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盛唐诗歌发展概况

1.阐述盛唐诗歌发展的基本概况(1000字)

(1)

唐玄宗开元(

712-741

)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

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

后人所津津乐道的

盛唐气象。”

(2)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3)

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是高适和岑参。

(4)

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

臻化境。

2.谁能简述唐朝诗歌的发展史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的影响下,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一直到后来的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后来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

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

开元、天宝年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与前朝相比,山水田园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以丰富的内容、题材,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盛唐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诗则是反映社会真实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河。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由于国家的衰落也变得不景气。

此时期最为杰出的应数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各有特色,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除此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荡。

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晚唐诗歌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被称为“小李杜”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其诗声情流美,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之感。温庭筠才思清绮,但格调不高。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罗隐、韩偓等人。

唐代诗歌的发展纷繁复杂,此篇只是浅显谈谈。辉煌的唐代诗歌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索的地方。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将会永远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3.谁能简述唐朝诗歌的发展史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的影响下,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一直到后来的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后来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开元、天宝年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山

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与前朝相比,山水田园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以丰富的内容、题材,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盛唐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杜甫的诗则是反映社会真实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河。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由于国家的衰落也变得不景气。此时期最为杰出的应数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各有特色,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除此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荡。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晚唐诗歌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被称为“小李杜”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其诗声情流美,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之感。温庭筠才思清绮,但格调不高。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罗隐、韩偓等人。

唐代诗歌的发展纷繁复杂,此篇只是浅显谈谈。辉煌的唐代诗歌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索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将会永远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4.谁能告诉唐朝诗歌的概况

唐诗

唐诗是一种发展于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行文工整,重韵律,单句字数上分五言,七言,篇幅上则分为绝句、律诗、乐府。

唐诗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初唐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以上官体为代表,主要诗人有李世民、虞世南、禇亮、李百药、上官仪、上官婉儿等等。

初唐中期诗人代表为文章四友和沈宋体,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人。沈宋体代表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一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3666139方面沾染了宫体诗的习气,一方面也写了些描写真情实感的好诗。

初唐晚期诗人主要有王绩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

陈子昂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大胆从事诗歌革新,热情洋溢、气势流畅,他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的承前启后的伟大诗人。

2.盛唐

盛唐诗人流派众多。

盛唐前期诗人张九龄、王翰、王湾以及吴中四友贺知章、包融、张旭、刘昚虚。

田园诗派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丘为等。

边塞诗派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等。

伟大诗人李白号称诗仙,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伟大诗人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3.中唐

承继杜甫乐府诗的精神,中唐早期的乐府诗人元结、顾况之、戎昱和戴叔伦写诗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

继盛唐的王孟之后,中唐的山水诗也有发展,主要诗人有刘长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此时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翊、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疾苦,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伟大诗人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除了白居易,主要诗人还有元稹、张籍、王建等,新乐府运动的主旨为批判现实。

韩愈、孟郊、贾岛、卢仝、马异等人别为一派,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从而扩大了诗的领域,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他们的诗对后代也有不小的影响。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个很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4.晚唐

晚唐前段诗分两大派,杜牧、张祜、许浑、赵嘏、马戴、刘沧等人风格清俊豪迈,健爽悲凉,往往在历史的凭吊中寄寓着衰世的感慨。

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多绮丽浓艳之作,开艳丽诗风,以救孟郊、贾岛以来的清苦枯槁之病。

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为晚唐诗坛雄长。杜牧俊爽悲慨、风骨豪迈,李商隐归缛丽于沉郁、寓深意于绮思,自成一体。

晚唐后段诗也分两大派,一群是罗隐、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陆龟蒙等刺时愤世的尚俗诗人。一群是韦庄、司空图、郑谷、韩偓等伤时忧生的清丽诗人。他们都擅长近体,一般多纤巧而少浑朴,多直露而少含蓄,多佳句而少完篇,多雕琢而少圆融。

参考资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8%AF%97

5.盛唐诗歌发展得如何

盛唐大体上是指唐玄宗先天元年至房代宗永泰末年,即公元 712年至公元766年,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也是唐代诗歌 最辉煌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迈乐观、激昂慷慨、枳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匡时济世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诗坛巨匠,使蛊唐 诗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 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在《沧浪诗 话》中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笔力雄壮,气 象浑厚。

此后的明清诗论家继承了严羽的观 点,常把“雄壮”、“浑厚”(有时合称雄 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称之为盛唐 气象。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终 于达到了全盛的髙峰。

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却 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不但涌现 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还留下了许 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

盛唐气象的形成,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 统的继承和发扬。从南朝到初唐,诗歌的风 貌大多追求绮靡柔弱,重视雕琢词句,缺乏 雄浑之气。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 浮靡诗风,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魏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髙度繁盛而且 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诗人们生活在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大抵开阔胸襟,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疆奇 伟的风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追求壮阔的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中、晚唐的诗歌,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等,但由于刻意追求奇险,而缺乏 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歌的突出特征。

