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月亮的诗歌自创

1.原创描写月亮的诗歌,三个以上

卞之琳《断章》 我望见有两个月亮: 一般的样,不同的相. 一个这时正在天上 披敞着雀的衣裳; 她不吝惜她的恩情, 满地全是她的金银. 她不忘故宫的琉璃, 三海间有她的清丽. 她跳出云头,跳上树, 又躲进新绿的藤萝. 她那样玲珑,那样美, 水底的鱼儿也得醉! 但她有一点子不好, 她老爱向瘦小里耗; 有时满天只见星点, 没了那迷人的圆脸, 虽则到时候照样回来, 但这分相思有些难挨! 还有那个你看不见, 虽则不提有多么艳! 她也有她醉涡的笑, 还有转动时的灵妙; 说慷慨她也从不让人, 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园林! 可贵是她无边的法力, 常把我灵波向高里提: 我最爱那银涛的汹涌, 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 就那些马尾似的白沫, 也比得珠宝经过雕琢. 一轮完美的明月, 又况是永不残缺! 只要我闭上这一双眼, 她就婷婷的升上了天! 徐志摩《两个月亮》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小岛《月亮升起的地方》 --------------------------------------- 去吧,月亮的花香 阴暗的地铁,杂乱的马路 枯萎的树枝在城市中肆意蔓延 ——我们生活的血管 熙熙攘攘,车辆和人流 各顾各,匆忙慌张的行走 ——腐败的细胞,各自都是有壮似生命的行尸走肉 我的过去,我的未来 淹没和绽放的都是真实死去的无休的凄哀 ——堕落的翅膀,载着不知道干净还是污浊的尘埃 妈妈的笑容是我生命的阳光 离别的时候照亮了生命的天堂; 失去的爱情,我拿什么殉葬 是我尚未冰冷污秽的内脏 ——别了吧,我的灵魂 离开我脆弱的身体 去属于你的地方 放逐你去自由的飞翔 我不是给你幸福的他乡 ——别了吧,我的梦我的岁月 离开这原本就天下太平的荒凉 离开这原来就干干净净的肮脏 去吧,就去吧,快点去吧 拖着未死的尸体,寻找月亮的花香 我望见有两个月亮: 一般的样,不同的相. 一个这时正在天上 披敞着雀的衣裳; 她不吝惜她的恩情, 满地全是她的金银. 她不忘故宫的琉璃, 三海间有她的清丽. 她跳出云头,跳上树, 又躲进新绿的藤萝. 她那样玲珑,那样美, 水底的鱼儿也得醉! 但她有一点子不好, 她老爱向瘦小里耗; 有时满天只见星点, 没了那迷人的圆脸, 虽则到时候照样回来, 但这分相思有些难挨! 还有那个你看不见, 虽则不提有多么艳! 她也有她醉涡的笑, 还有转动时的灵妙; 说慷慨她也从不让人, 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园林! 可贵是她无边的法力, 常把我灵波向高里提: 我最爱那银涛的汹涌, 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 就那些马尾似的白沫, 也比得珠宝经过雕琢. 一轮完美的明月, 又况是永不残缺! 只要我闭上这一双眼, 她就婷婷的升上了天。

2.谁能自创一首描写月亮的诗歌

【月】九曲(现代自创)

明空玉宇夜空行,照夜环盖万里程。

窗凝如霜成双影,抬头且看了无形。

夜半孤灯思相乐,月明星稀难共盈。

一曲悠扬渡寒夜,阴霾过后待清明。

意思:前四句,说的是夜里星空万状,恢弘气魄,但是无形的思念把霜行成的影看做了身边人,仔细看后却是无踪影。后四句,夜里独伴孤灯的寂寞,和上空的明月繁星难以共度,只有一曲伤心的琴弦来度过慢慢寒夜,期待夜快点过去可以在看见思念的人。

本诗:就是抒发在夜里看见圆月后的引发思念的一种情思,借以感怀自身的哪一种寂寞。

3.自创一首写月亮的的诗句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

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

“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

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

4.幻想月亮的自创诗歌

我习惯了仰望星空却幻想着能飞到月亮之上俯视众星捧月的光荣我习惯了走走停停却幻想着能静下来整理碎了一地的温情就像整理那些碎了一地的星星我习惯了晚睡晚起因为我垂涎夜空的美丽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可以听见夜空的喘息沉重而空灵我习惯了在没有星星的夜里一个人听着星星的圆舞曲跳着凌乱的舞蹈就像踩着飞舞漫天的星光星星总是在黑暗中点亮自己而夜空却像一个深邃而又天真迷宫只是星星不想逃出去因为星星也习惯了习惯迷失在歌舞升平的夜晚星星闪烁的夜空路过路边的花店在凌晨两三点摇曳着夏日花香的裙边点亮了薰衣草的泪花在下一站的车窗外渐行渐远我懂了星星是天空的花朵是童年的珍藏是甜蜜的眼泪更是迷失在夜空的萤火虫。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