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版票面值

1.请问中国的人民币票面值加起来是多少

加起来是186.6元。

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是第五套人民币;流通的纸币有:1、5角,1、5、10、20、50、100元;硬币有1角、5角和1元。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陈列出来的五套人民币中,与后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币(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桥图案券外)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与汉字面额的排列均为自右向左。

而1952年**审阅票版时,提出人民币行名排列应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排列一律改为由左向右了。

扩展资料:

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9月28日以后发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原材料工艺方面做了改进,提高了纸张的综合质量和防伪性。固定水印立体感强、形象逼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币

2.今年发行的邮票,宣纸宋词那个,是小版邮票吗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宋词》特种邮票1套6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2-23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6-1)T 晏殊《浣溪沙》 80分

(6-2)T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0元

(6-3)T 秦观《鹊桥仙》 1.20元

(6-4)T 李清照《一剪梅》 1.20元

(6-5)T 陆游《卜算子·咏梅》 1.20元

(6-6)T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3元

邮票规格:40*35毫米

齿孔度数:13*13.5度

整张枚数:6枚(一套)

整张规格:135*220毫米

版 别:胶版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计者:高云

版张边饰设计者:夏竞秋

资料提供:辽宁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静

印 制 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这个不是小版张,因为只有一套,我们称其为小全张。

3.1953年版一角值多少

我国的1分纸币为1953年版,分为两大类,价值相差很大。

第一类是我国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的原版1953年1分纸币,票券正面有三个罗马冠字和七位数字的编号。该钞票目前已经比较罕见。在收藏品市场中,一套原版1953年纸分币(含壹分、贰分、伍分)零售价目前大约在130元左右。该钞票发行时间不长,很快就被大量发行的铝分币取代,存世量比较少,很有收藏价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铝材曾出现短时间供应紧张。导致铝分币生产受限。为了缓解分币供应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使用1953年分币的印版,再次印制发行了纸分币。为了与五十年代的原版相区别,票面不印数字编号,只有三个或二个罗马冠字。这种再版纸分币目前存世量很大,没有多少收藏价值。

如果是硬币,那么“五大天王”中的81年1分硬币和早期50年代硬币比较少见。其余年份都很常见,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

4.宋词中梦窗值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5.第二套人民币各票面价值

第二套人民币: 上品 中品 下品 1953年 10元 12—16万 7—9万 2.5—4.5万 1953年 5元 15000 5000—8000 2300—4000 1956年 5元海鸥水印 6000—7800 2800—3800 1000—1800 1956年 5元五星水印 600—700 250—350 80—100 1953年 3元 18000—25000 8000—10000 3000—5000 1953年 2元 750—900 300—450 120—200 1953年 1元 1500—2300 800—1200 400—600 1956年 1元 550—750 250—300 90—130 1953年 5角星水印 50—70 20—30 8—10 1953年 5角无水印 80—100 40—50 15—20 1953年 2角星水印 800—1000 400—500 150—230 1953年 2角无水印 400—500 150—250 70—90 1953年 1角星水印 600—800 350—450 180—280 1953年 1角无水印 200—300 100—130 30—50 1953年 5分有编号 200—350 100—150 20—35 1953年 5分三位罗马数 (上品,依罗马数不同,从1.20—50元不等) 1953年 2分有编号 45—55 20—25 8—10 1953年 2分三位罗马数 (上品,依罗马数不同,从0.20—20元不等) 1953年 1分有编号 60—75 25—30 10—12 1953年 1分三位罗马数 (上品,依罗马数不同,从0.10—20元不等) 1953年 1分二位罗马数 (上品,依罗马数不同,从0.09—5 元不等)。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

①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②作者夜中不能寐,起望西园。

远处传来的泉水声,还有那一时的鸟儿喧哗声,打破了这沉寂的夜晚(1分)。作者以动写静,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1分)。

从而表达出作者当时谪居僻远之地的孤独、愁苦、无人理解之情(1分)。2。

①同意(1分)。②诗人用“露”、“月”、“泉”、“鸟”这一组意象营造出凄清、冷寞的意境(1分)。

诗人在中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诗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袭上心头(2分)。(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知识,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颈联“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响”“喧”以泉水的响声和山林鸟鸣声来表现夜的宁静,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着注释及写作背景,从环境描写渲染的氛围角度来体会。

由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可知,应从诗人的愁苦、孤独等角度作答;从环境描写的角度,作者以动写静,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与偏僻,自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是一道炼字的题,解答此题,应该抓住“寂寞”一词所表现出的意境,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诗人“寂寞”之情。 这首诗歌运用“露”、“月”、“泉”、“鸟”等一系列的意象来渲染寂静、凄清的氛围,自然是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
上一篇
霈唐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