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采薇》整首诗的主要内容《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2.诗经·采薇(节选)的主要内容 春夜喜雨的主要内容《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译文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冒出了芽尖。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又到了残年。有家等于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就多次打仗。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3.<<诗经.采薇>>的内容什么意思【原文】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 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靡使归聘11。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13。 王事靡盬14,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5, 我行不来16!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23。 君子所依24, 小人所腓25。 四牡翼翼26, 象弭鱼服27。 岂不日戒28? 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 雨雪霏霏3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释译】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 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 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 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 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 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 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 棠棣烂熳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 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 四马壮硕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 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 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 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 弓饰象牙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 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 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 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 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 谁知我有多凄切。 【注释】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 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 启:跪坐。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 •14.盬(ɡǔ):休止。 •15.疚:痛苦。 孔疚,非常痛苦。 •16.来:回家。 不来,不归。 •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 维何:是什么。 •18.常:常棣,棠棣。 •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 •20.君子:指将帅。 •21.戎车:兵车。 •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 业业:马高大貌。 •23.骙(kuí)骙:马强壮貌。 •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 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 服,"箙"的假借。 •28.日戒:每日警备。 •29.棘:同"急"。 •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1.思:语助词。 •32.雨(yù):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纷飞貌。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 4.诗经·采薇节选,的作者简介,概括,简介《诗经·采薇》节选的作者是先秦佚名,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即兮伯吉父,西周封矩(今沧州南皮)人。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诗经·采薇》节选概括: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老兵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诗经·采薇》节选简介:《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诗经·采薇》节选原文如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白话文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扩展资料 《诗经·采薇》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之后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于是在“采薇”在戍卒记忆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还看到思念的成长。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概括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之后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