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春秋战国的诗句有哪些1. 《春秋战国门·师旷》唐代:周昙 老能劝学照馀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2. 《春秋战国门·屈原》唐代: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3. 《春秋战国门·百里奚》唐代:周昙 船骥由来是股肱,在虞虞灭在秦兴。 裁量何异刀将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4. 《春秋战国门·夫差》唐代:周昙 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 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 5. 《春秋战国门·乐羊》唐代:周昙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6. 《春秋战国门·管仲》唐代:周昙 美酒浓馨客要沽,门深谁敢强提壶。 苟非贤主询贤士,肯信沽人畏子獹. 7. 《春秋战国门·再吟》唐代:周昙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8. 《春秋战国门·齐桓公》唐代:周昙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 微臣傲爵能轻主,霸主如何敢傲人。 9. 《春秋战国门·鬻拳》唐代:周昙 鬻拳强谏惧威刑,退省怀惭不顾生。 双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适足见忠诚。 10. 《春秋战国门·陈轸》唐代:周昙 丹青徒有逞喧哗,有足由来不是蛇。 杀将破军为柱国,君今官极更何加。 2.描写春秋战国的诗词春秋战国诗词--人物卷 春秋战国人物 唐*周昙 玄武评:周昙是第一位采用叙议诗形式较系统评论春秋战国重要历史人物的唐代诗人。 庄公 齐甲强临力有余,鲁庄为战念区区。 鱼丽三鼓微曹刿,肉食安能暇远谟。 黄歇 春申随质若王图,为主轻生大丈夫。 女子异心安足听,功成何更用阴谟。 杨回 三逐乡闾五去君,莫知何地可容身。 杨回不是逢英鉴,白首无成一旅人。 孙武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随刀八阵成。 夫差 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 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 子贡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 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灵辄 失水枯鳞得再生,翳桑无地谢深情。 朱轮未染酬恩血,公子何由见赤诚。 子产 为政何门是化源,宽仁高下保安全。 如嫌水德人多狎,拯溺宜将猛济宽。 叔向 重禄存家不敢言,小臣忧祸亦如然。 明开谏诤能无罪,只此宜为理国先。 再吟 走敌存亡义有余,全由雄勇与英谟。 但如公子能交结,朱亥侯嬴何代无。 冯讙 兔窟穿成主再兴,辈流狐伏敢骄矜。 冯讙不是无能者,要试君心欲展能。 范蠡 西子能令转嫁吴,会稽知尔啄姑苏。 迹高尘外功成处,一叶翩翩在五湖。 祭足 吴鲁燕韩岂别宗,曾无外御但相攻。 当时周郑谁为相,交质将何服远戎。 季札 吹毛霜刃过千金,生许徐君死挂林。 宝剑徒称无价宝,行心更贵不欺心。 戏问将何对所耽,滑稽无骨是常谭。 昔时王者皆通四,近见君王只好三。 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 诸侯若解尊天子,列国何因次第亡。 鬻拳 鬻拳强谏惧威刑,退省怀惭不顾生。 双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适足见忠诚。 社鼠穿墙巧庇身,何由攻灌若为熏。 能知窟穴依形势,不听谗邪是圣君。 下泽逢蛇盖是常,还如山上见豺狼。 国中有怪非蛇兽,不用贤能是不祥。 樊姬 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郭开 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 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 孙膑 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 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鲍叔 忠臣祝寿吐嘉词,鲍叔临轩酒一卮。 安不忘危臣所愿,愿思危困必无危。 平公 鸿鹄轻腾万里高,何殊朝野得贤豪。 能知翼戴穹苍力,不是蒙茸腹背毛。 隐公 今古难堤是小人,苟希荣宠任相亲。 陈谋不信怀忧惧,反间须防却害身。 荆轲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 晏婴 正人徒以刃相危,贪利忘忠死不为。 麋鹿命悬当有处,驱车何必用奔驰。 师旷 老能劝学照余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襄子 君子常闻不迫危,城崩何用急重围。 叛亡能退修文德,果见中牟以义归。 乐羊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毛遂 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门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章子 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 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马毙厩人欲就刑,百年临尽一言生。 赖逢贤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恶声。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几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报反亡身。 诚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 虞卿 割地求和国必危,安知坚守绝来思。 年年来伐年年割,割尽邯郸何所之。 攻城来下惜先分,一旦家邦属四邻。 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 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云亡国亦亡。 臧孙 诸孟憎吾似犬狞,贤臧哭孟倍伤情。 季孙爱我如甘疾,疾足亡身药故宁。 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 一从忠谠无周舍,吾过何人为短长。 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 田文 下客常才不足珍,谁为狗盗脱强秦。 秦关若待鸡鸣出,笑杀临淄土偶人。 文公 灭虢吞虞未息兵,柔秦败楚霸威成。 文公徒欲三强服,分晋元来是六卿。 颜回 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迹,不肯分甘救子渊。 门下三千各自矜,频弹剑客独无能。 田文不厌无能客,三窟全身果有凭。 哀公 贤为邻用国忧危,庙算无非委艳奇。 两叶翠娥春乍展,一毛须去不难吹。 苏厉 百步穿杨箭不移,养由堪教听弘规。 身隆业著未知退,勿遣功名一旦隳。 卞和 磷磷谁为惑温温,至宝凡姿甚易分。 自是时人多贵耳,目无明鉴使俱焚。 公叔 吴起南奔魏国荒,必听公叔失贤良。 无谋纵欲离安邑,可免河沟徙大梁。 庄辛 庄辛正谏谓妖词,兵及鄢陵始悔思。 见兔必能知顾犬,亡羊补栈未为迟。 华元 未知军法忌偏颇,徒解于思腹漫皤。 昔日羊斟曾不预,今朝为政事如何。 屈原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智伯 三国连兵敌就擒,晋阳城下碧波深。 风涛撼处看沈赵,舟楫不从翻自沈。 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 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 王后 连环要解解非难,忽碎瑶阶一旦间。 两国相持兵不解,会应。 3.春秋战国有什么名句春秋战国名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2.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论语》)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9.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0.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2.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14.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7.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19.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 20.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2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2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3.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2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25.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26.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 27.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2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 29.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礼记·学记》) 31.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32.