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唐诗宋词的文章这两位作家有诗词鉴赏方面的书籍,但是相关文章、论文没发现,有个古典诗词国学泰斗级人物,叶嘉莹,她写过相关文章,比如《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等,而她的一本书《迦陵论诗丛稿》里边全是对各朝各代一些诗词的演讲稿,或者论文。这本书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电子书,也可以在书店购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2.【关于唐诗的作文,我已经找到了,不过还是谢谢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诗让我读到了苏东坡的粗犷豪迈;“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诗让我读到了柳永的多情怅惘;“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诗让我读到了李易安的慵惓情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首诗又让我读到了杜牧兴趣盎然、优雅恬淡的心境.古人有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怎样的环境里,造就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诗词歌赋,从儿时起就觉得这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每读完然后自我评析,便因氤氲其中而感到由衷的陶醉,似乎是神魂颠倒,伴随着“为伊消得人憔悴”,觉得“衣带渐宽终不悔”.然而,读诗,读词,不仅是享受灵魂的洗礼,更是对人格的历炼.在诗词中,我读到了易安的黄花.易安的黄花,是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生得聪颖,灵逸却因生不逢时而收敛了光芒.易安自小聪明绝顶,虽然年龄小,但胆识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人.只可惜命运是残酷的,易安虽找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然而没有白头携老,丈夫不幸中年病故.独守空房的易安,发出了怎样的唏嘘!然而,在第二位丈夫道貌岸然的行为下,易安再一次陷入不幸.面对丈夫贪婪、懦弱,虚伪而又毫无风骨,她又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痛斥!但是,一把黄花撒在瘦骨嶙峋的庭院,“应是绿肥红瘦”.在诗词中,我读到了太白的花间.怎样的壮志凌云?怎样的才华横溢?怎样的灵思?只是面对无能的君主,他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抱负兑为现实.于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代替了豪气,“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抒了胸臆.做个随心所欲的侠士不好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啊,这又是怎样的洒脱!在读诗中寻觅,在赏词中畅游.如果梦想可以成真,我愿在诗词的指引下幻化顾蝶,不惜一切代价.如蝶般,飘然莅临于吾心,翩翩却不失秀姿;如诗般,生逸灵动却唯美绝妙.我读诗读词,更爱读诗人如竹的风格!139回答时间:2008-10-25 17:05 | 我来评。 3.关于赞美古诗词的文章赞美春天的古诗的文章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还是一卷工笔勾勒?“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春天花会开 文: 长发迎空 也曾期待,也曾聆听。期待百花争妍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在每一个春天。 随着三月的风潜入楹檐,一股温润的气息已悄悄临近,轩窗静倚,空气沁凉却已不带一丝寒意,轻盈地掠过青草地,掠过杨柳梢,掠过城边潺潺的小河,掠过路旁摇曳的花朵。 冬日的沉郁正从那个阴冷的角落缓缓退去,随之而去的,是一如冬日的忧郁心情。 时光流转,春天又至,院中的蔷薇又会再度织出满墙的锦绣,那一株桃树,也会再度晕上了一抹微红,牵引我所有的视线。而我,很想就这样以草色为帘,以花香为茶,手握一卷诗书,默默地品,静静地读,摈除了红尘里的喧嚣,世俗的浊气,让一颗浮躁的心片刻间沉静,在淡淡的春的花语中,将如花的心事汇成一条潺潺流芬的河,蜿蜒过将要干涸的心。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是水仙的淡雅,“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是桂花的清怡,“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是月季的淡定,“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是蔷薇的缠绵,“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是梨花的脱俗,“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是榴花的娇艳,“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是桃花的风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牡丹的高贵……书中自有花如霞,书中自有香如故。想着百花婷婷绽放的模样,想着那份属于春的喜悦即将来临,我已经颇为迫不及待了。 