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理意胜。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拓展资料: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参考资料:唐诗 (唐朝诗歌通称)_百度百科。 2.唐代的社会风貌唐代的妇女生活习俗最有代表性和独具特色,她们与其它朝代尤其是后世妇女相比受到封建礼教束缚较少,生活开放自由,因而精神面貌也比较开朗、奔放、活泼、勇敢这是唐代妇女的特色,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以其特有的开放著称于古代,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酷。其次,李唐源于少数民族,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非常频繁,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很深,使唐代形成了特有的“闺门失礼”礼教不兴的状况。 也正是因为唐朝的社会风气、妇女的地位的特殊性,促使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称帝后又推行了一系列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使得妇女地位有所上升,更进一步助长了唐代妇女生活特色的形成。 唐代宫廷妇女参政之事屡屡出现,尤其是唐朝前期,不仅后妃参政,公主、女官也纷纷干预政事。在人际交往中,唐代妇女与异性接触,交游不拘礼法,比较自由随便。 后妃、女官、公主可与外官交往,民间妇女甚至官宦人家的妇眷也不大回避男宾,普通女子更可随意与异**往。《琵琶行》便记叙了一商妇夜晚与一群陌生男子同席交谈,共饮并弹奏琵琶之事。 唐代上层家庭的女子都较有文化修养,还特别注重歌舞、音乐方面的修养,并从事骑马、射箭、逐猎之类的体育活动,爱情婚姻较自由唐代是这样一个朝代: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戳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 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 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但这只是唐文学繁荣的客观条件。 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它的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它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它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它的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自内容言,重个人情怀的抒发,无论是表现玄理还是抒情,都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怀,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 自形式言,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都已经有了惊人的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 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馀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了文章体裁(文类)的变化与扩展。 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仅刘勰《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虽然其中包含有大量应用文体,并不属于文学的范围,但文学体裁的多样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作好了一切准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迎来了一个诗的辉煌时代,吸取了骈文的成就,摒弃了它的弱点,进行了文体文风改革。 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当诗发展到它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 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 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上文坛,焕发光彩。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诗》收作者二千二百馀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三十种。 唐代出现的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唐诗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 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到了开元十五年前后,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兴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经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 3.唐诗之 最伟大的精神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4.描写精神面貌的诗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 慎:谨慎,慎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5.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1、原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表现: (1)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 (2)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3)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4)唐三彩器物中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 (5)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6)开放的民族政策。 3、特点:胡汉交融、中心贯通。 6.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 原因: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经济繁荣;.一系列制度的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勃发的活力。 2. 唐朝时期我国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和文化繁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并且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3. 具体体现: 1)、经济的繁盛:隋朝时开的大运河被唐朝充分利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长安城的城市规模空前宏大,而且繁荣。 2)、文化的繁荣:唐诗、舞蹈、传奇小说等各种艺术的发展进步。 3)、外交的开明:有很多外来到盛唐取经的异国人,在中国游学,传播了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