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声声慢平仄对仗

1.求声声慢的平仄~~

声声慢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句) 仄⊙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豆) 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句) 仄平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2.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诗的押韵我实在不懂,该怎么押韵.平平仄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送你一首神诗,你一读就会明白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就这么简单.现代汉语中的平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例如: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3.声声慢的格式韵律

声声慢 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用入声部韵。 定 格平 平 仄 仄(韵)

仄 仄 平 平(句)

平 平 仄 仄 仄 仄(韵)

仄 仄 平 平 平 仄(句)

仄 平 平 仄(韵)

平 平 仄 仄 仄 仄(句)

仄 仄 平(豆)

仄 平 平 仄(韵)

仄 仄 仄(句)

仄 平 平(豆)

仄 仄 仄 平 平 仄(韵)仄 仄 平 平 平 仄(韵)

平 仄 仄(豆)

平 平 仄 平 平 仄(韵)

仄 仄 平 平(句)

仄 仄 仄 平 仄 仄(韵)

平 平 仄 平 仄 仄(句)

仄 平 平(豆)

仄 仄 仄 仄(韵)

仄 仄 仄(句)

仄 仄 仄 平 仄 仄 仄(韵)

4.宋词声声慢的正确排版

高寒户牖,

虚白尊罍,

千山尽入孤光。

玉影如空,

天葩暗落清香。

平生此兴不浅,

记当年、独据胡床。

怎知道,

是岁华换却,

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

纵疏花淡1月,

也只凄凉。

冷雨斜风,

何况独掩西窗。

天涯故人总老,

谩相思、永夜相望。

断梦远,

趁秋声、一片渡江。

【注】这是宋代王沂孙写的《声声慢》的排版。

5.李清照声声慢词的格式

《声声慢》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

李词用的是仄韵格,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格律如下:《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韵)。

但《声声慢》历来作者多是用的平韵格,李词只是个案。平韵格99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不必如蒋词一样用同一字),格律如下:《声声慢·秋声》 蒋捷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平中中仄平平(韵)。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中仄平平,平中中仄平平(韵)。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中平仄中仄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中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中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中仄平平,平中中仄平平(韵)。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中平仄中仄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中中仄,仄中中、平仄仄平(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