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烈祖 翻译与赏析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⑴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⑵有秩斯祜: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 祜,福。 ⑶申:再三。 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 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⑷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⑸清酤:清酒。 ⑹赉(lài):赐予。 思:语助词。 ⑺戒:齐备。 ⑻鬷(zōng)假:集合大众祈祷。 ⑼绥:安抚。 眉寿:高寿。 ⑽黄耇(gǒu):义同“眉寿”。 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⑾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⑿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g)鸧:同“锵锵”,象声词。 ⒀假(gé):同“格”,至也。享:祭。 ⒁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⒂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⒃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将:奉祀。 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鉴赏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 这些诗应是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 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 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 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 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 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 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 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 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 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2.【和康两个字的古诗词】带景的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我自流浪到天涯, 爱似明月在长空. 多少儿女情景泪? 都在悲欢丽合中. 我情为君把心系, 爱意绵绵花满季. 景色宜人春风里, 丽质无暇把君记. 带康的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插花吟 邵雍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九歌 东皇太一 屈原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臣工 诗经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公刘 诗经 笃公刘,匪居匪康. 昊天有成命 诗经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卷阿 诗经 尔受命长矣,岪禄尔康矣. 烈祖 诗经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镜换杯 白居易 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 镜里老来无避处,樽前愁至有消时. 茶能散闷为功浅,萱纵忘忧得力迟. 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盏便开眉.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白居易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余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瑞鹤仙 吴文英 奇践.平康得意,醉踏香泥,润红沾线. 董逃歌词 曹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赠崔融二十韵 杜审言 勿嗟离别易,行役共时康.。 3.求《诗经这是《诗经*鲁颂*泮水 》中的最后一句话。 ——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 泮水(全文) 【题解】歌颂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事业,整修泮宫,征服淮夷,建立文治武功。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注释】 1、泮(畔pàn)水:《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天子辟雍,诸侯泮宫。”《释文》:“泮宫,诸侯之学也。” 2、芹:《郑笺》:“芹,水菜也。” 3、戾止:《毛传》:“戾,来。 止,至也。” 4、茷茷(配pèi):《集传》:“茷茷,飞扬也。 哕哕(惠huì),和也。” 5、于迈:《郑笺》:“于,往。 迈,行也。” 6、蹻蹻(焦jiāo):《毛传》:“其马蹻蹻,言强盛也。” 7、昭昭:严粲《诗缉》:“其声音昭昭然明亮。” 8、色:《毛传》:“色温润也。” 9、茆(卯mǎo):莼(纯chún)菜。《集传》:“茆,凫葵也。 叶大如手,赤圆而滑,江南人谓之莼菜者也。” 10、难老:《诗缉》:“则天与之难老之福。” 11、长道:《集传》:“长道,犹大道也。”《毛传》:“屈,收。 丑,众也。” 12、昭假:诚心祭告。 《郑笺》:“信文矣,为修泮宫也。信武矣,为伐淮夷也。” 13、矫矫(搅jiǎo)、馘(国guó):割敌左耳。《郑笺》:“矫矫,武貌。 馘,所格者之左耳。” 14、淑:《郑笺》:“淑,善也。 囚,所俘获者。” 15、桓桓:《毛传》:“桓桓,威武貌。 狄,当作剔,剔,治也。东南斥淮夷。” 16、烝烝皇皇:《集传》:“烝烝皇皇,盛也。不吴不扬,肃也。” 17、訩(凶xiōng):争辩。《传疏》:“不告于訩,言不穷治凶恶,唯在柔服之而已。” 