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5首全诗注音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 葛 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覃(音谈):延长。施(音易):蔓延。维:语助词。萋萋:茂盛貌。 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喈喈(音接):鸟鸣声。 莫莫:茂盛貌。 刈(音义):斩,割。濩(音获):煮。絺(音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音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斁(音义):厌。 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 薄:语助词。污(音务):洗去污垢。私:内衣。衣:上曰衣,下曰裳。澣(音缓):浣,洗。 害(音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卷 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采摘卷耳的女子,怀念离家亲人,设想他途中种种困顿情况,以寄离思。 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嗟:叹词。寘(音置):搁置。周行(音杭):大道。 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音违):山高不平。虺颓(音毁颓):疲极而病。姑:姑且。罍(音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兕觥(音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永伤:长久思念。 砠(音居):有土的石山。瘏(音途):因劳致病。痡(音扑):因劳致病。云:语助词。吁(音虚):忧。 樛 木 南有樛木,葛藟系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祝福亲人得到福禄。 樛(音纠):木下垂曰樛。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音垒):藟似葛,野葡萄之类。系:挂。 只:语助。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荒:掩;盖;覆。将:扶助也。 萦(音营):缠绕。成:就也。 螽 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祝人子孙众多。 螽(音终)斯:或名斯螽,一种蝗虫。一说“斯”为语词。诜诜(音申):同莘莘,众多貌。振振(音真):盛貌。 薨薨(音轰):众也。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绳绳:不绝貌。 揖揖(音集):会聚也。揖为集之假借。蛰蛰(音执):和集也。 2.谁知道《诗经.王风.采葛》的全文并加以注释你看一下吧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黍:俗称“小米”。 离离:茂盛的样子。 稷:高梁。 行迈:远行。 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悠悠:遥远、渺茫。 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3.《葛覃》全文的正确读音是什么《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ɡě zhī tán xī,shī yú zhōnɡ ɡǔ,wéi yè qī qī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huánɡ niǎo yú fēi,jí yú ɡuàn mù,qí mínɡ jiē jiē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ɡě zhī tán xī,shī yú zhōnɡ ɡǔ,wéi yè mò mò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shì yì shì huò,wéi zhǐ wéi xì,fú zhī wú yì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yán ɡào shī shì,yán ɡào yán ɡuī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báo wū wǒ sī,bó huàn wǒ yī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hài huàn hài fǒu,ɡuī nínɡ fù mǔ 译文: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加上注音和注释才能读懂它的美 《国风·周南·葛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对于此诗主旨,千百年来争论不断。古人多视为实施道德教化的经典之作,而今人多理解为劳动人民的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另有6篇有题无诗),其作品的年代涵盖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时间跨越约六百年,是反应当时政治文化风俗以及语言发展的重要材料和语料。 《诗经》的形成大致有“王官采诗”“孔子删诗”和“献诗说”三种说法,其中又以“孔子删诗说”最为流行。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整理出了共计三百零五篇的《诗》,宋代朱熹也基本肯定此说法。 但孔颖达、朱彝尊、魏源等皆怀疑此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中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观乐,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当时孔子才9岁,编选《诗经》显然没有可能。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极有可能也参与过整理音乐的过程。无论如何,孔子以《诗经》为课本,对诗经重要性的肯定无庸置疑。 经》在汉代以前通称为《诗》,称“经”则是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在前汉初,《诗》有四家,即齐(齐人辕固)、鲁(鲁人申培公)、韩(韩婴)、毛(鲁人毛亨)。 在汉代,经学家将用汉隶写成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而将用六国文字写成的经书称为“古文经”,其中齐、鲁、韩三家由于是汉隶写成,故而是今文经;用古文写成的的“毛诗”为古文经。 汉代,今文经学占据学术统治地位,故而齐、鲁、韩三家一直是官学,但随着后汉古文经学的兴盛,齐、鲁、韩三家逐渐式微,其中《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只有《毛诗》一家独存,成为《诗经》正统。 《毛诗》开头有序,称为“大序”,每一篇又有单独的“小序”,“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历来众所纷纭,《四库提要总目》考订详实,可以参看。在经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诗》序一直是理解《诗经》的重要依据,也是今人进入经学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周南·葛覃 4.《诗经》樛木全文正确读音有人知道吗jiū mù 《樛木》 nán yǒu jiū mù ,gě lěi lèi zhī.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lè zhī jūn zǐ ,fú lǚ súi zhī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nán yǒu jiū mù ,gě lěi huāng zhī .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lè zhī jūn zǐ ,fú lǚ jiāng zhī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nán yǒu jiū mù ,gě lěi yíng zhī ,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lè zhī jūn zǐ ,fú lǚ chéng zhī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希望能帮助到你 5.《诗经•采葛》赏析采葛 先秦 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6.诗经·王风·采葛原文 彼采葛兮,①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②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③ 彼采艾兮,④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注释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三月:指三个月 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三岁:指三年. 艾:植物名。 【作者小传】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赏析 《采葛》抒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强烈感。诗仍然主要是重叠的复沓形式,“采葛”、“采萧”、“采艾“都是劳动的生活,但思念的情感的却一层比一层更深,从“三月”到“三秋”、“三岁”。夸张却不失真,非如此说,不足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7.谁有有拼音的诗经樛 木jiūmù 南有樛木,葛藟系之。 nányǒujiūmù,gělěixìzhī.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lèzhījūnzǐ,fúlǚsuízhī.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nányǒujiūmù,gělěihuāngzhī.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lèzhījūnzǐ,fúlǚjiāngzhī.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nányǒujiūmù,gělěiyíngzhī.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lèzhījūnzǐ,fúlǚchéngzhī.注:拼音在下。 注释 祝福亲人得到福禄。 樛(音纠):木下垂曰樛。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音垒):藟似葛,野葡萄之类。系:挂。 只:语助。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荒:掩;盖;覆。将:扶助也。 萦(音营):缠绕。成:就也。 8.《诗.王风.采葛》“采葛”是什么意思采葛为何物 采 葛《诗经·国风·王风》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 [Cai]:采,动词,(会意。 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 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引申::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 又如,挑选,采纳,采访,采光,采集,采录词性变化: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彩” [colored silks]衣必文采,食必梁肉。 ——汉·晁错《论贵粟疏》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color]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史记·项羽本纪》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文章的词藻 [word]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complexion;spirit]。 如:兴高采烈神色;神态 [expression]。如:风采葛:(形声。 从艹,曷(hé)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