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词牌宋词有词牌,请写出四个常见的词牌名词牌名大集合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2.所有词牌韵律格式要求:1.一个词牌一例子2.排序:词牌从简到平韵格 十六字令 南歌子 渔歌子 忆江南 潇湘神 捣练子 浪淘沙 江南春 忆王孙 江城子 长相思 醉太平 玉蝴蝶 浣溪沙 巫山一段云 采桑子 诉衷情 画堂春 阮郎归 三字令 朝中措 眼儿媚 人月圆 柳梢青 太常引 少年游 临江仙 鹧鸪天 小重山 一剪梅 唐多令 破阵子 喝火令 行香子 风入松 金人捧露盘 八六子 雪梅香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凤凰台上忆吹箫 汉宫春 八声甘州 扬州慢 高阳台 锦堂春慢 寿楼春 忆旧游 夜飞鹊 望海潮 沁园春 多丽 六州歌头 仄韵格 如梦令 归自谣 天仙子 生查子 醉花间 点绛唇 霜天晓角 伤春怨 卜算子 谒金门 好事近 忆少年 忆秦娥 烛影摇红 醉花阴 望江东 木兰花 鹊桥仙 夜游宫 踏莎行 钗头凤 蝶恋花 渔家傲 苏幕遮 淡黄柳 锦缠道 酷相思 解佩令 青玉案 千秋岁 离亭燕 粉蝶儿 御街行 祝英台近 蓦山溪 洞仙歌 惜红衣 法曲献仙音 满江红 天香 声声慢 黄莺儿 剑器近 醉蓬莱 暗香 长亭怨慢 双双燕 宴山亭 念奴娇 绕佛阁 绛都春 桂枝香 翠楼吟 霓裳中序第一 水龙吟 石州慢 瑞鹤仙 宴清都 齐天乐 雨霖铃 眉妩 永遇乐 二郎神 拜星月慢 西河 西吴曲 望远行 疏影 摸鱼儿 贺新郎 兰陵王 六丑 夜半乐 宝鼎现 莺啼序 平仄韵转换格 南乡子 蕃女怨 调笑令 昭君怨 菩萨蛮 更漏子 喜迁莺 清平乐 忆余杭 河渎神 河传 虞美人 平仄韵通叶格 西江月 醉翁操 渡江云 曲玉管 哨遍 平仄韵错叶格 荷叶杯 定西番 相见欢 上行杯 酒泉子 定风波 最高楼。 3.求20个词牌名20个词牌名,最好加上平仄读音十六字令 南歌子 渔歌子 忆江南 潇湘神 捣练子 浪淘沙 江南春 忆王孙 江城子 长相思 醉太平 玉蝴蝶 浣溪沙 巫山一段云 采桑子 诉衷情 画堂春 阮郎归 三字令 朝中措 眼儿媚 人月圆 柳梢青 太常引 少年游 临江仙 鹧鸪天 小重山 一剪梅 唐多令 破阵子 喝火令 行香子 风入松 金人捧露盘 八六子 雪梅香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凤凰台上忆吹箫 汉宫春 八声甘州 扬州慢 高阳台 锦堂春慢 寿楼春 忆旧游 夜飞鹊 望海潮 沁园春 多丽 六州歌头 仄韵格如梦令 归自谣 天仙子 生查子 醉花间 点绛唇 霜天晓角 伤春怨 卜算子 谒金门 好事近 忆少年 忆秦娥 烛影摇红 醉花阴 望江东 木兰花 鹊桥仙 夜游宫 踏莎行 钗头凤 蝶恋花 渔家傲 苏幕遮 淡黄柳 锦缠道 酷相思 解佩令 青玉案 千秋岁 离亭燕 粉蝶儿 御街行 祝英台近 蓦山溪 洞仙歌 惜红衣 法曲献仙音 满江红 天香 声声慢 黄莺儿 剑器近 醉蓬莱 暗香 长亭怨慢 双双燕 宴山亭 念奴娇 绕佛阁 绛都春 桂枝香 翠楼吟 霓裳中序第一 水龙吟 石州慢 瑞鹤仙 宴清都 齐天乐 雨霖铃 眉妩 永遇乐 二郎神 拜星月慢 西河 西吴曲 望远行 疏影 摸鱼儿 贺新郎 兰陵王 六丑 夜半乐 宝鼎现 莺啼序 平仄韵转换格南乡子 蕃女怨 调笑令 昭君怨 菩萨蛮 更漏子 喜迁莺 清平乐 忆余杭 河渎神 河传 虞美人 平仄韵通叶格西江月 醉翁操 渡江云 曲玉管 哨遍 平仄韵错叶格荷叶杯 定西番 相见欢 上行杯 酒泉子 定风波 最高楼。 4.【宋词的词牌名寓意是什么.】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