18、觩(求qiú):《集传》:“觩,弓健貌。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 搜,矢疾声也。” 19、博:《传疏》:“博,众也。” 《集传》:“无斁(益yì),言竟劝也。” 20、犹:《郑笺》:“犹,谋也。” 21、鸮(萧xiāo):《毛传》:“翩,飞貌。鸮,恶声之鸟也。” 22、黮(慎shèn):通“葚”。桑葚。 《毛传》:“黮,桑实也。”《郑笺》:“怀,归也。” 23、憬(景jǐng):强。琛(抻chēn):珍宝。 《集传》:“憬,觉悟也。琛,宝也。” 24、赂(路lù):赠送财物。 【参考译文】 大家游乐泮水滨,我在水中采水芹。 鲁侯大驾要光临,已经看到旌旗影。车上旌旗随风展,铃儿叮当响不停。 无论大官和小官,跟随僖公向前行。 游乐泮水兴致高,我在水中采水藻。 鲁侯大驾已来到,马儿强健气势豪。马儿强健气势豪,随行人多声音高。 鲁侯和颜面带笑,不发怒气耐心教。 游乐泮水久停留,采摘莼菜忙不休。 鲁侯大驾已光临,泮宫里面饮美酒。美酒已经举杯饮,祝君长生不老寿。 顺着大道向前走,收服丑类不用愁。 庄严美好鲁僖公,恭敬勤勉品德高。 注意威仪有礼貌,光辉榜样人人效。真正能文又能武,先祖神灵诚祭告。 遵循祖训无不孝,大福一定能求到。 勤勉努力鲁僖公,能修品德讲法度。 已把泮宫建设好,淮夷人民都归服。武臣矫矫如猛虎,献敌左耳泮水处。 审讯得法似皋陶,就在泮宫献俘虏。 朝臣济济有修养,能把善心来推广。 威风凛凛去出征,平定东南势力强。声势盛大军容壮,没有喧哗无叫嚷。 宽待俘虏不穷究,泮宫献功无夸张。 角弓弯弯硬又强,百箭发出嗖嗖响。 兵车坚固数量多,战士英勇斗志昂。淮夷已经征服了,不再违命多善良。 坚决执行你谋略,淮夷终于得扫荡。 翩翩飞来猫头鹰,落在泮水傍边林。 吃了我的桑上果,给我送来好声音。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 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 4.历史上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彩,佳句妙语层出不穷。不仅如此,古往今来,许多名人的名字也是撷取了某些诗句而得的。 古代 最名副其实的当属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了。诸葛亮字孔明,而这个“孔明”二字恰恰出自《小雅·信南山》中的“祀事孔明”。孔明,就是完备周详的意思。人如其名,诸葛亮虽然智慧过人,但一生谨慎小心,处事周到,“孔明”二字正是其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 蔡邕字伯喈(后汉大文人) 出处:《大雅·卷阿》“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后句是说凤凰叫声。这名字多好! 孔稚珪字德璋(南朝文人) 出处:《大雅·卷阿》“令闻令望,如圭如璋。”君子以玉比德。相似的还有词学家唐圭璋。 杜如晦(唐相) 出处:《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高行周(五代名将)、高怀德(行周子) 出处(只是猜测):《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周邦彦(北宋大词人) 出处:《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国家的俊杰! 杨维桢(元代诗人) 出处:《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栋梁之才。相似的有晚清词人邓廷桢字维周。 揭傒斯字曼硕(元代诗人) 出处:《鲁颂·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是说鲁国公子奚斯作新庙,特别的雄伟壮观。当然这几句诗的意思清代人有新解释。 吴敬梓(明文人,写《儒林外史》那位) 出处:《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梓代表父母。 方苞(清桐城文家) 出处:《大雅·生民》“实方实苞。”这句是形容谷物幼苗生长。此君和下面江永都要姓名相连看才是出自《诗》,应该不是巧合~ 江永(清代学者) 出处:《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王引之(清朴学大家) 出处:《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就是说希望后代能继承好门风。结果王引之果然接过父亲的大旗,成就了“高邮二王”的学术地位。 朱骏声(清文字学家) 出处:《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是说文王有美好的声望。 近现代、当代 程长庚(京剧泰斗)(据《中》文) 出处:《小雅·小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王国维(不解释) 《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不过好像也挺接近《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袁克定(袁世凯子) 出处:《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寄托了多么好的寓意啊……同理还有著名诗人臧克家。 阎锡山(民国军阀) 出处:《大雅·江汉》“锡山土田。”“锡”就是“赐”。《诗》《书》等表示“赏赐”的句子特多。类似的名字还有皮锡瑞(晚清经学家)、裘锡圭(当代文字学家)等。 梁思成(不解释) 出处:《商颂·那》“绥我思成。”《商颂·烈祖》“赉我思成。”解释起来,“思成”可以理解为对祖先的怀念。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出处:《召南·甘棠》“蔽芾甘棠。” 邵洵美(现代诗人) 出处:《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傅斯年(不用解释了) 出处:《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永远保佑你 唐圭璋(词学家) 相同的有南朝文人孔稚珪(最有名《北山移文》)字德璋。 方壮猷(历史学家) 出处:《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猷。”是说将帅方叔虽年高,依然能深谋远虑。姓方的叫这名儿,不可谓不巧。 5.诗经 泮水 翻译与赏析《泮水》是《诗经》里面《颂·鲁颂》中的一首古典诗歌。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孙鑛评此诗云:“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 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此;但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本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