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小妮的诗歌

1.帮忙鉴赏王小妮的一首诗(在线等) 多多益善~~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当你发现它的到来,你已无法脱身。

爱情是让我们在快乐或痛苦中死去的刀。爱别人是折磨,被人爱是幸福。

爱情是沙漠绿洲,是远离尘嚣的孤岛。

爱情是感觉彼此生命的每一丝颤动,是春风无微不至,是细雨润物无声,是心血点点滴滴。

爱情是相依相偎,让温柔如水漫过我们全身,涤荡我们的灵魂。

爱情是清脆的风铃,演奏心之曲。

爱情是双手,我就是你放飞的白鸽。

爱情是圣洁的雪,你就是雪做的公主。

爱情是眼泪、是欢笑、是歌声、是诱惑、是梦境、是天堂、是炼狱……

爱情说:“是禅”。

2.谁能帮我找到王小妮的诗集

在我以前 秋天的脉是干草的脉 流畅在苍黄的皮肤之内。

干草堆掩盖着旺季。 秋天用眼睛 含起无限的花瓣。

只有我不在我中。 青绿色的脉 急走在我的手臂。

以慢人的动作 我用一分钟看遍了果园。 我看见刀尖剜转 苹果表面浑圆 却被一只手取走了核。

我的手出奇地变轻。 青绿色的溪水 小如蚯蚓。

我从此空灵凸走 力气不再。 坐着,就如同飘着。

那么多脉管 没有一条通向实地 它们全都黑灭着慌撞。 心脏不可能背叛我 成为我的死墙。

你还欠着我的许多个季节 你要还给我 青绿平和的枝条。 思想是猩红的外套 小僧侣们甩开扫荡的袈裟 让圣人踩过。

布丝由摩挲生出的光。 青绿的脉 我在果园深处对你说 我是 释迦牟尼 让我回去吧。

悬空而挂 犯什么重罪 它们被绝望地悬挂? 高悬 那些半空中随风飘荡的物体。 没有眼睛的等待。

雨伞。海棠。

花盆。老玉米。

我害怕突然的坠落。 我要解放你们于高悬。

在我这儿 悬挂就是违反了我的法律。 我要让万物落地 我在海洋以外的全部陆地 铺晒羔羊的软毛。

接住比花粉更细微的香气。 让野兽,像温泉 贴着鞋底缓走。

我看见日月 把安详的光扑散在地面 世界才有了黑白 有了形色。 整个大地 因为我而满盈。

像高矮不同的孩子们 席地而坐。 我红亮的珠宝还在蹦跳。

它现在落地为安。 我正用疏松的手 摸过万物细密之顶。

一块布的背叛 我没有想到 把玻璃擦净以后 全世界立刻渗透进来。 最后的遮挡跟着水走了 连树叶也为今后的窥视 纹浓了眉线。

我完全没有想到 只是两个小时和一块布 劳动,忽然也能犯下大错。 什么东西都精通背叛。

这最古老的手艺 轻易地通过了一块柔软的脏布。 现在我被困在它的暴露之中。

别人最大的自由 是看的自由 在这个复杂又明媚的春天 立体主义者走下画布。 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剖开障碍的神力 我的日子正被一层层看穿。

躲在家的最深处 却袒露在四壁以外的人 我只是裸露无遗的物体。 一张横竖交错的桃木椅子 我藏在木条之内 心思走动。

世上应该突然大降尘土 我宁愿退回到 那桃木的种子之核。 只有人才要隐秘 除了人现在我什么都想冒充。

等巴士的人们 早晨的太阳 照到了巴士站。 有的人被涂上光彩。

他们突然和颜悦色。 那是多么好的一群人呵。

光 降临在 等巴士的人群中。 毫不留情地 把他们一分为二。

我猜想 在好人背后黯然失色的就是坏人。 巴士很久很久不来。

灿烂的太阳不能久等。 好人和坏人 正一寸一寸地转换。

光芒临身的人正在糜烂变质。 刚刚委琐无光的地方 明媚起来了。

神 你的光这样游移不定 你这可怜的 站在中天的盲人。 你看见的善也是恶 恶也是善。

3.王小妮的人物评价

耿占春:王小妮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她的诗跟她的人一样,特别的质朴、细致,她有时像纪录一样地写作,无论社会众生的世象,还是现代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剧,都能够进入这个敏感的旁观者的视野。耐心、善意而略具反讽。新闻与信息世界只懂得报道突发事件,王小妮的诗关注着人们易于忽略的事态,关注着那些慢的、小的和隐秘的事物,比如慢的疼,慢的灾难与祸害。我写过《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讨论王小妮对隐秘事态和缺失现象的描述能力。王小妮的诗也许有一天能够制作成一些微观戏剧而被更多的人们所理解。

