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肇庆的现代诗歌 急用啦~~~~五月颂歌--献给新区建设者(散文诗)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滨海新区这片希望的土地,是他们挥洒青春热血、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敢为人先,是这些优秀建设者的品质,他们汇聚成一股建功立业的巨流,让宏图化为美景,让希望成为现实。 他们也许仅仅是星星之火,点燃起希望的火炬让精神相传。他们也许只是一枚小小的音符,在两区建设者们共同谱写的恢宏乐章中发出动听的声音。 他们也许仅仅是一片叶子、一朵花儿,在春的催动下,让新区处处都溢满芳香与绿色希望。 他们也许仅仅是一块石子,集腋成裘,积沙成堆,众志成城,一双双大手托起了坚不可摧的栋梁。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职工群体的典范,新区建设者的脊梁。 霓虹灯下、小区门口流动着站岗巡逻的公安武警、保安人员,他们用“保一方平安”的信念证明:无论在什么时代,他们永远是百姓平安的守护者。 流水线上、电脑桌前汇聚着一个个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在创新的功劳簿上写下知识型员工的誓言:我们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脚手架上的攀援、十字街头的穿梭、污水井口的忙碌、丈尺台前的教诲、谈判桌上的交锋……处处都是建设者们的战场。他们用开拓的足迹踏碎荒凉,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前方,使这里成为点石成金的沃土,收割梦想的天堂。 看! 他们来了!百折不挠,再现精卫填海壮举,为企业赢得利润。 他们来了!迎难而上,勇创愚公移山奇迹,为区域增加力量。 他们来了!自强不息,敢谱夸父追日新篇,为百姓送去安宁。 他们来了!开拓、开放,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 他们的身上,铭刻着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事实: 开放的方舟已扬帆远航,滨海新区大有希望! 2.歌颂肇庆的歌词肇庆本土歌手蔡晓演唱的歌曲《七星岩》 附歌词 七星岩 你的传说 桥弯弯 水悠悠 有多少梦想在星湖荡舟 你的笑容柠檬桉相思柳 道不尽红尘眷恋几个秋 离家远且莫愁 天涯此处君可留 若是真情曾经沧海心依旧 请别放手 七星岩 上月色如梦酿出花和酒 好朋友今夜不醉不罢休 端砚磨尽人间烦忧岁月 更风流 爱过以后与你相约到永久 你的传说 桥弯弯 水悠悠 有多少梦想在星湖荡舟 你的笑容柠檬桉相思柳 道不尽红尘眷恋几个秋 离家远且莫愁 天涯此处君可留 若是真情曾经沧海心依旧 请别放手 七星岩 上月色如梦酿出花和酒 好朋友今夜不醉不罢休 端砚磨尽人间烦忧岁月 更风流 爱过以后与你相约到永久 七星岩 上月色如梦酿出花和酒 好朋友今夜不醉不罢休 端砚磨尽人间烦忧岁月 更风流 爱过以后与你相约到永久 爱过以后与你相约到永久 3.赞肇庆裹蒸的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 画幅长留天地间。 清秀的肇庆, 虽然不能空中俯瞰, 走在湖堤上, 远眺近观, 见那岩峰挺秀, 湖水清澈, 山环水绕, 相互映衬, 旖旎多姿, 顿觉心旷神怡。 那天还下着, 蒙蒙烟雨, 游人三三两两, 挪身漫步, 雨伞异彩纷呈, 飘移流动, 更别有一番意境。 可叹我文才不够, 不能用美妙的词句, 描绘这等的山水神韵。, 4.求一首赞颂肇庆七星岩和乡野风景文化的诗歌,200字七星岩窟髯灯火, 百转萦回径路通。 洞口云深日正中, 古泽深处有蚊龙。 就日门前春水生, 伏波岩下钓船轻。 漓江倒影山如画, 榕树交柯翠平城。 村店午时鸡乱叫, 游人陌上酒初醒。 度水穿林访隐君, 七星岩畔鹤成群。 犹疑仙李遗未实, 几见蟠桃结绛云。 石乳悬崖金烂烂, 瀑泉瞪洞雪纷纷。 流莺满树春风啭, 共坐高吟把酒闻。 桂水东边度石桥, 酒旗村巷见渔樵。 葭祠歌吹迎神女, 野庙频繁祀帝尧。 附郭有山皆积石, 仙岩无路不通霄。 日长衣乡观民俗, 行乐光辉荷圣朝。 5.赞美肇庆的文章一幅至真至情的历史画卷 《情系肇庆》读后2005-01-11 14:52:30 西江日报南方网讯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由肇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写、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情系肇庆》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肇庆市文化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好事,是新闻园地盛开的一枝亮丽的花朵,是建设文化名市号角声中一个动听的音符。 该书由中共肇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雄题写书名,“情系肇庆”四个金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既遒动有力,又清秀亲切。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文敏为该书作序,序言言简意赅,精辟精彩,对全书的内容、要义作出了高度概括和中肯的评介。 该书以浓墨重彩,真实记录了七十多位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肇庆视察、指导工作,或直接亲心、支持、赞扬肇庆的史实,读后为伟大的雄才大略和高风亮节而感动,为肇庆人民与当代伟人心心相连和鱼水深情而自豪,为肇庆时代历史的伟大变迁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而鼓舞。