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答案

1.【求初中语文全册人教版的50个古诗词填空如题、只要古诗词、不要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谁有八年级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陶渊明 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 近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从弟(刘桢 汉魏)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唐)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无题(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见欢(李煜 唐)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 北宋)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南宋)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3.中考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 答案

中考语文一本通文言文对比阅读答

一、1.(1)彻:通

(2)易:交替

2 .(1)你太不聪明了!

(2)夸父跟太阳竞跑。

3. (1)比较: 共同点:他们都有伟大的抱负,宏大的雄心壮志,顽强的意志,夸父要追赶太阳,愚公决心搬走巍7a64e59b9ee7ad9431333337396263峨的山峰。不同点:夸父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不惜渴死路上,这种为理想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悲壮。愚公乐观,相信子子孙孙干下去,一定实现理想。选谁都可以,言之成理就行。

二、1. (1)多

(2)一起,一同

2.(1)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长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3. 莲:象征着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君子;马:象征着怀才不遇(被埋没摧残)的人才。(各2分。只答出“君子”、“人才”,前面不加修饰语的,得一半分。)

三、1、(1)到(2)偏爱

2、(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重点词:岂、治经)

(2)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接受下等的赏赐。(重点词:谤讥、市朝、闻)

3、甲文中孙权是吕蒙的良师,他劝说吕蒙学习。乙文中邹忌是齐王的益友,他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

四、1 (1)拖着

(2)腰挂(腰间佩带)

(3)同“增”,增加,增长。

2.(1)因为这里有让我足以快乐的事情,就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2)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受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3. 甲段文字用宋濂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求学的艰辛、吃不饱穿不暖饱受贫穷折磨的事例,说明了乙段文字孟子所言: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业一定要经受身体的劳累、饥饿的折磨和贫穷的摧残,这样才能增长才干的道理。(大意如此即可得分。分开写也可以。用原文回答的不得分)。

4.求中考文言文,古诗文对比阅读试题,含答案

2008【一) (22分)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6分)(1)转视积薪后,_狼洞其中(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吾孰与徐公美?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007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6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D. 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9.文段○1○2运用 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抒发了迁客骚人 两种情感。(2分)10.文段○3中作者假借古仁人立言,表达了“ , ”的远大政治抱负。

(2分)11.选文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2006---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2005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③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④吾欲之南海,何如? (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

5.初中八年级上的所有文言文和古诗词的题目

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杂说(四)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7关雎(关关雎鸠)

18蒹葭(蒹葭苍苍)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28茅屋为秋风所迫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36泊秦淮(烟隆寒水夜笼沙)

37夜雨寄北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 见欢

40渔家傲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6.求初中古文选择题和答案四十道

一、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以下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规往 规:计划 B、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C、具答之 具:详细 D、无论魏晋 无论: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C.缘溪行 便扶向路 D.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之: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C.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D、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B、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等。

C、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本文作者虚构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D、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能变成现实的。

二、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以下问题。6、文中加点的“蕃”“植”“鲜”“宜”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茂盛 树立 新鲜 适当 B、多 树立 少 应当C、多 栽种 新鲜 适当 D、茂盛 栽种 少 应当 7、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随波而逝8、下列句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春冬之时 B、渔人甚异之C、何陋之有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用意是( )A、菊花、牡丹、莲花。

各有其不凡之处,均是作者大力赞颂的爱物。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荣华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0、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以下问题。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阙:同“缺” B、夏水襄陵 襄:漫上C、飞漱其间 漱:冲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12、下列语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此夸能1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席地不容闲也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沿溯阻绝 绝谳多生怪柏D、清荣峻茂 回清倒影1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逢雨后新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里一片清凉,山涧中一片寂静。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D、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1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本文中作者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本文中作者先写三峡地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依次写了春冬、夏天、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清幽美、奔放美、凄婉美。D、本文末尾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渲染悲凉情怀,表现旅人的哀愁

四、阅读《观潮》一文,完成以下问题。1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吞天沃日 沃:肥沃 B、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 时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彩 17、下列语句中与“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为宫室、器皿、人物C、海涌银为郭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8、比较。

7.古诗文必读

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课内11、课外23)文言文:《论语》、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诗词: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泊秦淮、钱塘湖春行、夜雨寄北、天净沙、浣溪沙、望岳、观刈麦、春望、雁门太守行、使至塞上、游山西村、渔家傲、江城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破阵子、赤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过故人庄、早春、水调歌头、无题、山坡羊、行路难、饮酒、相见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幽州台歌、白雪歌、已亥杂诗、关雎、蒹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