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欧阳修的诗歌内容

1.欧阳修的七言绝句,与《醉翁亭记》表达内容相似的一首

谢谢信任。但我看诗词类作品很少,恐怕很难帮到您。请谅。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写的一篇散文。尽管此文承袭了欧阳修一贯清婉洒脱的文风,文中除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多处自问自答,显得轻松幽默,很多后人认为这篇“记”的中心思想是体现了一个“乐”字。但我个人拙见,由于写作背景不同,欧阳修当时的乐只是一种苦恼人的乐,估计和辛弃疾闲居时的心境差不多,只是性格不如辛弃疾刚烈罢了。欧阳修进士出身,应该要比辛弃疾老成世故得多。但他几次抗上被贬,说明骨子里还是很硬的。朱熹曾这样评价欧阳修:“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可谓“英雄识英雄”也。

欧阳修传世的诗词名篇应该不少。个人拙见,要找表达内容相似的诗,应该把重点放在欧阳修被贬前后一些借景抒情表现出“傻乐呵”(所谓“大智若愚”)的那些七绝,而不要只去比对那些描写风景人物的作品。但不知您老师是怎样要求的。估计也是让找一首风景诗吧。

欧阳修游皖东第一名胜琅琊山时,曾做《琅琊山六题》,共有七绝六首。表面来看,都是写风景人物的。内涵的深意虽然不是我们能度测的,但说表达内容相似,基本说得过去。

七绝 归云洞 宋·欧阳修

洞门常自起烟霞,洞穴傍穿透溪谷。

朝看石上片云阴,夜半山前春雨足。

七绝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七绝 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

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七绝 班春亭 宋·欧阳修

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

野僧不用相迎送,乘兴闲来兴尽归。

七绝 庶子泉 宋·欧阳修

庶子遗踪留此地,寒岩徙倚弄飞泉。

古人不见心可见,一片清光长皎然。

七绝 惠觉方丈 宋·欧阳修

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

已能宴坐老山中,何用声名传海上。

注:

除了第六首是赠给方丈的,其他表面都是说景的,与《醉翁亭记》相仿,您可以拿上全部,也可任意挑选。硬要我本人选出一首,实在很难割舍。都有“亭”字,《班春亭》如何?

祝您学习快乐!

2.欧阳修简介

电子版欧阳修词选(31首) 编选、输入:莲波、方舟子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 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 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 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 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 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辞海》1989年版)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

北宋欧阳修作。三卷。

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 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

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 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 》未收之词。

(同上书) 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 间,是为六一。 (《三朝言行录》) 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 曾[忄造]《乐府雅词》序) 六一婉丽,实妙于苏。(尤展成) 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

(罗大经)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 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 水阔风高扬管弦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 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 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 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 谁识当年旧主人 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 草烟低 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梁双燕栖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 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 浪淘沙 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又春去 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 也是风流 临江仙 池外轻雷池上雨 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 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 畔有堕钗横 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唱第 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 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 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 红树远连霞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踏莎行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鹤冲天 梅谢粉 柳拖金 香满旧园林 养花天气半晴阴 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 愁无数 花好却愁春去 戴花持酒祝东风 千万莫匆匆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 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花灯 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

3.简述欧阳修词创作的前后期在题材内容风格的不同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天圣进士。

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李之仪曾说主张象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生平】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 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

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卒谥文忠。

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

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文学成就】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

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

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

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

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

4.诗词赏析:欧阳修的诗有哪些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

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

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

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

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有的古体诗因此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 《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

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

更多的是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多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

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其最后一部作品《诗话》(由于诗话从专名演变为一种文体,后人为区别称《六一诗话》),是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

后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以随便亲切的闲谈逸事的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而他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感情亦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

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

5.欧阳修诗歌特色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内容上可分三类:(1)反映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代表作有《食糟民》,《边户》等.(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虽然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精读作品:欧阳修 《戏答元稹》《朋党论》《五代史伶宫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

6.欧阳修革新诗文的主张是什么

欧阳修不但在诗文写作中身体力行,努力实践自己提出的新古文创作主

张,而且还用政治力量来推动诗**新运动。

宋仁宗嘉祐年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了几次科举考试。他利

用这些有利时机,积极推行自己革新诗文的主张。他严格规定,所有参考人

员必须用朴素实用的散文体裁来写文章,凡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华而不

实或者故意卖弄文字,追求生僻古怪的文章,一概不录取。欧阳修主持考试

所采取的新做法,既受到那些在朝贵族文人的反对,又引起了那些喜作浮华

文章的读书人的不满。有一次,一群考试落选的人趁欧阳修上早朝的时候,

在街头把他围起来了。他们大骂欧阳修,要他放弃所规定的文体限制。欧阳

修脸无惧色,据理力争。他说:“写文章要讲求实效,为社会所用,而你们

的文章空洞干瘪,除了华丽浮艳的词藻,就是生涩古怪的字句,这对社会有

发泄他们心中对欧阳修的仇恨。他们专门为欧阳修写了一篇祭文送到他家里

去。祭文对欧阳修百般诅咒。欧阳修的亲人见到这篇祭文后,劝欧阳修说:

“你别再管这些闲事了!要给全家带害呀!”欧阳修坚定地对家中的亲人说:

“我提倡的诗文改革,本是件大事,岂可因为蠢才闹事就半途而废!”

这场考试风波给欧阳修带来了许多压力,但考场文风得到根本转变,大

家都来写内容充实、朴实无华的文章了。欧阳修领导的新古文运动取得胜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