《荀子·王霸》所引“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臣道》所引“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 以及《解蔽》、《正名》和《法行》等篇中都有些“诗”句,但不见于今本《诗经》。又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以及《左传·成公九年》、《襄公五年》、《襄公八年》、《襄公三十年》、《昭公四年》、《昭公十二年》、《昭公二十六年》中所引的一些诗,也都一样。但这些诗是否都是原属《诗经》所收而后散逸的诗。其他古籍如《国语》、《论语》等书中还有一些。这些“逸诗”总数并不很多。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2.求带";潇";字的古诗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 爱问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 但梦想,一只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寥。 诗经《风雨》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离亭燕》 潇疏今若此,争不尽余尊。 《赤门堰白莲花》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杜甫《寄韩谏议》 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江南曲》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念奴娇》王澜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青玉案》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虞美人》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鹧鸪天》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朱淑真 最后是我最喜欢的: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手打的,累死人,有的作者不记得了。还有楼上有人说潇和凤箫的箫一样,那是胡扯。 3.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是什么意思“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是选自《诗经·周颂·有瞽》,总体意思是: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众乐交响发声洪亮,肃穆舒缓和谐美妙,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①【词语解释】 箫管:竹制吹奏乐器。 喤(huáng)喤:乐声大而和谐。 肃雝(yōng):肃穆舒缓。 ② 【诗词介绍】 《有瞽》,《诗经·周颂·臣工之什》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一章,共十三句。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乐祭祖的诗。写在周王朝宗庙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乐器,当乐器齐备、乐师到齐的时候就开始合奏,声音洪亮和谐,先祖神灵前来欣赏,参祭的贵客聆听了全部演奏。《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③【原文】 有瞽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 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 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 箫管备举。 喤喤厥声, 肃雝和鸣, 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 永观厥成。 ④【翻译】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 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 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 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 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 肃穆舒缓和谐美妙, 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 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4.有关排萧资料排箫,又名洞箫、雅箫、颂箫、籁、比竹、参差、凤箫、云箫。吹奏乐器。 早在原始社会,已有用芦苇编制的苇龠。相传虞舜时期有“箾韶”乐舞,箾即原始排箫。《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夏商时期有编管的龠,甲骨文中的龠字,即象编管乐器之形。后来,箫被载入《诗经》。《诗经·周颂·目瞽》:“箫管备举,喤喤厥声”。《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箫谓之筊”。晋郭璞注:“箫大者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长尺二寸”。 5.诗经里都写到了哪些乐器《诗经》中的26种乐器按制造材料可分为—— 属于土石制品的有:缶、埙、痈、磬。 属于金属制品的有:钟、镛、钲、南。 属于竹制品的有:笙、箫、症、管、簧、篪、瘫。 属于木制品的有:癫、圉。 属于综合制品的有:琴、瑟、鼓、贲、瘿、雅、应、田、瘾。 《诗经》中的乐器还可按演奏方法分作—— 打击乐器:钟、鼓、痈、缶、瘿、磬、雅、南、贲、镛、应、田、癫、瘾、圉、钲。 弹拨乐器:琴、瑟。 吹奏乐器:症、簧、笙、埙、篪、瘫、箫、管。 “风”诗中出现乐器的篇章有:《周南·南睢》、《邶风·击鼓》、《邶风·简兮》、《癳风·定之方中》、《卫风·考痈》、《王风·君子阳阳》、《郑风·女曰鸡鸣》、《唐风·山有枢》、《秦风·车邻》、《陈风·宛丘》。 “雅”诗中出现乐器的篇章有:《小雅·鹿呜》、《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彤弓》、《小雅·采芑》、《小雅·何人斯》、《小雅·鼓钟》、《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车攻》、《小雅·宾之初宴》、《小雅·白华》、《大雅·绵》、《大雅·灵台》、《大雅·板》。 “颂”诗中出现乐器的篇章有:《周颂·执竞》、《周颂·有瞽》、《鲁颂·有》、《商颂·那》。 出现在29篇中的乐器仅见于“风”诗中的是缶、痈两种;只见于“雅”、“颂”中的是笙、埙、篪、瘿、钲、磬、南、雅、贲、镛、瘫、应、田、瘾、癫、圉、箫、管共18 种;“风”、“雅”、“颂”中均有的是琴、瑟、钟、鼓、症、簧共6种。可见“雅”、“颂”诗中的乐器种类远远多于“风”诗。 即使是 “风”和“雅”、“颂”都有记载的乐器,它们在这两者中间出现的情况也是不同的。160篇“风”诗,其中提到“鼓”的仅有4篇;而145篇“雅”、“颂” 诗中却有12篇。常与“鼓”同时出现的“钟”,在“风”诗中有2篇提及,在“雅”、“颂”诗中则有7篇。这就表明“雅”、“颂”比起“风”来说,不管是在使用乐器的种类和数量上,还是在使用的频率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琴”、“瑟”的情况似乎与上面的结论不合,它们在“风”与“雅 ”、“颂”中所占的数量分别是3篇、5篇和5篇、4篇。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对乐器的类别分析中就已提到,“琴”、“瑟”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在《周颂》中根本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在除去《周颂》的114篇“雅”、“颂”里,“琴”、“瑟”的出现频率仍大于在160篇“风”诗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