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春节的诗句和谚语

1.关于春节的古诗和谚语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谚语

年吃年用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满人间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2.关于春节的古诗和谚语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谚语年吃年用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满人间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3.关于春节的歇后语有哪些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历本--不用翻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 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叫化子过年--穷讲究 老鼠给猫拜年--全体奉送 大年初一吃窝头--不香 癞蛤蟆过年--穷得连毛都没有一根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年三十夜拨算盆--满打满算 年画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穷债户过年--躲躲闪闪 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拜年的话--好听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哑巴拜年------多嗑头少说话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这个礼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三十晚没月亮--年年如此 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二十九过年--小劲(进) 大年初一串门--见人就作揖 大年五更出月亮--头一回;头一遭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关难过 大年三十看皇历--没期啦;没日子啦 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哩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大门口的春联--年年有 大年午夜的鞭炮--无花乱坠 。

4.关于春节的俗语和谚语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注:这就是“年关”的出处。谓穷人过年如过关。

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注:细仔,指小孩,老人指当家人。

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

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 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年到二十五,一入年架心更苦。 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年到二十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年到二十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年到二十九,无钱还债无路走。 注:过去穷人过年,一到农历十二月,特别是到了下旬,逼近年关,的确日益难过。

△年到二十三,锣鼓一响心就惊。 注:“年二十三”是“过小年”,“送灶神上天”。

有些地方“入年架”开始敲锣鼓闹年(仅在梅州江南,入年架就有三种情况,水南坝叶屋是年二十三,新沙侯屋是年二十四,其它是年二十五)。 △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蒲罗无米煮。

△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 △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注:这是指大年初三初四,这时年过了,各人要打定主意做什么事业,怎样去做了。 △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

注:指出门做工或出外作其它谋生职业。 △想起过年就凄凉,穷人差过坐班房。

唔当除了“过年”事,少愁少切命过长。“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三六九,往外走 .二五八,好回家.上马饺子下马面,起脚包子落脚面。

5.有关于春节的诗词,谚语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拜年的话--好听 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日期 年吃年用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满人间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

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呈现出一派安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按老北京的风俗,在这繁花似锦的除夕夜到来之前,人们要经过一个非常繁忙的准备期。民间流传着一段谚语就反映了这个忙碌而有序的过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去,社会的物质供应很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过年的筹备工作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当天算个小年。

这一天,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关东糖和圆形的样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扫房间,特别是犄角旮旯儿平时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清扫,同时还要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农村,人们要把家中存放的稻谷脱皮,麦粒碾成面粉;城市的人们要买粮,也就是要为过年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十六去买肉,要多买一些回来,基本整个过年就够用了。

而且买来以后,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开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需要提前做的,这一天也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没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后放在院子里猫找不到的地方,靠着大自然的温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鸡,过去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养鸡场和屠宰加工厂,更没有清理干净的整鸡和分割鸡卖。所以,人们都是买活鸡现场宰杀,带回来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就是为做主食准备的。那时没有现在用的方便快捷的发酵剂,要发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备充足。

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得很齐,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人会很多。家里人都很忙碌,吃饭时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这天主要是制作这些主食,前一天已经把面发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种主要是馒头,除此以外,再蒸些花卷、豆包。

有些巧手的主妇还会做出些新花样,比如,长着红眼睛的小兔子、可爱的小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熊等等,从主食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主妇的聪慧和勤劳。 三十晚上扭一扭,这天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除夕了。

到了晚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品尝美酒佳肴,用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庆贺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用“扭一扭”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间把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拱拱手”是对拜年动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

6.关于春节的诗句,歇后语和成语

关于春节的歇后语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过年了,拆红包——开封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王小二过年———年不如一年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端午节拜年——不是时候

电话拜年——两头方便

大年午夜的鞭炮——天花乱坠

大年初一打灯笼——年年如此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有日子了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拜年的话——好听 春节的成语:

辞旧迎新 五谷丰登 四季平安 龙凤呈祥 恭喜发财 招财进宝 新年快乐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财源广进 事业有成 合家欢乐 心想事成

7.关于春节的古诗、谚语、故事传说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歇后语拜年的话--好听 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日期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8.春节的俗语

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有钱没钱,团聚过年3、大寒小寒,杀猪过年4、干净冬至过年雨5、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6、全家人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7、过年过在嘴上8、廉不廉,看过年9、过了腊八就是年10、猪怕过年11、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12、不出正月都算年13、三十晚上无外人14、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15、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16、腊七、腊八,冻掉下巴17、瑞雪兆丰年18、欠债勿过年19、腊雪是宝,春雪是草20、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21、二十八,贴年画22、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2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24、乞丐过年也要歇3天25、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26、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27、抗拒从严,别想过年28、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29、老兵复员,新兵过年30、每逢佳节倍思亲31、三九.四九冻死老狗32、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33、傻子过年看人家34、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35、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36、人家杀猪我杀狗,肝肠肚肺样样有37、有钱没钱,剃头过年38、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39、过年不欠债,欠债不过年40、坦白从宽牢地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41、大账小账,三十晚上42、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43、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44、小老媳妇盼时节45、新年头,旧年尾46、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47、大嫂,大嫂你别搀,过了腊八就是年48、好受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49、心到神知,上供人吃50、寒冬至,狗肉肥51、无酒不成席52、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53、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54、过不完的日子忙不完的年55、拜年拜到十七八,捉到拜年客来杀;拜年拜到二十边,捉到拜年客来煎56、秀才拜年一张纸57、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58、新年到,闺女要画,小子要炮,老头要一顶新毡帽59、要得发,扫十八;要得有,扫十九!60、儿行千里母担忧61、新年咸鱼冻黄豆,开春日子不但愁62、年廿八,洗邋遢63、有钱不买腊月货64、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65、新姑爷进门,老母鸡没魂66、冬至前后,腌鱼腌肉67、三十晚上吃芋头,一年四季不会愁68、肉生火,鱼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69、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70、宁与他人赛种田,不和他人比过年71、年年钱压腰,一辈生活不用焦72、小娃儿闹过年,大人却犯难73、二十四,写大字74、有了猪头,年货不愁75、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76、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饸)子往家转77、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78、乡下忙的是八月,城市忙的是腊月79、过年就是解馋80、忠孝不能两全81、三月的孩不过年82、家有一老,如有一宝83、腊月二十八,过年回到家84、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85、一年之计在于春86、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87、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88、要得发,扫十八;要得有,扫十九89、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90、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儿就是年91、三十晚上洗个澡,一年身体好。三十晚上洗个脚,一年有吃喝92、剃剃头、刮刮脸、有点倒霉也不显93、礼多人不怪94、有爸有妈初二三,无爸无妈斗挑担95、谁喝多了谁难受96、父母在,不远游97、有它过年,没有它也过年,大年三十的春晚照看、年夜饭照吃、团圆酒照喝、鞭炮照放98、孩子“畅年兜”(高兴过年),大人乱糟糟99、过年过的就是钱100、冬大过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