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人选唐诗“是什么唐人选唐诗,即是指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集。 因为我国雕版印刷大约在中晚唐才真正开始实施,且为数不多,并仅用于佛经之印行、流布,所以有唐一代文字多以写卷(卷本)通行。唐卷本受材料、人力之制约,历代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珍贵。 1900年,敦煌发现大量唐宋以前卷本,现竞造就一门显学“敦煌学”,影响世界。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集即受当时条件制约,往往难以原本顺利流传。 现所见的唐人选唐诗有两书收录较全。一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二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 后者收唐人选唐诗十三种,删去了《唐人选唐诗(十种)》中的第一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另增加了四种。唐人选唐诗让我们可以触摸唐人的文学风尚,并进而较为真实地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和精神。 2.”唐人选唐诗“是什么唐人选唐诗,即是指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集。 因为我国雕版印刷大约在中晚唐才真正开始实施,且为数不多,并仅用于佛经之印行、流布,所以有唐一代文字多以写卷(卷本)通行。唐卷本受材料、人力之制约,历代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珍贵。 1900年,敦煌发现大量唐宋以前卷本,现竞造就一门显学“敦煌学”,影响世界。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集即受当时条件制约,往往难以原本顺利流传。 现所见的唐人选唐诗有两书收录较全。一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二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 后者收唐人选唐诗十三种,删去了《唐人选唐诗(十种)》中的第一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另增加了四种。唐人选唐诗让我们可以触摸唐人的文学风尚,并进而较为真实地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和精神。 3.《唐人选唐诗十种》有哪十种中国唐诗选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此书收入现存的10种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①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为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 ②元结《箧中集》,用《随庵丛书》影刻宋代尹家书籍铺刊本。③殷璠《河岳英灵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④芮挺章《国秀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初刻本。⑤令狐楚《御览诗》,用汲古阁本。 ⑥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用《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⑦姚合《极玄集》,用元代至元刊本。 ⑧韦庄《又玄集》,用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⑨韦?《才调集》,用《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钞本。 ⑩佚名《 搜玉小集》,用汲古阁本。 这些选本所选大都各有偏重,体现着编者一定的目的。 如《箧中集》所选诗歌多为抒发作者“无禄位”、“久贫贱”的悲苦和愤懑,风格质朴,对当时流行的诗风有针砭作用。《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诗234首(今本实数为228首),选取标准兼顾“声律”、“风骨”,较正确地反映了盛唐诗歌的基本面貌 。 《国秀集》选录开元前后诗218首。编选者标榜“雅正”,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宴之作;艺术上强调“风流婉丽”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乐性。 《中兴间气集》选录肃宗、代宗中兴时期诗130多首,以“体状风雅,理致清新”为标准。以上各书大都力图通过选本提倡某种风格,影响诗坛,或总结展示某一时期诗歌面貌和成就。 另一类如《御览诗》,则为奉宪宗之命而编,以“醇正”为旨,反映出上层统治者对诗歌的喜好。 4.<井栏砂宿遇夜客>的作者李涉是唐朝人还是五代人李涉,唐朝诗人。 语文书上写“五代”,当是错误的。 课本是人编的,有错误也不是不可能。 (一)考之于史书 据《旧唐书》卷154《孔巢父传》记载:“元和初……试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待承璀意未衰,欲投匦上疏,论承璀有功,希光无事,久为心腹,不宜遽弃。戣为匦使,得涉副章,不受面诘责之。 乃进疏于光顺门,戣极论其与中宫交结,言甚激切,诏贬峡州司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4097)元和初(唐宪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06~821年),李涉在朝中担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后流放峡州。 另据《新唐书》卷174《李逢吉传》记载:“敬宗新立……罢归不得用,怨望,与太学博士李涉,金吾兵曹参军茅汇居长安,以气侠相许”,后“涉(流放)康州”(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5223)。可知宝历中(唐敬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5~827年),李涉为“太学博士”,复流放康州。 而“五代”指: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最早的后梁应在公元907年,距离公元806年有100年,假如他25岁做官,担任“太子通事舍人”,那么李涉如果活到五代至少有125岁左右。 这有违常理。 (二)考之于唐人的笔记小说 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中有一篇《江客仁》,在文学史上最早记录了这首诗。 诗歌题目是《赠豪客》:“春雨潇潇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唐·范摅《云溪友议》,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页45) 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今天,诸篇所记李涉此诗,均源于《云溪友议》中这篇《江客仁》。后来影响较大的《全唐诗》,也都来源于《云溪友议》的记载。 范摅是唐代的文学家,可知李涉当为唐代诗人。 (三)考之于唐诗选本 1.唐代韦庄《又玄集》,收录了李涉的作品。 (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页653)韦庄(836~910年),字端已,是唐末诗人。那么李涉一定生活在他之前。 2.清代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收录了该诗。 “李涉,洛阳人。 初与弟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公元806年,年号为‘元和’)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参军。 太和中(唐文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7~836年),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溪子。 集二卷,今编诗一卷”(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第十四册,页5432)。《全唐诗》写明了李涉是唐朝诗人。 《全唐诗》中收录了李涉赠张祜的《岳阳别张祜》一诗,张祜(约792~854年)生活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字承吉,苏州人,在元和、长庆间诗名较大。代表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涉也应当和张祜年岁相近。 (四)考之于郁氏文本 郁氏说:“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作者肯定了李涉是“唐朝诗人”,非“五代诗人”。 综括以上四方面,我们可断定李涉是“唐朝诗人”。 参考资料:《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3期 “《江南的冬景》误注二则”作者:贾桂强。 5.唐诗故事pdf: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最灿烂最响亮的音符,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空前绝后的高峰.一首首唐诗汇集成了一条壮观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的诗歌曲赋,小说散文,也渗进了中华民族审美的血脉之中……通过唐诗改编而成的系列动画片《唐诗故事》,是从一百多位诗人的一千多首诗中,选取了十几首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篇佳作进行创作的.本片在思想,内容方面忠实于原作,在以诗为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创造,丰富剧情,真实地反映当时的风土人情,写作内涵及诗人的思想境界.本片的美术设计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和民族特点,整体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调,注重诗的意境的刻画与表达,充分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和绘制手法,每集借鉴不同的绘制手法(白描,工笔重彩,淡彩,写意,水墨,民间年画等)形成独特的风格样式,很好地体现出诗的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