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个字的诗有哪些24个字的诗有有很多。比如: 1. 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王维《自适》 2. 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 3.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感怀》 4. 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张仲素《山寺秋斋》 5. 青草池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王建《江南》 6. 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苏轼《惠崇芦雁》 关于六言诗的简介: 1. 24个字的诗又称六言诗。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属于旧诗。 2. 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3. 唐代以后,六言诗创作有渐趋兴盛之势。到了两宋以后,六言诗成为文人雅士抒情言志、描摹景物的常用诗体。 2.有哪些24字经典古诗词六言绝句典范诗作: 1.心事数径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李煜《开元乐》 2.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 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王维《自适》 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王维《春眠》 4.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幽居》 5.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李白《春景》 6.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 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 7.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平林。 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李白《秋景》 8.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李白《冬景》 每句六个字的绝句即是六言绝句。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近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根据每句字数,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当前所言近体诗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 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从唐诗看,有四绝、六绝,唐宋及以后诸代,六言绝句不乏名篇。 诗体格律: 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并有六律,平仄相对,偶句入韵,一诗八句,中两联对仗。 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3.写景类型的24字古诗1、田园乐七首·其四 唐代: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译文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2、田园乐七首·其五 唐代: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译文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3、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唐代: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4、田园乐七首·其三 唐代: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译文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5、田园乐七首·其七 唐代: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译文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4.有关“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诗词有哪些1.富强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民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3.文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4.和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5.自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 6.平等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 7.公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申子》 8.法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子》 9.爱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10.敬业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1.诚信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 12.友善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