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 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2.【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看“庄周梦蝶”百度百科,后面有提到很多.。 3.与庄子有关的诗句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0、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4.关于庄子的诗句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战国庄周《庄子·外篇·知北游》 译文: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外篇·秋水》 译文:不要和青蛙说起海,因为对于它来说太虚幻,不要和夏天的虫说冰,因为它因为季节的原因一辈子也看不到冰。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内篇·大宗师》 译文: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4、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内篇·逍遥游》 译文: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仙,皮肤白的像冰雪,像是处女一样风姿绰约,不吃人间五谷杂粮,吃露水。 能腾云驾雾,有坐骑是一条飞龙,经常在海外游玩。 5、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杂篇·列御寇》 译文: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5.古代诗词中庄周一词有什么来历庄 叟,庄周之尊称,又名庄生、庄子。 据 《史记》六十三卷(庄子列传》记载, 庄叟,战国时宋国蒙县人,名周。庄 叟曾为漆园吏,其学无所不阈。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备厚币以迎之,许以 •为相,庄叟辞而不就。庄叟著书十余万言,其要本皆归于老子之言,故多 为寓言。 庄叟之说,亦主张清静无为,独尊老子而摒斥侨墨。唐时崇奉道教,尊老聃及庄叟为其宗师。 后世 之人即以“庄叟”或“庄生”、“庄周”、“庄子”喻称性情旷达、崇尚无为之 士,因以为典。北周•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虽言梦蝴蝶,定自 非庄周。” 晋•陶渊明:“路边两高 .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 欲何求。” 6.请帮我找一下《庄子》的名言“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 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归隐江湖思想使得中国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的勇气。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可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针对名家白马非马的争论,庄子“齐万物”,认为万物一马。 在这种浑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之灵肉二元主义、亚里斯多德之植物分类、物理探索。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对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东西,中国人没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离不开眼前的实用,哲学只有世俗主义的思想。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也模糊如梦,飘飘渺渺,混混顿顿,没有严密的思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庄子也主张“不学”,以保真养神,对付知识的无涯。大概对于中国人所探讨的人际而言,知识也没什么用处,惟有经验足矣。 西方人重点探讨的是自然界,这时才能体现出知识的用处,所以,西方名言称:知识就是力量。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 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 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逼出来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庄子发现了无用之用,就是远离官场、名利,崇高自我,同时也放弃社会责任,任由暴政横行。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7.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1、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列御寇》 解释: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 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 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8.求关于庄子的名言及句子解释庄子名言.从此中感悟道之高深。 名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