这是一幅至真至情、大风大雅的历史画卷,是一本深入认识肇庆、了解肇庆、宣传肇庆,提高肇庆知名度、美誉度的文献资料。 该书告诉我们,广东肇庆市与北京中南海相隔千山万水,然而肇庆人民岁岁月月都沐浴着中南海送来的春风春雨,时时刻刻都享受着中南海伟人给予的温暖幸福。1950年,**同志为《西江日报》亲笔题书报名;1955年,他对广宁红星社合作化的做法和经验大加赞赏,并笔写下“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各地研究推广”的按语;1969年,在党的九大期间,他又表扬“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搞得轰轰烈烈,如东江的海陆来,西江的广宁”。 这对广宁、肇庆人民和西江两岸儿女,是一个极大的鼓舞。1963年,**同志亲自观看肇庆粤剧团演出的现代粤剧《红珊瑚》,并接见参加演出的演员。 这一直激励着大家为振兴粤剧、繁荣艺术而加倍努力。1978年,**同志访日时,携带肇庆市端砚大师黎砚制作、携刻**早年东渡日本诗词手迹《**诗词砚》,作为礼物赠给日本首相,体现了“端砚传友谊”的特殊意义。 这至今使“中国砚都”——肇庆人民倍感自豪。1986年元月,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同志作为中共中央**轻车从简,深入到肇庆农村、工厂、矿山视察工作,指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把山区经济搞好,增加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并向广大干部群众恭贺新年,勉励大家新年要有新面貌。 这鼓舞着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建设现代化新肇庆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该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伟大风范,他们平易近人、谦逊质朴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高贵品德,热爱祖国、赞美肇庆的博大情愫,为肇庆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激动、感奋,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永恒动力。**元帅题写的《游七星岩》:“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陈毅元帅题写的《七星岩》:“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壁我当未老,可以上战场”;**元帅的题诗:“借得西湖水一环,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粟裕将军的题诗:“西江浩荡映九天,北斗七星降凡间,更喜人和兼地利,长征路上着先鞭”;原政协主席**同志关于肇庆风景“山青、水秀、洞奇、岩美”要更“漂亮一点、美一点”的讲话,读后确实“怡赏荡心房”,充分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星湖、对肇庆的赞美,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对革命、对未来的赤诚,以及豁害胸怀、高尚情操,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该书还宣扬了肇庆人民善良诚信、勤劳朴实、遵纪守法、爱国爱乡的民风,表现了肇庆人民不忘领导关怀、始终与**保持一致、与中南海伟人心心相印的情缘。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于1966年、1978年和1997年先后三次以三种身份视察肇庆,无论是他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还是离任的国家主席,肇庆干部群众对他一往情深,一样热情接待,表现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爱戴。 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我党校长时期重要领导人张闻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倍遭劫难,在京接受残酷批斗后被“发配”到肇庆,一住就达6年之久。在这6年里,由于他身处逆境,高风亮节,坚持真真,忠贞不渝;也由于肇庆市的党政军领导和干部群众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对领袖、伟人的崇敬,为他下乡进厂、深入基层、考察研究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他在肇庆写下了近10万字的理论文稿即“肇庆文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树起了一座理论丰碑。 该书还刊出了一帧帧党和国家领导人同肇庆干部群众合影的弥足珍贵的照片,文字加照片,图文并藏,既增添了书中的版面的美观性,又加重了书的内容的可信度。 当然,该书个别文章的构思有待更加严密一些,个别措词造句略显粗糙一点,错漏别字亦可找到一二,但毕竟瑕不掩玉,特介绍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细细阅读,一定大有裨益。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党和国家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