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粤语闽南

1.唐朝闽南语,宋朝粤语,明朝吴语,清朝普通话

福建的“闽南话”为什么说是唐朝的“官话”呢?原来,与唐代的福建漳州“开漳圣王”陈元光有关。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代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聪敏好学,又喜骑射,及长通儒学,精韬略,文武双全。总章二年(669年),其父归德将军陈政率中原子弟兵入闽平乱。

隔年,其祖母魏敬率援军南下,陈元光随之。陈政逝后,陈元光袭父职,继以功授岭南行军总管,于相继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峒之后,拓土开疆,创立漳州,为首任漳州刺使。

随着中原子弟来到漳州,唐朝的“官话”也传播到闽南,形成唐代汉语的“活化石”——“闽南话”。据资料记载:说闽南话方言区除福建闽南外,还有台湾、广东的潮汕、海南的雷州话(闽南语系)、浙江的平阳、苍南等地以及东南亚一带均有民众使用。

台湾地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即从今天河南的黄河的河洛一带带来之意,是古代中原普通话(中原官话)。在华南东南的方言里,还保存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言音因素。

学唐的日本人的话也残留了一些河洛语音,所以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里,都能找到与日本发音相似的音素,特别是闽南,还有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从中原南迁)等等。现在北方的同学听见宿舍里南方同学打电话回家,都说像是在说日本话。

日本发音是最为完整地保存了中国中古时代的古音,此外,韩语学唐音,也有很多地方与闽南语发音相似。

2.粤语与闽南语PK

语言是融合而形成的,各地的语言都是古汉语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基本上两者都是在秦汉时期,汉语开始介入,大约唐朝时正式形成。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未经专家验证)

以下亦属个人见解:(史料依据全出于《史记》)

按照移民南迁的概念来说,应该是粤语早,它自秦朝就已归附,秦始皇为它专设南海郡,派专人管辖,而福建跟浙江都囊括在“东夷(越)”(到汉朝还称“东越”)之中,是化外之地。但早意味着它与当地语言以及其他时期移民的方言融合的程度相对也要高一些。即语言成分包含了比较(多时代)的古代字词,也保留了相对较多的当地(越族) 南越语汇 ,这一时期的语言如果非给个名字的话不妨称之为 古粤语。 后来随着几次中原大乱(比较著名的有安史之乱、宋末战乱等等),大量汉族移民南下,中原的语言进一步同化古粤语,粤语大约在这一时期真正形成。

另外由于中原移民太多,岭南得到了新的开发,汉人太集中,或者移居至比较偏僻的地带,以至于不需要或不能跟当地人太多交流,形成了客家人、客家文化、以及客家语。(客家语不是一般上所说的粤语,是纯正的中原语言,以唐朝语言为主,融入后来的其他时期语言。)

另一方面,闽南语和温州话有着牵扯不清的联系。闽南语的汉语介入,一般认为是汉朝。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朝才得以加强并注意加强对瓯越(温州地区)和闽越(福州地区)的实际控制;武帝时,瓯越受闽越欺压,请求汉朝保护,后又不堪其扰,请求内迁,武帝准之,瓯越移民至江淮之地(今江西、安徽等地),其地全部归汉朝实控,由汉朝直接派官治理,从这个史实分析,(加之温州土地稀少,“移民不利;地理偏僻而又封闭,”交通不便“)温州方言保留了更多的纯正汉代语言,后又融合了晋朝尤其东晋的语言(谢灵运、王羲之都曾经政治失意而任永嘉太守)、唐朝语言。

瓯越迁徙,闽越直接与汉朝进一步接触,不服管辖,为乱汉朝,被汉朝皇帝强行镇压,并强行迁徙闽越人到江淮之地,汉朝开始实际管辖福建,语言的变化开始,但反抗力量相当大,此时,闽地保留大量的闽越语言,不是地道的汉语。闽南语的真正开始是在唐末,安史之乱后,中原军阀混战,引发了移民浪潮,当时的唐朝派驻浙江和福建的节度使钱镠和王审知“宁做开门节度,不做闭门天子”,不称帝,致力于开发,使得浙江和福建的经济、文化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中原语言也因此随着移民大量进入浙江福建,(唐朝语言成为当地语言的主体),所以唐诗的韵脚用闽南语来对,确确实实是可以完全对上。(温州以其封闭性,所受影响不大,继续保留汉朝时的语言、文字为主体,相应吸收晋唐语言)。福建也有客家语。

个人觉得,

1、温州语言因其封闭性,保留相对较多的远古语言(两汉时期)习惯;

2、粤语和闽南语的开端大致相同,形成时期也大致相同。

3、福建和广东都有客家话,主体都是对唐宋语言文化,基本上都保留了相对较多的中古(唐宋时期)发音和词汇、以及用词习惯(包括语法、句法等等)。

4、据以上可见,语言是各时期各民族融合发展而成,依据其地域的封闭性,不同程度的保留古音、古字、古词。所以,各地的方言都是古汉语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说自己能代表古汉语。

3.读诗词,用闽南话 ,粤语,普通话,那个更好

各式各样,各有千秋。普通话诗词就在用诗词来读,粤语诗句就要用广州话来读。没有好与不好。

粤语本身有粤语的特色,有广州话的韵味。要是翻译成普通话的读音就失去了原味,不好听,会另人听得不舒服,难以接受。

例:

饮水---------喝水

吃饭---------食饭

乜嘢--------什么

晏昼 ------下午

倾偈-------说话

潜水-------汆水

赚钱-------揾钱

睡觉-------瞓觉

揾苦嚟辛---------自找苦吃

4.粤是香港

不一样! 闽南话的特点: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

另外在海外华人中,大多也用闽南话与粤语相交流,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唐人街,使用语言就是闽南话与粤语。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话的来源和历史: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

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分布地区: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

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

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 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

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玉环等县市,约有150万人说闽南话。

江西的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三清乡、南山乡(既三清山下闽南人)约有4万人说闽南话;上饶的其他地方的闽南方言岛已经接近消失,论为了老人语,已经被地方语言给基本同化了;上饶市一共说闽南话的不会超过10万。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

香港、澳门地区约几十万。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

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而当地英语年纪大的则不太会用。中文也是当地重要的辅助语言。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由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话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话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

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把闽南话作为汉语的参照系语言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介绍,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

这方面,有关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

比如“鼎”,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铁锅,闽南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词义是一致的。但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起来就没有闽南人这么方便。

李教授说,从古汉语演变、进化而来的现代工业汉语,与闽南话也有深刻的关系,如果能抓住闽南话的特点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加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早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从正音入手,然后从普。

5.客家话,闽南话,广东话为什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是先后由古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融合了古代民族发音特点形成的,都是最接近古汉语发音的语言/方言。

古老程度依次为闽南语,广府话,客家话。

闽南语在晋唐时候就基本定型了,广府话(粤语)在唐宋之际才形成,客家比广府话晚点。

论语,大学,四书五经等唐朝之前的古籍以及许多唐诗用闽南语读最为押韵,唐朝中后期的古籍用粤语读比较押韵,如很古籍的《广韵》等

日本以前遣唐使带回去的许多佛经都是用闽南语读的,现在的日语跟闽南语读佛经都是一致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