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第一个十年的诗歌

1.帮我一个论述题:论述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早期白话诗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从白话诗的写作开始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相当一部分是对诗歌革命而发的,如反对用典对仗、反对旧诗词的无病呻吟、滥用套语,主张废骈等。

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也积极鼓吹诗歌革命,提出“于有韵诗之外别增无韵之诗”等具体意见,1919年胡适又发表长篇论文《谈新诗》,提出一系列新诗的建设性意见主张。在白话诗理论的指导下,白话诗的创作逐步形成风气。

并涌现出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康白情等。 (一)胡适的《尝试集》 胡适的《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新诗集,出版于1920年,与《女神》相比,其思想 意义和美学价值大大逊色于《女神》,但是从中国现代诗歌史的角度来看,它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提供一些具有现代特色的新东西,开始具备了现代汉语抒情诗形式的雏形。

从《尝试集》总体看,它是一部有进步思想内容的新诗集,其总的思想倾向和“五四”时代精神是合拍的。如《威权》表达了改变黑暗现状,冲破封建的理想和偏偏。

从《人力车夫》反映了下层劳动者的悲苦凄惨的生活,并寄予人道主义的同情,《鸽子》中对鸽子的自由飞翔的赞美,表现了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要求。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尝试集》从艺术方面看,水平不高,但对于我国新诗的开创之功是应该肯定的。它的主要价值是在诗体大解放、诗的白话语、音韵节奏等方面 ,作了开风气的大胆尝试。

作为一名最早的叛离者,他所具有的束缚也最深,他们所要反抗的就是他们自身。胡适的初期创作,大抵都是在旧影响、旧氛围中挣扎苦斗的产物。

附:《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早期白话诗的其他诗人 在早期白话诗人中,和胡适一样,“从旧诗词曲里脱胎出来”的还有康白情写有《草儿》、沈尹默《三玄》《月夜》、刘半农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刘半农,著有《扬鞭集》,他的诗,比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处女作《相隔一层纸》构思巧妙,透过屋里屋外的相隔一层纸,勾画的却是贫富尖锐对立的两个不同世界,概括地揭示出旧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端不合理现象。

著名代表作还有他1920年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P211)是一首出色的抒发深深忧怨的爱恋思念之情的诗篇,著名音韵学家赵元任谱以和谐舒曼的旋律,传唱于海内外),诗情缠绵婉转,细致入微。 在初期白话诗创作中,较早借鉴西洋诗的现代手法而彻底摆脱旧镣铐的是周作人,他的《小河》,被胡适誉为“新诗中的第一位杰作”,这是一首“融景入情,融情入理”的喻理诗。

它具有两层意义:通过对家规筑堰拦水给两岸生物造成威胁的描写,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保持生态平衡,敬重人们,如果违反自然法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深层的意义是:把“小河”比作民情,借用“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小河如不被正确引导,将泛滥成灾,诗歌写出稳稳向前流动的小河,被农夫筑起一道堰给拦住了“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后面是桑树和稻秧的忧惧,担心,石堰一旦塌毁,河水将“不认从前的朋友”从他们身上大踏步过去。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思想矛盾:既要求冲决封建罗网,实现个性解放,又担心群众运动势不可挡,过火过头。

在艺术表现上,《小河》采用象征、拟人手法,形式上完全摆脱旧镣铐,追求自然的节奏。 总的来看,“五四”早期白话诗,无论从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看,和旧诗都有着质的区别,早期白话诗在形式上主要表现散文化的倾向,基本上不用韵,不顾及平仄,随感情的起伏,交换长短句式,较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如实描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场景。

诗的内容上,早期白话诗与五四精神是一致的,以对封建专制思想的批判与否定为基本主题,表现了争取个性解放、民主自由,反抗黑暗现实,向往光明理想的要求。早期白话诗作也许还显稚拙,还有着摸索前进的痕迹,但对于我国现代诗歌中现实主义主流的形成,无疑是具有历史贡献的。

二、湖畔诗人与小诗派 (一)湖畔诗人 1921年新诗基本上站住了脚跟,但又面临新的内部危机与新的突破的内在要求。 早期的白话诗“不重想象”的平实化倾向首先受到创造社诗人的挑战,创造社把“情感”与“想象”作为的基本要素加以突出与强调,郭沫若的》女神《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使《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女神》之后,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他们都是出生于新世纪的诗人,是五四精神所催生的一代新人。与早期白话诗派的先驱者相比,他们更少旧诗词的影响和束缚。

胡适即称:“我现在看着这些彻底解放的少年诗人,就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脚的妇人望着那些真正天足的女。

2.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特点

小说:用白话文创作突出思想启蒙的作用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凸显新文学革命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例如:问题小说.代表作品: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庐隐《海滨故人》《灵魂可以卖么》等.王统照《山雨》叶绍钧: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醍醐天女》《缀网劳蛛》;中篇《玉官》(1939) 1949发表的《春桃》和1940发表的《铁鱼的鳃》标志着许地山创作的转向. 2、乡土小说:乡土小说家:许杰、王鲁彦、王任叔、许钦文、徐玉诺、台静农、彭佳煌、黎锦明、废名、蹇先艾等. 许杰是那时“成绩最多的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最长的《惨雾》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在小说创造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 1、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2、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成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许多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祝福》《离婚》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在鲁迅小说中,还“常常回响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成为“复调小说”. (2)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多方面创造: 在艺术风格上,显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头》《肥皂》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等). 在格式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形式”.《狂人日记》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尉来老家的这两个场面. 在表现手法上: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性格的需要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有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 在塑造人物方面,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 鲁迅的小说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洋小说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有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的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远的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以至整个新文学的发展. 3、《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4、《阿Q正传》,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 对阿Q形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学术界曾长期有争论,目前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的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 (3)阿Q最突出的特点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5、《故事新编》,历史小说写法上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两大类型.写作上的鲜明特点: 1)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 3)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1、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初公开发表的新诗尝试之作. 2、初期白话新诗勇于尝试:周作人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散文诗的影响,写出了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的《小河》(1912年2月),具有象征意味;刘半农《瓦釜集》用江阴方言创作的民歌体新诗;刘大白《旧梦》中的《卖不谣》《田主来》具有古乐府民歌的特点. 3、当时新诗创作的主要流派: (1)人生派:文学研究会以《诗》《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为阵地,聚集了风格相近的诗人群,致力于新诗探索. 代表作:1922年6月,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刘延陵、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郑振铎等8位诗人出版诗合集《雪朝》. 艺术主张:承袭初期白话诗人关注现实、表同情于下层平民的写实主义精神,反对贵族文学,提出“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直面普通民众的不幸人生.在诗中或鞭挞现实,或同情底层社会不幸,或展示自我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探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做到了“为人生”. (2)浪漫派:20年代初,创造社诗人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等人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 20年代新诗 1、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初公开发表的新诗尝试之作. 2、初期白话新诗勇于尝试:周作人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散文诗的影响,写出了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的《小河》。

3.综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个十年新诗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以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汪敬熙、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大批白话新诗人,以白话新诗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内容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散文方面,成就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还有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出现了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所有这些创作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1921年以后,还出现了“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丰富多姿的风格流派。这些社团流派的出现,表明了新文学的成熟和壮大。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通常也叫“左联”时期的文学。表明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还有蒋光赤、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等作家、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

4.带有十年的诗词

1、《剑客》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十年辛苦劳作,摸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2、《遣怀》

唐代: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译文: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3、《与东吴生相遇》

唐代: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译文: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5、《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清代: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译文: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