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诗歌对世界的影响1、自由的氛围2、诗歌文化的成熟3、富足的朝代 唐朝诗歌能获得空前发展,除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基本原因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一大批新诗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能够突破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魏晋以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趋向成熟,隋统一全国后,促使南朝的绮丽文风与北朝的质朴风格相融合,这都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唐朝科举以诗赋取士,封建帝王对诗歌的提倡,刺激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当时国内各民族的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也为诗歌增添了新的营养.这些都是促使唐诗创作繁荣的因素. 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会出现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第一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文化因素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没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是很难创造出较高水平文化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能够很好地证明这个命题,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即三国时代和南北朝时期,这其中虽然有晋朝的统一,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上没有超出汉朝水平,经过北方战事的冲击,带来北方生产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芜,大量劳动力或死或逃亡,这时江南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有能够弥补北方战事的冲击,在总体水平上中国的生产力在下降.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和对外战争的原因,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短时间内又陷入了战事,文化的发展遵循长线效应,因此,文化在隋朝虽然略有发展,但是在高度上还没有达到教高水准.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教大发展,这可以通过唐王朝时代出现的大量生产工具来证明,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经济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讴歌,因此为文化的向前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和思考的源泉.第二是政治因素.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虽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但是唐朝统治者们有自己的理解,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融,这种政策符合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第三是文化因素在前面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发展着,在这种文化发展的推动下,文人所面临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这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是当时文化所不能选择的,因为这种文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要求.而诗歌模式是中华民族所早就有的,因此当时的文化对这种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模式上的创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诗歌模式.当然还有其他模式,这正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模式.。 2.辉煌的隋唐文化的诗歌成就有哪些唐韵 黄河水的不凡 大江流的浩瀚 长安西望 ——是唐的千年 万里远征 闺中春思 半是报国半是良人怨 塞上从军塞下曲 春去春来玉门关 没有了酒和月 便难寻李太白的诗谪仙 漂泊零落 长恨君王 浔阳江头弹琵琶 惹得司马洒泪湿青衫 江南春里 秦淮河畔 杜家才子十年扬州是羁绊 最难得—— 商隐无题还有题 心有灵犀 青鸟探看 待唐阕崩塌了 便无处觅华章 星河灿烂哦,靠的是 有诗的大唐 (曾治强,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中 新诚分校高三学生,2005年作) 3.唐朝诗歌为什么会如此繁荣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4.关于唐朝的文化1、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唐时,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在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它的发明,大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僧一行 他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天文学家。 一行从实测得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测量子午线的第一次。 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对测知地球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3、孙思邈的《千金方》 他是良朝最著名的医学家。 经过不断的努力,写成了杰出医学著作《千金方》。被后世尊为“药王”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繁荣时代。 流传至今有近五万首诗歌。这些诗,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其中有不少诗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较好的思想内容,到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5、散文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 韩愈提倡继承存贷散文优良传统,强调写文章不受形式的束缚,要言之有物,有创造性。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寓言。 6、阎立本和吴道子 画家,擅人物故事画。他画的生动描绘了唐太宗从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 吴道子的画立体感强,所画人物形态逼真,“吴带当风”被后世称为“画圣”。 7、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东南鸣少山断崖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现在四百九十二窟,多是隋唐时开凿的。多娄画的是佛经故事,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唐代的经济繁荣、统治阶级生活的豪华和劳动人民辛勤操作的艰苦。 其艺术创作,深刻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 唐文化的特点 一段历史创造了一种文化,而文化又延续和突显了那一段历史。 繁盛的历史必然迸发出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正如唐文化的绚丽与华贵。 当你触摸到美艳的“唐三彩”瓷器时,当你穿上大气福韵的唐装时,当你踏上神秘的丝绸之路时,你不得不钦佩和赞叹唐朝人们的智慧和胸襟 。 怎样的文化孕育了怎样的人,而人们崇尚的风气又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动历史潮流的前进。 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许源于她内容的无比丰富和新奇: 一、科学技术 (一)雕版印刷术 1、简介: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最早的印刷术是雕板印刷,大约在7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纪80年代,有了作 为商人纳税凭据用的“印纸”出现。 (二)天文学 1、简介: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724年(开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 时的一位工程技术专家梁令瓒和工匠们一起,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 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 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2、成就:1)一行还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了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 极高度。这种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的工作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2)一行从725年开始修制新历,到727年(开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历》。