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幽云十六州的诗句

1.介绍一下幽云16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作为条件,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燕云十六州是

幽州(今北京)、

顺州(今北京顺义)、

儒州(今北京延庆)、

檀州(今北京密云)、

蓟州(今天津蓟县)、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妫州(今河北怀来)、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县)、

应州(今山西应县)、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

云州(今山西大同)。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2.关于“幽云十六州有什么历史故事

幽云十六州是以北京,大同为代称的北方城市,其中多为军事重镇,且在长城一线,战略位置重要。

至于为什么叫幽州云州,我也不清楚。 石敬塘割了十六州和大量财帛给辽,以换取个人安危和夺得天下,从个人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唐废帝李从珂与他已是水火不容,唐军大举围攻晋阳,石敬塘已经是朝不保夕,再不向辽军求援,就来不及了。

当时部将刘知远(后来的后汉高祖)劝说,把十六州割出去,后患无穷,石敬塘焦急的说:“事情紧急,管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石敬塘得到了辽军的大力援助,打到洛阳,李从珂自杀,石敬塘建晋取而代之。 石敬塘即位后,对辽国及其使臣毕恭毕敬,当时有很多有气节的臣子看不过去,请求收复幽云十六州,说的石敬塘也很心动,但是在肱骨重臣桑惟翰的劝说下打消了这个念头,桑惟翰的观点是,中原疲敝不堪,百废待兴,国家没有元气与辽国作战,等以后国力强大后再收复。

石敬塘接受了,按耐下这股情绪。 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这个石重贵也不是简单角色,是从战场上滚出来的一个将领,比较血气方刚,由于石敬塘认了辽太宗做爸爸,那么石重贵就是辽太宗的孙子,辽国使臣到了后晋,要求石敬塘既称孙,又称臣,石重贵的心腹大臣说:“陛下称孙已足,何必称臣!”于是僵了起来,进而吵架,最后把把辽国使团撵出了国境。

辽使回国向辽太宗报告,太宗大怒,大军南下。不过这个石重贵也能扛,连续两次击退辽军,他有战场经验,又赖军民死战。

太宗两次无功而返,又第三次南下,石重贵战场上可以,但用人不当,让自己的姐夫杜重威领军挂帅,结果这个杜重威是个庸碌之辈,不敢与辽军硬碰硬,前卫部队三千人与辽军死战,他竟然拒不救援,三千人战死后,他在别人撺掇下,投降了辽军,辽军大军南下,九四六年十二月打到开封,石重贵迎降,和他的皇后被流放到北边,后来下落不详。 十二年后,周世宗励精图治,大周国力强盛,先后取得了对北汉,后蜀,南唐的一系列胜利,尤其是对南唐,尽取江北十四州,南京直接处于后周的威胁下,逼得南唐皇帝去皇帝号,改成国主,用后周显德年号。

此时,南方已经毫无威胁,周世宗打算专力向北,取消北方威胁,进以统一天下。 而此时是辽国睡王当政,政治昏暗,内部倾轧不休。

应该说,收复十六州最好的时机来了。九五九年四月,周世宗誓师伐辽,大军水路并进,锦旗蔽日。

到了涿州后部队偷偷摸摸的行动,夜晚快速行军,连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王师到了,往往天一亮,就发现兵临城下了。而关南之地,由于辽国驻扎的精锐不多,所以看到大军到来,纷纷开门迎降。

于是周世宗兵不血刃,就收复了三关(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州(宁州、瀛州、莫州)、十七县,共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辽国在关南势力被全部平定。这个宁州,不在于十六州当中,可能是辽国设置的城市。

五月二日,周世宗举行庆功宴,鼓励大家一口气打下幽州,诸将面有难色,都说:“陛下出兵四十二日,兵不血刃收复三州,乃不世之功,而辽国在幽州重兵云集,不如见好就收,就此回师。 ”世宗不允,要求在白沟河建造浮桥,向幽州挺进。

但是,当夜,周世宗突然生病,病情一天天恶化,但仍在北边徘徊,不肯回去,这时,大臣见他病情严重,发现不对的苗头,就劝说陛下病情严重,而且大军在外,京师空虚,很危险。连爱将赵匡胤都表示,不如就此回师,以图再举。

周世宗最后同意,回师开封。 后来,世宗病死,事业的接班者赵匡胤应该说形势看得很清楚,知道中原的国力不能与整体处于上升阶段的辽国抗衡,就专力统一全国,并发展民生,可惜他也是个短命鬼,不然等国力强盛后,说不定也会收复幽云。

个人认为,五代时期,中原残破,国家元气大伤,不能大力打一场国战,而宋朝虽然稳定,当是以文制武的政策又限制了军事的强大。 更重要的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正处于鼎盛时期,所以中原政权很难战胜北方,就算偶尔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也难保长期坚守。

另外,宋朝曾短暂收复过幽州,当时童贯与金国建立了海上盟约,因为当中隔着辽国,所以坐船过去,故有此称。与金国约定合力攻辽,事成后幽云十六州归宋。

但是宋军的战斗力不行,竟然被风雨飘摇中的辽国击败,于是退回边境按兵不动,宋朝又表示向金国买,由于金国正在追击辽国残部,同意。于是,宋军得到了被金国抢掠一空的幽州。

不几年,金国大举南下,连同开封一起丢了。

3.古代的幽云16州是指那16州

幽云十六州是指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妫州、儒州、新州、武州、云州、应州、朔州、寰州、蔚州,共十六个州的总称。

幽云十六州所辖土地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二百公里,全部面积差不多为十二万平方公里。幽云十六州的区域,包括今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大部,及今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古今对应顺序大体上是:幽州(今北京市)、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县)、莫州(今河北任丘县北)、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县)、顺州(今北京顺义县)、新州(今河北涿鹿县)、妫州(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儒州(今北京延庆县)、武州(今河北宣化县)、蔚州(今河北蔚县)、云州(为旧时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朔州(今山西朔县)共十六个州(参见幽云十六州示意图)。

4.幽云十六州

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他虽为皇帝,仍向契丹称臣,称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幽云十六州

”幽”是今北京,:“云”是今大同,幽云十六州大抵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和北京,天津这里自古以来是中原王朝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主要屏障。这十六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宜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契丹逐渐强大并向南发展,也在这一地区受阻。五代中期,后唐将领石敬唐反叛,在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支持下,打败后堂,自己做了皇帝。为了报答契丹的支持,石敬唐称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北宋建国后,一直受到辽的威胁。在北宋的统治者看来,只有夺取幽云十六州地区,才能算完成统一。宋太祖本来想贮备一笔巨款向辽赎买,如果遭到拒绝,就用这笔巨款做军费,攻取幽云十六州。但没有来得及实行,宋太祖就去世了。宋太宗时,曾对辽发动了两次战争,试图攻取幽云十六州,结果都归于失败。辽于是转守为攻,进行了几次攻宋战争,也都以失败告终。

5.请问中国古史上的幽云十六州是哪些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是

幽州(今北京)、

顺州(今北京顺义)、

儒州(今北京延庆)、

檀州(今北京密云)、

蓟州(今天津蓟县)、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妫州(今河北怀来)、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县)、

应州(今山西应县)、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

云州(今山西大同)。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其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