张学昕:王小妮是“朦胧诗”的少数“幸存者”之一,面对此起彼伏的诗歌潮流,她一直保持着舒徐从容的心境。对她而言,写诗完全是一种内心的需要。这使她能够始终保持个人化的写作立场,穿越种种迷思,道出日常事物背后隐藏的力量。她常常被推举为“女性诗歌”的代表,却对单一的性别立场充满警惕。她无意将世界看成一座“象征的森林”,相反善于使用朴素的口语,通过精妙的直觉,捕捉“平凡世界”中转瞬即逝的诗意。王国维论诗有“隔”与“不隔”之分,王小妮正是通过对普通事物的注目,抵达了“不隔”的诗界。所谓,“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用来形容王小妮,不为过矣。

陈超:王小妮的诗歌从1970年代后期即开始引人注目,至今依然满足着“范式读者”的挑剔的眼光。文学史一般将王小妮描述为“朦胧诗”最早的感应者,其实敏识的读者看得很清楚,王小妮充满个性创造力的诗是自发、自在、自足的,它们不是对某某诗潮的感应,亦无法被某某诗潮所类聚、整合。所谓“个体是最多的,比整体还多出一个”。王小妮的诗简隽、轻逸、放松,但同时却奇异地拥有丰富的意味。也就是说它们像鸟一样轻,但不是像鸟的羽毛那么轻。

王小妮的话语总是在平实中见到的陡峭,她的诗歌不拒绝对日常生活的表达,但是她避免使诗成为黏滞的生活小型记事。其诗不乏生活的力量,但更具有“挖掘语言奥秘”的艺术魔力。在喧嚣的时代,王小妮安静地挽留了生命直觉、奇思异想,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有修养的“自然人”的心灵图像。她反对绝对知识,反对头脑对心灵的干扰,忠实于对艺术本身的信义承诺,在个人创造的道路上轻步而行。

唐晓渡:简洁、明澈、沉实而轻盈,于静默中直击或折射稍纵即逝的诗意瞬间。王小妮的诗在整体上令我们想到水晶的纯粹本真。她朴素的诗歌理想在于个体生命和语言的相互生成。她的诗自成一个世界,其中布满日常生活的痕迹和气息,却又显示为一种话语的险境。在她的诗中,坚定的个性和精微的风格变化并行不悖。她的诗歌写作是对生活和语言的持续擦亮,同时也不断擦亮我们的眼睛以至灵魂。她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重新做一个读者;又是一个启示,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诗意栖居的可能。

吴思敬:新时期初期,王小妮以她的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的诗作为诗坛所瞩目。当诗坛卷起女性主义的狂飙时,王小妮并没有去凑热闹,而是选择了独立的写作姿态。随着性别风暴尘埃落定,王小妮的形象在世纪之交诗坛的浑沌背景中也分外地清晰起来。对王小妮而言,她最看重的是自由。她要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为此她宁可辞去公职;她要按自己的本性去写作,为此她从不拉队伍、扯旗号、发宣言。她随意地生活,真诚地写作。“把自己活成一个正常人”,“无声地做着一个诗人”,这就是王小妮对诗与人的关系的理解。王小妮的诗和她的活法,她的不趋时、不做作、不追潮流、不怕被遗忘的定力,她的自然松弛、不急不躁的写作心态,使她对当下的诗坛,尤其是女性诗歌写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刘瑜:王小妮的文字轻得像雪花,故事却重得像岩石。在这轻重之间,读者得以窥视那个并不久远却已模糊的时代,政治飓风中摇曳的人性,历史深井下探出的指尖。《1966年》是历史、是寓言、是恐怖故事,也是寒冷大地上一簇轻暖的抒情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