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3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 3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35.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3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3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3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39.人之多,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4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 41.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魏风·伐檀》) 4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4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4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东毂》) 4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巧言》) 4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4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4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5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5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 5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54.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 5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 56.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楚辞·桔颂》) 5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楚辞·国殇》) 58.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59.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 (《尚书·汤誓》) 6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6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6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63.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64.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 65.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6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67.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68.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 69.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70.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 7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7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4.关于春秋战国的古诗大全《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 诸侯若解尊天子,列国何因次第亡。《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 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门下三千各自矜,频弹剑客独无能。 田文不厌无能客,三窟全身果有凭。《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几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报反亡身。 诚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下泽逢蛇盖是常,还如山上见豺狼。 国中有怪非蛇兽,不用贤能是不祥。《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攻城来下惜先分,一旦家邦属四邻。 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社鼠穿墙巧庇身,何由攻灌若为熏。 能知窟穴依形势,不听谗邪是圣君。《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 一从忠谠无周舍,吾过何人为短长。《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戏问将何对所耽,滑稽无骨是常谭。 昔时王者皆通四,近见君王只好三。《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云亡国亦亡。《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走敌存亡义有余,全由雄勇与英谟。 但如公子能交结,朱亥侯嬴何代无。《观春秋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堂堂王室寄空名,天下无时不战争。 灭国伐人虽恐后,寻盟报役未尝宁。晋齐命令炎如火,文武资基冷似冰。 唯有感麟心一片,万年千载若丹青。《次韵答席蕃秀才论春秋》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北冀之土南交州,瓜戎直西东泗浮。 中间代霸若桃梗,列国聚散同夫不。史编断烂杂虫鼠,野记纷纶充马牛。 惊雷破聩目开瞽,上起蔑歃终麟游。玄船书字亦刀削,如木遇扁金逢欧。 不同辞子付泡幻,肯信蒙臾判浮休。妍皮丑骨区万态,大川小港条千洲。 年深未免成伯帛,声乱已复还邾邹。崛兴啖赵倚天斧,嗣有陈胡横海舟。 群言一划露初意,后学平济无千尤。当时岂为题目计,此日寝成场屋流。 横穿异义作同体,立取贵绶驱雄驺。席君吾情好兄弟,蜀都此学多声猷。 得来三欢出诗本,昉此一笑同茶瓯。愿披一十九万字,与子斟酌更献詶。 《咏史上·战国》年代: 宋 作者: 陈普千秋万古定于一,岂有乾坤属虎狼。六印苏秦寿如石,山东终作一阿房。 《战国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七国之时尚战争,威强智诈一齐行。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朝为布衣暮衣卿,昨日鼎食今鼎烹。范雎谢相何心情,蔡泽入秦何依凭。 始皇奋袂天下宁,二世乞为氓不能。三千宾客愤未平,百二山河汉已兴。 所存旧物惟空名,残阳衰草山川形。都似一场春梦过,自余恶足语威狞。 《春秋战国门百里奚》年代: 唐 作者: 周昙船骥由来是股肱,在虞虞灭在秦兴。裁量何异刀将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5.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 」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 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 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 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 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 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 6.关于春秋战国的古诗有哪些1、《春秋战国门》唐代:周昙 老能劝学照馀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2、《春秋战国门》唐代: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3、《春秋战国门。 百里奚》唐代:周昙 船骥由来是股肱,在虞虞灭在秦兴。 裁量何异刀将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4、《春秋战国门。夫差》唐代:周昙 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 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 5、《春秋战国门。 乐羊》唐代:周昙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7.春秋战国时期成语 50个以上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奇货可居 如火如荼 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 天经地义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一字千金 一暴十寒 一网打尽 内助之贤 三折其肱 三人成虎 大公无私 上行下效 上下其手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伯乐相马 不耻下问 不遗余力 不自量力 从善如流 高山流水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买椟还珠 一言九鼎 怒发冲冠 守株待兔 鸡鸣狗盗 毛遂自荐 曲高和寡 卧薪尝胆 杞人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