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时雨的诗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求描写四季的雨的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3.描写“春日时雨时晴,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欲湿未湿”的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僧志安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注释 ⑴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4.春日时雨时晴,杏花开时对应的诗句[宋] 释志南《 绝句》 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 \'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把犁杖写成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扶人前行,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从而游兴大发,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 , 譬如春神称作 ,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诗情画意。 随风飘荡,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 雨\',道理正好相同。 \'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 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爽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要想,志南和尚这样 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 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志南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就系在溪水边 下,正待他缆回寺呢。 初中二册语文志南《绝句》中“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其中的“杖藜”课本上注解为:“[杖藜]拄着 。 杖,拄着。”(见课本296页注⑥)显然是把“杖藜”当作 了,这是不对的。 其实,“杖藜”在这里就是“藜杖”的意思,这是为了符合绝句对 的要求而故意颠倒了两个词的词序。“杖”是名词,“藜”乃是它的 ,两者实质上是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 “杖藜”就等于“藜杖”,它是句子的主语,不过诗人运用拟人 把“杖”人格化了。 5.急春雨: 1,应物《幽居》: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 2,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4,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6,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7,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1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14.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16.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夏雨: 1.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 4.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5.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6.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7.六月潥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仇远《夏雨叹》 8.头上云俱黑,一片雨浪浪。——张玉娘《咏夏雨》 9.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攀旬《仲夏》 10.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裴登《夏日对雨》 秋雨: 1.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2.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4.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6.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7.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 8.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9.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10.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冬雨: 1.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 冰雪期方远,蕉絺意始阑。2.世事真难托。 旅舍淙淙冬雨恶。怎地觥筹交错。 3.《虞美人·冬雨》 潇潇一晌残梅雨,独立无情绪。 且随湖柳入微茫,浑记荷花那日小池塘。 人生多少春秋里,留住一冬季, 怎禁妩媚破东风,几缀杜鹃红在雨丝中。 4.《旅行》 孟郊 楚水结冰薄, 楚云为雨微。 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5.天仙子冬雨夜 冬雨潇潇飘似舞,无奈芳菲均失绿,落红满径付流水.相思路,无寻处,锦瑟年华谁共度. 6.梅动芳春近,云低远树微. 雨兼残叶下,风带暗沙飞. 坐看三冬尽,回思百事非. 浊醪连日醉,未足破愁围.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