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通过古诗词来鉴别文物“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 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 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亲。 关于姥姥的记忆,一次一次地来到过我的梦中,梦里永远是我最后见到她的那个日子。她在吐了一夜鲜血之后,为了不耽误我的考试,悄悄藏好半缸子鲜血,鞋干袜净,整好头发,坐在床沿上等着送我上学。 出家门前,姥姥叫住我,给我的手里塞了两个桔子,说,乖,去考试吧,回来姥姥还坐在这儿等着你。15岁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我从满月被妈妈抱回的那个小院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姥姥的那个小院子,看见守了我15年的姥姥常坐的那个床沿空了。 问妈妈,问舅舅,他们说姥姥进了医院,还说让我考完试后再踏踏实实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我就这么一门一门地考试,那是我初中毕业的中考,考完的那天回家,看见妈妈和舅舅神色凝重地坐在客厅,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让我的脑袋“嗡”一声就炸开了。 他们跟我说的是,你长大了,要告诉你一件事。然后我才知道,姥姥住进医院三天后就走了。 她进医院的时候,胃里的瘤子已经破了,人迅速地脱形消瘦,80高龄的老人,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让老人喜欢的孩子来送送吧。但是,要强的姥姥跟我妈妈和舅舅说,就让孩子记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学的样子,现在这个样子会吓住孩子,我不见她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遗憾,或者这才是她真正的骄傲。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遗憾,还是我的幸运。 我的姥姥,就这样在每一年清明回到我的梦里,没有仓惶,没有憔悴,永远是那样鞋干袜净,目光从容。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个人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小女儿生命中邂逅的第一个男人,是那个永远可以纵容她的任性,永远可以呵护她的无理,永远可以给她对人性和对爱情的信任,永远在她背后如山般温暖的那个臂膀。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以后,女儿才能一一解开对父爱的误读,父爱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 父亲有的时候宁肯把爱守成一个巨大的秘密。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姥姥像贾母那样慈祥地呵护我,而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正。 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地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 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儿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那是他的60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 怕纸盒子把蛋糕撞得歪歪散散,所以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 爸爸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 下课回来,妈妈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 爸爸那个60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爸爸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 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爸爸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妈妈问他怎么了,爸爸就小声叨叨着说:。 2.如何通过古诗词来鉴别文物“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 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 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亲。 关于姥姥的记忆,一次一次地来到过我的梦中,梦里永远是我最后见到她的那个日子。她在吐了一夜鲜血之后,为了不耽误我的考试,悄悄藏好半缸子鲜血,鞋干袜净,整好头发,坐在床沿上等着送我上学。 出家门前,姥姥叫住我,给我的手里塞了两个桔子,说,乖,去考试吧,回来姥姥还坐在这儿等着你。15岁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我从满月被妈妈抱回的那个小院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姥姥的那个小院子,看见守了我15年的姥姥常坐的那个床沿空了。 问妈妈,问舅舅,他们说姥姥进了医院,还说让我考完试后再踏踏实实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我就这么一门一门地考试,那是我初中毕业的中考,考完的那天回家,看见妈妈和舅舅神色凝重地坐在客厅,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让我的脑袋“嗡”一声就炸开了。 他们跟我说的是,你长大了,要告诉你一件事。然后我才知道,姥姥住进医院三天后就走了。 她进医院的时候,胃里的瘤子已经破了,人迅速地脱形消瘦,80高龄的老人,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让老人喜欢的孩子来送送吧。但是,要强的姥姥跟我妈妈和舅舅说,就让孩子记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学的样子,现在这个样子会吓住孩子,我不见她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遗憾,或者这才是她真正的骄傲。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遗憾,还是我的幸运。 我的姥姥,就这样在每一年清明回到我的梦里,没有仓惶,没有憔悴,永远是那样鞋干袜净,目光从容。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个人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小女儿生命中邂逅的第一个男人,是那个永远可以纵容她的任性,永远可以呵护她的无理,永远可以给她对人性和对爱情的信任,永远在她背后如山般温暖的那个臂膀。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以后,女儿才能一一解开对父爱的误读,父爱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 父亲有的时候宁肯把爱守成一个巨大的秘密。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姥姥像贾母那样慈祥地呵护我,而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正。 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地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 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儿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那是他的60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 怕纸盒子把蛋糕撞得歪歪散散,所以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 爸爸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 下课回来,妈妈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 爸爸那个60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爸爸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 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爸爸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妈妈问他怎么了,爸爸就小声叨。 3.描写古迹的诗词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3,青海长门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古诗中的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古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几千年不变的,不衰的非文物遗产.古诗中的风花雪月.更是令人…… 风:时而凶猛,时而温柔,时而神奇,时而愁情. 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婉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悲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多彩.“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愁情,无奈. 花:时而无情,时而美丽,时而惊心,时而炫彩. 有“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的无情,离索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悲哀,惊心“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的美丽,炫彩“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辛勤,甜蜜. 雪:时而冰冷,时而多姿,时而轻盈,时而朦胧. 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冷,寒冷.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漫飞,多姿“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轻盈,动人“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的朦胧,幻影. 月:时而缠情,时而宏伟,时而梦幻,时而诚心. 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缠情,相思“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宏伟,壮丽“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可爱,梦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祈求. 古诗中有风花雪月,古诗中有名胜古迹,古诗中有春夏秋冬,古诗中有愁绪离别.古诗中有…… 风时凶温神愁情,花无情美惊炫彩. 雪时冰姿轻朦胧,月时缠情宏梦诚.风花雪月,愁绪离别. 在古诗中淋漓尽致的彰显.。 5.描写名胜古迹的古诗,快快~今天必须弄出来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上杜甫写泰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写扬州 借姜白石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视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以上是李白的> 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军幕,李璘兵败,李白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经巫山时所作。 诗写登上巫山最高峰时所见景色,极力渲染巫山之高峻,结合自己当时的心境,写出游山的独特感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以上是杜甫在巫峡所写的> 猿啼往往与闻者的悲哀心境联系在一起,而这时猿啼更兼风急,则又进一层。 登高而望,自然可见澄清的秋水,岸上被水冲洗得白净的沙石,渚边盘旋的飞鸟,这就给人一种寥廓清新的感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上张继的>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问,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 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恢复“枫江第一楼”旧额。 1995年,建于寺后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落成,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在这诗里把枫桥与寒山寺的优美意境融为一体 李白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两首都是描写玉门关的绝唱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这样一个关,在人们心目中有如此的地位,没有一个关的诗文如此地能够撩拨人们内心深处的琴弦。 李白 >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问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描写了峨嵋山的月、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李白 >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写此诗是在他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诗人伫立在金陵的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 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象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怀念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 周邦彦 >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恕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以繁华始,以萧瑟终,运用了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深切感人。 李白 >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 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 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 骑二茅龙上天飞。 通过描写华山壮丽景色和元丹丘奇人的极度夸张的渲染和描绘,表达出对隐居避世高人的赞颂,流露出对这种避世放荡生活的向往 王维 >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①。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②。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李白 >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 贾岛 >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元好问 >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 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