6.唐代诗歌概况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学。唐诗也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不同的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唐代及以后历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衰真,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昌建之超凡。”足以说明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各派不同的鲜明的特色。造成唐代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繁荣发展的唐代诗歌也无疑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宋代诗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诗歌,难以摆脱唐代诗歌的风格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能算是唐诗的延续。乃至后期许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师承唐人为名的。 初唐四杰的诗歌已逐渐开始摆脱六朝词藻华靡的陋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诗歌以宏放浑厚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描绘风景,远近结合,视野开阔,抒发离情,感情细腻,而又意境深远。卢照邻的诗,意境清迥,内容广阔,一篇《长安古意》更是“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他们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树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 初唐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做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他的诗虽文采略显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他不仅提出诗**新的口号,还在创作中亲自实践。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陈子昂在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启蒙作用。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位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全面的描写了边塞的特有的环境、气候,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所见所闻的评论。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7.中国唐代诗歌发展的情况

歌词(诗歌)的历史脉络 一切民族最原始的诗,都是以歌的形式口头创作出现的,作为劳动本身的组成部分产生于人们的集体劳动之中,并由于某种劳动的需要用来调节节奏或统一步伐。

如许多人同时搬运较大物体时常用的“嘿哟嘿哟” 的劳动号子、纤夫们在拉纤时一领众和或齐声歌唱的低沉音调等。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便出现了能表达完整意思的诗歌,这些诗歌经过口耳相传活跃于民间,成了人们劳动和娱乐的精神财富。

也就是说,诗(歌词)起源于劳动,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文字的发展而发展。 在古代(唐朝以前),歌词与诗歌是不分开的,诗即是词、词即是诗——“诗为歌词”,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相互影响、不断转化。

以它们与音乐的关系而论,凡是谱曲成歌的诗则称为“歌诗”,用来演唱,未被谱曲的诗则称作“诵诗”,用来朗诵,即“入乐为词、出乐为诗”。如汇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雅、颂”及《楚辞》中的光辉篇章,既是诗,又可作为歌来传唱。

比如《诗经》中“魏风·伐檀”篇便以一群正在采伐木材的劳动者所唱的歌表达了他们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战国末年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与当时楚国特殊风格的音乐和丰富活泼的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离骚》、《九歌》、《天问》等名篇,不仅是当时可读的诗与能唱的词,又对我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歌的繁荣时期始于两汉,汉武帝曾专门设立音乐官署专门采集各地的民歌,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这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感与君绝!”在这首民间恋歌中,一个为追求真挚爱情所表现出的执着与坚定的妇女形象在质朴的语言里迸射着强烈的震撼和感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更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但终将再接再厉的雄心——“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臂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即便今天,这些作品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唱性。

乐府歌词到了魏晋六朝时开始分化,文人们逐渐把乐府发展成为五言诗,他们的做法是利用乐府旧曲改作新词,而实际上却逐渐脱离乐府的精神向诗靠拢。经过建安文人的改道,乐府歌词发展到唐代,完全变成了不能唱的新诗体,如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等,因为远离了音乐,乐府歌词的生命便逐渐转化为诗的生命。

唐宋以后,诗与词逐渐分家,一部分是可以谱曲演唱的长短句,即歌词;另一部分是用来吟读的诗。由于受到“诗词一家”的影响,早期的词,既能谱曲演唱,又能独立成篇;而诗人写的诗,既是独立的诗篇,也能谱曲演唱。

如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又重复三次,故又名《阳关三叠》,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现存琴谱就有三十多个版本,成为历代久唱不衰的名篇。

由唐诗发展而来的宋词,成为歌词史上的一次飞跃。唐诗以前都是先词后乐,自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柳永等建立了“倚声填词”的传统以来,同一个曲调反反复复地填了很多首词,虽然为了供人演唱而在字数、平仄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也由于词天生具有的文学性使之渐渐脱离了音乐而以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形成了以读为主的欣赏方式。

这也正说明,歌词自古就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和独立品格。如今,还有很多人醉心于古诗词的研究和创作,但已经很少有人去关心它们的原始音乐了。

不过,也正是由于宋词的易懂和唯美,现在也有许多作曲家热衷于为其重新谱曲。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有许多,最有名的当属由台湾著名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邓丽君演唱的个人专辑《淡淡幽情》,专辑中收录了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歌中的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对古典诗词佳作绝佳的现代版诠释,再加上邓丽君的内敛婉约清丽柔美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

此外,为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谱曲(《别亦难》徐小凤演唱)、王立平为《红楼梦》中诗词谱曲、谷建芬为《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以及另为孩子们选择许多唐诗。

8.隋唐诗歌发展大致概括

隋朝好像还是承袭两晋六朝过来的,讲究对仄,辞藻华丽,但是比较空;到了初唐,因为唐人观念不同,而且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诗的内容,形式开始改变,言之有物了,也不再一味追求华丽,对仄;到了盛唐就是中国诗歌大成的时候了,基本上反映了盛唐的社会气象,精神面貌,诗歌的格式,一些讲究基本上都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中唐因为盛唐诗歌基本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晚唐诗歌因为社会时代背景在境界,内容上都和盛唐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开始追求奇异,瑰丽,和各种变化。

总之,盛唐诗歌到了一个巅峰,晚唐应该随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