这部历法系统周密,结构合理,比较符合天文实际 ,是当时的先进历法。 二、文学 (一)主要形式:诗歌 在唐朝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 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 (二)主要诗人 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成纪(甘肃秦安)人,生于碎叶,幼年随父迁居四川。 他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一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力丰富,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极深,被 称为“诗仙”。其描写美好大自然的众多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长久为后人传诵。 2、“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杜诗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炼,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他写了《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描述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因而有“诗史”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4、“田园山水”派:王维、孟浩然等——优美恬静 5、“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悲壮豪迈 三、艺术 (一)雕塑 1、简介:唐朝的雕塑艺术,以石雕和泥塑最为多彩。 2、主要作品: 1)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中,有许多唐代的石雕造像,或造型雄伟,或刻划细腻,都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四川乐山的石雕大佛坐像,高71米,雄伟自然,是中国最大的石佛像。 3)乾陵和顺陵前的巨大雕刻群都极为壮观、精美,也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4)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宝库。现存的492个洞窟中,唐窟达213个,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 其中的立体泥塑佛像形态各异,栩 栩如生,放射出健美的光彩。它们常常与壁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雕塑艺人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二)绘画 1、简介: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 5.唐朝诗歌发展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 1、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2、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3、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4、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扩展资料 唐诗的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 6.唐朝诗歌在整体上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成就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7.说一下唐代诗歌与唐朝文化(1000字以上)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中最强盛的时代,尤其是李白生活的盛唐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或是在文化方面都是空前的强大开放、繁荣昌盛。 文化方面,唐朝一方面敞开胸怀,实行拿来主义,广泛地吸收外来文化,如天竺的佛教、波斯的祆教、大秦的景教及西域各国和各民族的雕塑、音乐和舞蹈 初唐: 一、四杰 提倡刚健骨气 二、陈子昂 风骨与兴寄 盛唐:一、李白 1、清水出芙蓉——清真自然的提倡 2、蓬莱文章建安骨——风骨兴寄的重视 二、杜甫 1、杜甫诗论 2、集大成说 3、沉郁顿挫说 三、《河岳英灵集》 1、《河》之品评标准 2、盛唐气象 3、殷璠“兴象论” 中唐: 一、白居易 1、讽喻诗论 2、闲适感伤杂律诗论 二、韩孟诗派 三、皎然《诗式》 晚唐:司空图《诗品》 初唐四杰 一、四杰其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二、诗歌理论主张 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三、创作表现:情思浓郁 气势壮大 1、内容题材上的扩张: “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向江山塞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诗歌体裁上的成就: 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 律诗绝句方面,王勃杨炯于平仄、对偶、用韵等方面完善了律诗绝句的体式。 七言歌行方面,卢、骆运用“以赋为诗”的手法,使得诗歌气势壮阔 以赋为诗即铺张扬厉的描写融合以抒情、议论的手法 七言歌行的体式工整而有流荡的气势和力量,读之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以赋为诗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纵横开阖、书卷自如之气。 四、评价: 杜甫的评价 诗歌创作中旧的影响和新的倾向并存,“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诗中还有宫廷诗风的痕迹,遣词造句用典等尚未摆脱六朝绮糜婉转之风。 但四杰诗歌中毕竟融入了浓郁的情思与壮大的气势。因此这一评论可以反过来说,时带六朝锦色,然调入初唐。 即虽然四杰诗歌中仍沾染着六朝风气,却已开启了唐音之风。 陈子昂 风骨与兴寄 一、评价: 韩愈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刘克庄 倡高雅清淡之音,扫六代之纤弱 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元好问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泽厚“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 风骨和兴寄的实践,六朝绮糜诗风的余韵一扫而光,雄浑苍茫、浓烈昂扬的情感气势开启了盛唐气象的序幕。 二、诗论主张: (一)风骨: 东汉时,用“风骨”来品评人物,形容人物体貌与风度,多赞人物富有神采,刚直劲健,清俊有力。 六朝时,用“风骨”移评绘画、书法之气韵和笔力 至《文心雕龙•风骨》将风骨一词移评于文学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俊爽,则文风成焉” 对于风骨的理解: 黄侃“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一指内容,一指形式 风指浓烈昂扬的感情力量 骨指劲健刚直的思想力量 陈子昂对风骨的形容“骨气端翔,音情顿措,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二)兴寄: 兴指比兴之手法, 寄指内容上有寄托 兴寄合用,指“托物起兴”“因物喻志”之手法,即要求诗歌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内容充实,寄托深意。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借咏物叙事抒发激越情怀,寄托人生理想和政治见解,即其“兴寄”主张的实践体现。 三、理论评价: 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李白诗论 一、诗歌创作的美学特征: 1、瑰奇宏廓之美: 丰富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的诗歌形式融合以远大理想、宽阔胸怀和雄伟气魄的诗歌内蕴 2、奔腾浩荡之美: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情感力量 3、纵横变幻之美:想象奇特,纵横驰骋,跳跃变幻 4、明丽疏朗之美:清丽明快的色彩格调及疏朗的意象组合 5、清水芙蓉之美:清新自然、任情真率的语言风格 二、诗论主张: 1、主张保持雅正思想,反对专事雕琢的形式主义文风。 “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 2、主张诗要“清真”,提倡“清新自然”之诗风,反对因循模拟 “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崇尚“逸兴”、“壮飞”的豪放飘逸诗风,追求艺术表现宏阔之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4、提倡文质并重,肯定魏晋以来诗歌艺术的美学成就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三、诗论评价: 李白基于儒家诗学传统,主张作诗以《风》《雅》为准则,力主恢复雅正之声。 李白崇尚清真自然的审美理想源自于钟嵘的审美理想,并以之为权衡尺度品评六朝诗家名流,犹能突破前人的某些偏见,在开拓审美艺术视野方面做。 8.唐宋时期的诗歌文化唐代的经济发展良好,国力强盛,因而艺术得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加上唐朝的文化氛围非常的开放和自由,很多国家的人都来大唐学习生活,也就使得文化有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艺术也就能够自由健康的发展,其中诗歌就是艺术的一种很显著的表达形式。 到了宋朝,一方面是继承了唐代的繁荣,另一方面,诗歌已经差不多达到顶峰了,按照诗歌一贯的发展规律来说,人们是怕说“熟话”的,也就是说,诗歌形式成熟以后,艺术家就开始“思变”,所以唐代的五七言诗也就慢慢的在形式上发生变化,宋词开始流行。说白了,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喜欢的人多,写的人多,自然好的作品流传下来也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