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请分别列举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2.诗词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喻可以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其方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可以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翻开唐诗宋词,“愁”字是随处可见的。 “愁思”、“愁肠”、“愁城”、“愁云”、“愁容”,带“愁”字的词语比比皆是。 “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 如何让这种抽象的心理变得具体可感,就要使用“比喻”这个修辞手法了。 李白用三千丈的白发来比喻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 歌》);李煜将愁比作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而满城的风絮、梅雨都成了贺铸眼中的“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2。 化平淡为生动比喻能使具体的形象变得优美动人。用比喻来对事物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例如,同样是雪,在吴均看来是像雾又像花,“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咏雪》);在苏轼看来,雪变成了杨花,“风力无端。 欲学杨花更耐寒。”(《减字木兰花》)《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4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4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同样形容雪,“盐撒空中”比起“柳絮因风起”,就显得逊色很多。可见,比喻用得不到位,会让诗词失色不少。 3。 化深奥为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比喻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 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情 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 例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比喻在这首诗中起了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在苏轼看来,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 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待鸿飞雪化,一切 又都不复存在。 然而,它毕竟飞过了,也就无悔了。 3.现代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有什么好处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祝你成功! 4.一些诗歌中的修辞及其作用比喻、借喻、借代、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渲染、顶真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并举例。 附录: 辅导员"古道西风"的回答: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写出了看社戏途中的奇特感受。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喻体的一种比喻。如:“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里用“自由花”来比喻人民得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使抽象的意思具体化了。 借代可以使文章变化生姿。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里用“旌旗“借指军队。 拟人可以使语言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将延安人民的欢迎场面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夸张往往故意夸大其词,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强调或渲染。如:“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所说内容。如:“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对偶能使语言整齐和谐,音韵铿锵,增加文章的美感。格律诗常它来勾勒画面,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排比可以铺排文意,舒展内容,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还能增强语言的气势。 5.诗句中含有比喻的好处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日?缃ê焖苹穑豪唇倘缋丁?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12)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苏轼《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苏轼《种茶》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