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吗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度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内乐歌.《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它的表容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2.《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文章请列举3~4个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2《采薇》、《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3.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例如:《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扩展资料 叠句的定义: 1、在一定间隔 (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复的歌曲或赞美诗的一部分 (chorus)。 2、诗或歌的叠句,尤指在每节诗歌后重复的诗句叠句的音乐配曲 (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叠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章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