赞美春天的古诗和文章 经过一冬的沉寂,终于又盼到了花开的日子,终于又可以轻挽秀发,轻扬素裙,如儿时般轻轻哼着一首歌儿在星星点点的花丛中穿过,听百鸟婉转,闻百花飘香,让裙角洒满属于青春的芬芳。 终于可以端坐抚琴,用如潮的思绪拨时光的琴弦,弹奏出泠泠如水的音韵,缭绕过手中的一杯清茗。“幽兰生庭前,含薰待春风”,植满新绿的岁月中,欣喜地发现这一个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明媚。 抑或,细雨中梦回那一条童年的小溪,去倾听“时有落花至”的清音,去轻嗅“远随流水香”芬芳。让淡淡的春水在眼眸中荡漾,浓浓的春意在眉梢凝结,随着一汀烟雨一树杏花氤成一幅恬淡而又飘渺的山水渲墨。 …… …… 就让岁月都随风影植成了花季,幽幽的花香,将弥漫在心间的年少轻愁吹散。 而记忆也如同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在某一次个不经意的转身,某一个恋恋的回眸中,于心底某一处静谧的角落悄然开放,溢出浅浅的芳香,耐人回味。 再次期待,再次聆听。期待百花争妍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在这一个春天。 4.关于唐诗的文章,闻一多论唐诗 最早看见这本华东师大的小巧可爱的是在小城读大学的时候。 和靖兄陪刘宗迪老师闲逛书店。我取了姜德明主编的那套书话系列的郑振铎书话,那段时间正着迷于和。 兼以板式厚重庄严,手感颇佳。(按:当然,这些普通册子是入不得布衣里各位大家的法眼的,)见此哪有不收之理。 只是余钱不多,再多买就要和口腹之欲起争执,拿定这本之后只能望洋兴叹了。 刘老师选的就是闻一多的,好象还评价了几句,说闻先生引入文化学,人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土固有之文字训诂考证之学来治神话,别开天地。 其他的都记不得了。 晚上一伙人就在刘老师家吃的火锅,觥筹交错,相与甚欢。 回寝室后还点着蜡烛夜游了一阵,雷雨交加,烛影摇摇,四围鼾声起伏,至今如在目前。 这些不太久的场景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往事,人这一生有点意思,还没开始品味呢,就只剩回忆在斜阳影子里孑孑孤立,形影相吊了。 如今人事消沉,刘老师去了北京,靖兄留了下来,重聚料已是空想,尤其是听说憨厚淳朴的靖兄也在生之重重波折中消沉颓唐,实在觉得残酷不想去面对细思的。回到书上来吧。 先是买了上古的。 5.关于唐诗的文章,闻一多论唐诗 最早看见这本华东师大的小巧可爱的是在小城读大学的时候。和靖兄陪刘宗迪老师闲逛书店。我取了姜德明主编的那套书话系列的郑振铎书话,那段时间正着迷于和。,兼以板式厚重庄严,手感颇佳。(按:当然,这些普通册子是入不得布衣里各位大家的法眼的,)见此哪有不收之理。只是余钱不多,再多买就要和口腹之欲起争执,拿定这本之后只能望洋兴叹了。 刘老师选的就是闻一多的,好象还评价了几句,说闻先生引入文化学,人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土固有之文字训诂考证之学来治神话,别开天地。其他的都记不得了。 晚上一伙人就在刘老师家吃的火锅,觥筹交错,相与甚欢。回寝室后还点着蜡烛夜游了一阵,雷雨交加,烛影摇摇,四围鼾声起伏,至今如在目前。 这些不太久的场景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往事,人这一生有点意思,还没开始品味呢,就只剩回忆在斜阳影子里孑孑孤立,形影相吊了。如今人事消沉,刘老师去了北京,靖兄留了下来,重聚料已是空想,尤其是听说憨厚淳朴的靖兄也在生之重重波折中消沉颓唐,实在觉得残酷不想去面对细思的。回到书上来吧。先是买了上古的 6.关于古诗的文章八百字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7.关于古诗的作文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8.用古诗改成的文章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改: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9.谁能帮我查一篇关于唐诗的文章,1000字左右的,谢谢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 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 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 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 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 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 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 “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 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 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文字,小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很新鲜活泼有力。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 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 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过客。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