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月出的主题思想

1.《诗经·陈风·月出》的主题思想

【注释】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

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 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④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⑤懰(lǐu):妩媚。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2.《诗经》主题分类及其主题意义,代表作,主要思想

一、分类:《风》、《雅》、《颂》。

二、主题意义: 1、《风》:出自各地的民歌。 2、《雅》: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3、《颂:》宗庙祭祀之诗歌。 三、代表作: 1、《风》:《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

2、《雅》:《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 3、《颂》:《清庙》、《维天之命》、《噫嘻》。

主题思想: 1、《风》: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2、《雅》: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3、《颂》: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扩展资料: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

3、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3.《诗经 七月》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诗经七月》思想内容 ①反映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状况,是现存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最古老详细文字记录。②是我国周代奴隶社会生活画卷,展示了那个时代奴隶们痛苦,揭露了当时社会剥削与压迫。

《七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描写 生动真实。本篇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奴隶们一年之中所从事的农事劳动和生活情景一一细致、具体地再现了出来,涉及面广,内容含量大,真切感人。

二、结构严谨 形式活泼。这首诗按月令、时序谋篇布局,从初春开始下田耕种写起,到年终农事完毕聚会宴饮结束,中间分别写了衣、食、住等生活情景,显得井然有序,结构非常严谨。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它开了后代十二月生产调的先河,为人们喜闻乐见。

三、对比突出 侧重白描。全诗运用对比鲜明的艺术手法,突出表现了贫富阶层的矛盾对立情况,情感鲜明。同时,还用白描手法敷陈其事,即用事实和图画说话,把满腔愤怨和不平之鸣,流露在字里行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四、语言简朴 词汇丰富。诗句以四言为主,但也有五、六、七、八各言兼用,语言非常简朴无华,不假雕琢,不用夸饰,自然而亲切,富于表现力。

4.诗经的表现主题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所表现的主题也各不相同。

1、《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其表现主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2、《雅》分《大雅》、《小雅》,其表现主题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表现主题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以反映人民愿望为主题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3、《颂》则为表现主题是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