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峰苇可杭”出自哪一首诗词此句出自宋代诗人卫宗武所作诗词《塾楼春集次日和儿辈韵》 伊耆嘘至和,薰播弥大地。 有声沸候禽,有色炫名卉。 丽景接川原,浩万历岁几。 于时不得乐,夫人自暴弃。 卑官徒劳人,忆昔续宾戏。 继忝隶部曹,厕迹於朝市。 未几乘汉鄣,归来从绮里。 誓当守衡茅,不复问行李。 方开陶径荒,遽惊周室毁。 时艰慨适逢,身存良自喜。 筑庐傍山栖,视家如客邸。 虽存蓬荜居,似为燕雀芘。 兹辰薄游衍,携友忘汝尔。 书楼舒远眺,林芳犹蜕委。 麦陇连蔬畦,青黄错成绮。 野色入杯棬,山光浮屐底。 阳春艳欲流,霁景浩无际。 献酬乐佳宾,续广赖吾子。 朝来补吟事,粗不忝诗礼。 顾余八十叟,忘我忘忘世。 醺余扶杖归,笑语喧童稚。 斯游固已适,未足穷乐意。 九峰苇可杭,相望在尺咫。 忧先天下忧,乐岂果在是。 忧乐存诸心,尚堪追禊事。 2.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别复制它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 出自《国风·卫风·河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虽然内容简单,诗意浅显,但此诗饱含感情,情深意长,其奇特的夸张,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 全诗如下: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译文如下: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如下: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 扩展资料: 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此诗的主人公,按《毛诗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为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卫风·河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