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饮酒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以下12首:1、《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2、《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2.诗经中关于酒的诗《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有酒湑我(哦),无酒酤我(哦)。坎坎鼓我(哦),蹲蹲舞我(哦)。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这是一首宴享朋友故旧的诗。 《毛诗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 黄柏的《诗疑辩证》说:“细玩此诗,专言友生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 一说此诗“刺周德衰微”,认为“伐木废,朋友之道缺,劳者歌其事。诗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为文。”但就诗文来看,“燕朋友故旧”较为可信。 末句中“我”是拟声词,即“哦”(按闻一多《歌与诗》:“我”同“兮”,读如“啊”,语气词)。 “有酒湑我(哦),无酒酤我(哦)。坎坎鼓我(哦),蹲蹲舞我(哦)。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在这里“我”和“矣”都不表示意义,可以理解为“有酒湑,无酒酤。坎坎鼓,蹲蹲舞。迨我暇,饮此湑。”意思应该是:有酒就喝,没酒就买(“湑”和“酤”当是动词,但不知小雅时代有没有专门卖酒的酒家),鼓声坎坎然,我(们)和着鼓声蹲蹲然起舞。趁着我(们)闲暇的时刻,饮了这杯酒。 酒是男子之间用于表示友好的道具,也是周礼仪中宴饮时必不可缺的道具。全诗表达了父兄间和睦相处,亲近友好的心愿,展现了周人温和谦逊,彬彬有礼的风俗。 从“笾豆有践”看,这里的宴饮包含了祭祖的内容,应该属于祭后之宴,正是为了强化宗亲观念,谋求尊尊亲亲。又,“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等句中,都表现出周代宗法制中严格的尊卑观念。 其余的还有: 《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陈彼兕觥,万寿无疆。” 《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小雅·伐木》:“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 《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等等等等。 《诗经》中提到“酒”的诗多在二雅中,饮酒者多是贵族(或者已死的祖先),看来酒这个东西是在当时相当名贵,劳动人民的诗歌中极少出现“酒”。 3.诗经中什么是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 乡饮酒礼繁文缛节,极其复杂。古代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为三年。学成者作为人才推荐给诸侯。为此,每过三年的正月,乡大夫都要作为主人举行乡饮酒礼,招待乡学中的贤能之士和德高望重者。 乡大夫和乡先生从学成者中选择最贤能者一人作为宾,其次者一人作为介,又次者三人作为众宾,共五人,与他们共饮,然后推荐给诸侯使用。 如果乡学连续招生,则乡学每年都会有人满三年之学,则每年都要举行乡饮酒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校通过一次毕业宴会向国家推荐五名人才的礼节。另外,一般在乡饮酒之后,要紧跟着举行乡射的射箭活动。 燕礼之燕通宴,义为安闲、休息。燕礼是古代汉族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燕礼可以是为特定的对象而举行的,如出使而归的臣僚、新建功勋的属官、聘请的贵宾等,也可以是无特殊原因而宴请群臣。由此可见,燕礼是明君臣上下相尊之义。天子、诸侯、族人各有燕礼,但多已亡佚。燕礼的仪节比较简约,以饮酒为主,有折俎而没有饭,只行一献之礼,意在尽宾主之欢。 关系:“乡饮酒礼”和“燕礼”都是周代的礼仪,在《礼记》中都有记载。 4.诗经与茶酒的关联词及注释《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出自女性之口,夸耀猎手叔于善于饮酒。叔于打猎去了,不是里巷中无人饮酒,而是没有人能和叔于相比,因为叔于的确杰出。“饮酒”在这里是衡量一个英雄的标志。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表现的则是农奴一年四季的辛劳,他们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名为“春酒”。但“春酒”是为奴隶主准备的,他们自己并没有享用的权利。 《小雅·湛露》表现的是周王宴饮诸侯的情形:“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一章)早晨露水浓重,太阳不出是不会晒干的;夜里宴饮如此安闲,不喝醉酒是不能回家的。曹植《酒赋》“或称朝露未晞”句用的即是此典,指高歌痛饮,不醉不归。 《小雅·小宛》说同样是饮酒,但在不同人身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二章)聪明正派的人,喝酒既克制又从容;糊涂无知的人,越喝越醉越疯狂。所以诗的作者充满善意地劝谏说:喝酒者一定要小心谨慎、注意举止仪容,千万不要因为酒而毁了前程,好运一去就不会再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