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短篇唐诗鉴赏

1.求5首短篇古诗加100字以内的赏析

《古诗十九首》择五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9。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10。娥娥红粉妆11,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12。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1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14。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15。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16。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17。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18。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19。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20。

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21。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22。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23。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24。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25。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26。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27。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28。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29!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30。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31。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32。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33。愿为双鸿鹄34,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35。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36。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8。

正南朝齐梁之时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赞美《古诗十九首》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沼怅切情,实五言冠冕也。"《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得此美誉主要在于一下几点。

1抒发人生哲理,写出人的觉醒,赋予诗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思辨色彩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人与诗的觉醒。首先,对生命深层次的见解即永恒和有限的关系的深思。

麻烦好评。

2.短篇的诗歌鉴赏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1.有人认为,首联二句虽未写人,却有鲜明的诗人形象,请概括首联所写的诗人形象。

2.清人吴桥说“景物无自生,为情所化”,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请明白人帮我回答上面两题。

教教我。决心把语文成绩提上来。

谢谢你们了。 最佳答案 《春日京中有怀》 唐 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寓寄他乡。 秦:指长安。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

徒:徒然。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 漫:随意,没有约束。

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西第: 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

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 (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 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 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 (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作者]杜审言,初唐诗人,是我国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他当年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长安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时逢春日,鲜花盛开,面对美景,思友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声情并茂,情感真挚的《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就是作于诗人当年随武则天离开洛阳回西京期间所作。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和在洛阳的朋友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赏析]京中,指西京长安。首联,“今年游寓独游秦”,游寓,指官员出外游览。

秦,指西京长安。一个“独”字写出今年春游不在东都洛阳,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

颇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意味。“愁思看春不当春”,因为朋友不在身边,虽然面对春日美景,却是万般愁思,美好的春景也不好看了,这两句巧用“重字”,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身居他乡,哀春伤怀的诗人形象。

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上林苑,指皇帝的园林。

细柳营,是军营所在地。花徒发,叶漫新,是说鲜花白白的开放,叶子空有清新,为什么如此呢?愁思所致,不能和朋友欣赏这大好的春光,这是上联内容的具体化。

以上两联是实写,作者睹物伤怀,思念朋友的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南桥,游览胜地。西第,将军的豪华府第。

作者身在西都,想像东都的公子们,在桥头尽兴游玩,在将军府宴饮欢聚。这里用反衬手法,更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寂寞孤独,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尾联,“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风日道,指洛阳的春日美景。

这里是借代,代指在洛阳赏春的朋友,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

这里作者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基调由孤独忧愁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乐观的情怀。将思念化为祝愿,将孤独化为自信,淋漓尽致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诗词鉴赏(短一点)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此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4.短篇优美古诗词加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①,干戈寥落四周星②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③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④。

注释:

1 起一经:指参加科举考试。

2 周星:岁星在天空循环一周为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这两句指自己生逢战乱之时。

3 皇:“惶”皇恐滩位于今江西万安县,水流险恶。

4 汗清:古代以竹简记事,须用火炙竹简到头其水分,称之为汗清,后将书也称汗清。

赏析:

绝笔处一生的坎坷艰辛、颠沛流离尽数涌来,眼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景象撕裂亡国之痛,身陷囹圄之哀,皇恐滩头,零丁洋里,惶恐若此,随之一笔将所有悲苦扫去,铿锵誓言照彻古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5.求5首短篇古诗加100字以内的赏析

《古诗十九首》择五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9。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10。

娥娥红粉妆11,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12。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13。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14。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15。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16。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17。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18。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19。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20。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21。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22。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23。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24。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25。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26。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27。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28。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29!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30。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31。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32。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33。

愿为双鸿鹄34,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35。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36。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7。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8。

正南朝齐梁之时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赞美《古诗十九首》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沼怅切情,实五言冠冕也。"《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得此美誉主要在于一下几点。1抒发人生哲理,写出人的觉醒,赋予诗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思辨色彩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人与诗的觉醒。首先,对生命深层次的见解即永恒和有限的关系的深思。

麻烦好评

6.【我们应该怎样鉴赏诗歌

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也可称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表现形式则较模糊,无特定定义(见第一段). 我自己以前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是将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归到表现形式,将修辞从表现形式中分出来的. 个人认为做诗歌鉴赏时,先看诗的题目(可以知道内容)和作者(知道大概风格). 然后读诗,借助注释翻译一下.然后可以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形式了. 回答问题时参照一下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格式(一般是:通过**手法表现了**)回答问题时还应回答出这些手法的特点,使得诗歌怎么样了. 找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手法和感情)多练一些,一般应付高考就没问题了.。

7.古诗词有赏析(最少5首)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杜甫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

8.要5首古诗及100个字的赏析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 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苏轼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