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宋词有关故事

1.有关宋词的故事

一: 陆 游 与 唐 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卢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 广东惠州城西也有个西湖,名气虽然不如杭州的广远,在当地也是最招人流连的景区。事有凑巧,从杭州西湖来的一位女子,三十六岁时在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处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处名胜:六如亭。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朝云,家钱塘人,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

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在东坡遭到贬斥的颠荡生活里,朝云成长成熟起来,后来成为东坡的侍妾。

一个轶事说,东坡后来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场的险风恶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扪着渐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问身边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个女子应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东坡摇头,另一个说:“必是满盛着好诗妙文。”他仍摇头。

转脸问朝云:“你说呢?”朝云缓缓说:“先生那儿,该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拍掌大笑,“这才对哩!” 六十岁的东坡受到更严重迫害,远谪到岭南惠州。

那时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为他日夜相守的伴侣。此时,朝云虔诚地信奉佛教,一心诵经,吃素,行善事,曾跟东坡一道在惠州创建了一个放生池,还捐资修桥筑堤。

北宋绍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东坡非常伤感。

为了纪念这位纯情又贤慧的女子,后来人们把她住过的房子,东坡取名白鹤堂的,改名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

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如亭而今成为惠州一处名胜,也是纪念大文豪苏轼的珍贵文物。

亭由砖石建成,形制整饬,风格纯朴,很适合所纪念人物的风神气质。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一个宋代歌妓的故事。

乐婉是杭州歌妓,与一位姓施的酒监相爱,后施酒。

2.有关宋词的故事

一: 陆 游 与 唐 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卢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 广东惠州城西也有个西湖,名气虽然不如杭州的广远,在当地也是最招人流连的景区。事有凑巧,从杭州西湖来的一位女子,三十六岁时在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处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处名胜:六如亭。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朝云,家钱塘人,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

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在东坡遭到贬斥的颠荡生活里,朝云成长成熟起来,后来成为东坡的侍妾。

一个轶事说,东坡后来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场的险风恶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扪着渐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问身边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个女子应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东坡摇头,另一个说:“必是满盛着好诗妙文。”他仍摇头。

转脸问朝云:“你说呢?”朝云缓缓说:“先生那儿,该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拍掌大笑,“这才对哩!” 六十岁的东坡受到更严重迫害,远谪到岭南惠州。

那时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为他日夜相守的伴侣。此时,朝云虔诚地信奉佛教,一心诵经,吃素,行善事,曾跟东坡一道在惠州创建了一个放生池,还捐资修桥筑堤。

北宋绍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东坡非常伤感。

为了纪念这位纯情又贤慧的女子,后来人们把她住过的房子,东坡取名白鹤堂的,改名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

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如亭而今成为惠州一处名胜,也是纪念大文豪苏轼的珍贵文物。

亭由砖石建成,形制整饬,风格纯朴,很适合所纪念人物的风神气质。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一个宋代歌妓的故事。

乐婉是杭州歌妓,。

3.宋词中的故事

一)戴复古夫妻的诀别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

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

可谓贤烈也矣!” 戴复古妻的诀别词《祝英台近》这样写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词中的女主人公已隐约透露出了准备为情赴死的决心。

可其善良、宽容、坚贞、刚烈的心意并没有让朝三暮四的戴复古心生留意,戴复古还是绝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复古满怀对亡妻的怀念与歉疚,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一首: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

流恨落花红。 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春衫虽破依旧暖,飞鸿成双人自寒。戴复古对亡妻的怀念,虽是真挚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挚情却是无力而苍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虽在内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却轻谓‘一点闲愁’以概之,听起来总让人感觉他更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公子,即便不是虚情假意的表白,与其妻的作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别。 (二)李之问再娶聂胜琼 《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行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

这首《鹧鸪天》寄李之问写到: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词写得清丽幽婉,也难怪李之问妻被其清健的语句所感动,出妆奁资夫取归”之。

让聂胜琼这个歌妓身份的下层女人,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美满的感情归宿。看来不独男人喜爱才女,就连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监与乐婉的来生缘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乐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一位风尘女子,至性真情,豪爽洒脱。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爱之切。却终究不得不屈从于无奈的残酷现实,只待重结来生之缘。

施君得此红颜知己,虽遗憾不能永结连理,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四)朱淑真的梦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经历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也有心仪的梦中情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相思岁月。

她只有在《清平乐》词中追忆自己曾经的恋人,和短暂甜美的爱情生活体验: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汝台。

全词通俗明白,艳而不亵,全赖女词人大胆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衬出这乍现即逝的欢乐时光,有谁还能以假道学家们的嘴脸抵之为有失妇德”呢! (五)金定和刘翠翠的诗词姻缘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刘翠翠家住比邻。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龄相同。彼此朝夕伴读,青梅竹马,渐生情愫。

一日,金定赠刘翠翠情诗一首: 十二栏杆七宝台,春风随处艳阳开。 东园桃李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刘翠翠和诗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台,怀抱何为不早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阳栽。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婚之夜,刘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临江仙》一首: 曾向书窗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尘。 尤雨殢云混未惯,枕边眉鬓羞颦。

轻怜痛惜莫辞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步原韵答和《临江仙》一首: 记得书斋同笔砚,亲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临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 看了二人的诗词答和,不能不让人羡慕金定和刘翠翠的美满婚姻和柔情蜜意。

4.与古诗文有关的小故事有哪些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5.与古诗有关的故事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6.和古诗有关的故事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