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浩浩荡荡的长江的诗句

1.渐渐远去的孤帆消逝的天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奔流.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与友人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2.写出两句关于长江的诗句

1,《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元代: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白话文释义:长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从西而来,到了镇江附近,突然出现巍峨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上楼台更是奇观。山和水相连着,楼台相对着,真是天所安排。

2,《塞鸿秋·浔阳即景》元代: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白话文释义: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3,《春别曲》唐代: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白话文释义: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代: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白话文释义: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3.描写长江的诗句

参考: /tangshi/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李白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作者:刘禹锡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

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词语解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

【诗文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诗人讲述了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的兴亡,希望唤起人们的注意,吸取往日的教训,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赤诚忠心。全诗借古喻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者:王勃 【诗文解释】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词语解释】 江:指赣江。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出了《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作者:韦应物 【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

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词语解释】 楚江:指长江。

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重:景象深刻。

冥冥:高远,深远。 海门:长江入海处。

滋:润泽。 【诗文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作者:刘长卿 【诗文解释】 这位落魄的征南将军,曾经指挥过十万大军。罢官回乡,没有家业,老了还留恋清明的时代。

平定三边,边境十分平静,舍身为国只有随身的宝剑知道。在茫茫的江汉上,黄昏时分,你要到什么地方去? 【词语解释】 流落:飘泊失所。

师:军队。 旧业:家中的产业。

明时:清平时代。 轻生:不畏死亡。

江汉:长江和汉水。 何之:往何处。

【诗文赏析】 诗人送别一位曾身经百战建立殊勋的老将李中丞,回想起将军当年的雄风,赞颂了将军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对将军晚年罢官漂泊的处境寄予无限同情与愤慨,隐约地谴责了统治者的冷酷无情。全诗感情激昂,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慷慨苍劲,含蓄沉郁。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作者:刘长卿 【诗文解释】 望着你驶入浩渺的江水中,与你挥手告别泪水沾湿了手巾。飞鸟到哪里才是归宿?只有青山空对着我。

长江上一叶孤帆远去,在落日的光辉中欣赏五湖的春色。谁看见站在汀洲上面我对着白苹花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词语解释】 烟水:茫茫的水面。 没:消失。

五湖:指太湖。 汀洲:水中陆地。

白苹:水生植物名。

4.赞美长江的诗句或名言

1、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2、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唐代·杜甫《登高》

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3、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释义: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4、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出自: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释义: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5.《长江万里图》描写长江浩浩荡荡的时局是

【名称】明吴伟长江万里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长卷,绢本,墨笔,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

此图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山水画中仅见的长卷巨制,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等。长卷构图,起伏多变;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

吴伟(1459-1508),明代画家。字士英、次翁,号鲁夫,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孤贫,后被钱昕收养。性喜画,取笔划地作人物、山水状。宪宗成化(1465-l487)中,成国朱公延至幕中,以“小仙”呼之,因以为号。后为宫廷作画,任仁智殿待诏,孝宗朱祜樘时授以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旋称病南返,居南京秦淮河畔。乃明中叶创新画家,学之者甚众,人称“江夏派”,实为浙派支流。为人有骨气,傲视权贵,狂放不羁,嗜酒贪欢,又乐与山人野夫厚交。这种放浪形骸之外的性格和行径反映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画风倾向于豪放一路。吴伟擅长人物画、山水画,劲健豪放的画风与戴进相近,故又被称为浙派健将。但他的笔墨更加迅疾酣畅,自成一派,由于他是江夏人,遂有江夏派之称。吴伟的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院体传统,山石亦作斧劈皴,遒劲健壮,然又有所变化。吴伟的人物画初学唐代吴道子和北宋李公麟,精于工笔白描,线条纤细,形象清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