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是否有平仄的韵调完全看不懂题目,只能猜。 平声韵部、仄声韵部换着押韵的,(换押)减兰、菩萨蛮、清平乐、虞美人、更漏子等等。 某个平声韵部或仄声韵部为主体,交错押另一个韵部的,(错押)相见欢、荷叶杯等等。 诉衷情的定格是只押平韵,只有温庭筠体变格才是错押,以平韵为主。 分别在特定位置押某个平声韵部与相同韵腹的仄声韵部(比如an的平声韵和an的仄声韵),(通押)常见的只有西江月(每片二、三句平韵,末句仄韵),其余如哨遍、醉翁操、戚氏、渡江云、曲玉管、最标准的六州歌头贺铸体。 某一个韵腹,在押韵位置想用平声就平声,想用仄声就用仄声的,没有。 2.【宋词格体平仄表1.例:《点绛唇》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从网上给你找的 你做什么用啊 不知道全不全 你看着给吧 星应该是中的意思词牌名:贺新郎词牌别名:贺新郎·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词格律★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是★平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平★仄(韵)。★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仄(韵)。★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仄(韵)。 范词:双调仄韵 词牌名:画堂春(肆拾玖字)词牌别名:画堂春·画堂春令词格律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韵)。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范词:双调四十九字平韵 词牌名:浣溪沙词牌别名:浣溪沙·浣沙溪·负心期·醉中真·频载酒·掩箫斋·杨柳陌·换追风·最多宜·锦缠头词格律★仄★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范词:(后阙头两句往往用对仗)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词牌名:江城子(柒拾字)词牌别名:江城子·江神子词格律★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范词:双调七十字平韵 词牌名:撼庭秋词牌别名:撼庭秋·感庭秋词格律平平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范词:双调仄韵 词牌名:浪淘沙(伍拾肆字)词牌别名:浪淘沙·浪淘沙近·过龙门词格律★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范词: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词牌名:六州歌头词牌别名:六州歌头词格律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范词:双调平韵或同部平仄互叶 词牌名:满江红词牌别名:满江红·伤春曲·念良游词格律★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对仗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对仗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范词: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多用入声 词牌名:青玉案词牌别名:青玉案·横塘路词格律★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范词:双调六十七字仄韵 词牌名:南乡子(伍拾陆字)词牌别名:南乡子词格律★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韵)。 范词:双调五十六字平韵 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别名:沁园春·洞庭春色·寿星明·念离群词格律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范词:双调佰壹十四字平韵适地多有对仗 词牌名:菩萨蛮词牌别名:菩萨蛮·城里钟词格律★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换平韵),★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换仄韵),★仄★平仄(韵)。★仄仄平平(换平韵),★平★仄平(韵)。 范词:(前后阙末句多用●平平仄平,也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双调四十四字 词牌名:清平乐词牌别名:清平乐·忆萝月·清。 3.宋词里的平仄是什么意思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4.宋词的平仄韵是怎样定的字有定声是指不同位置上的字在声调上有相对固定的要求。汉字的发音有四种声调,古四声为“平、上(shǎng)、去、入”,新四声以普通话为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汉语拼音中对应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新四声中没有入声字(我们全椒话中有许多入声字,如曲、直、局、促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有时会感到别扭的缘故。若用新四声依律作诗,则用普通话朗诵就不会别扭。汉字的声调又有平、仄之分,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为仄声,新四声中的“上、去”为仄声。作诗时,平声字和仄声字相互交替,会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讲究平仄的句子叫“律句”,律句中每个字的声调相对固定,如五言律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很有规律。举个对应的实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句子若用全椒话读来,不仅抑扬顿挫,且语调铿锵,很有乐感和力度。要注意的是,字有定声是相对固定,不是绝对固定。句子中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是固定的(特殊情况这里就不说了),其它位置上的字一般可平可仄。七言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五言律则“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里面不包括韵脚的平仄),即句中的第二、第四或第六字的平仄是非讲究不可的。平仄的交替不仅在一句之内要讲究,在一联之中也要讲究,上句某字是平声,则下句对应位置的字就应该用仄声,反之亦然。如上面实例中“大漠”二字是仄声,“长河”二字是平声。平仄的问题一通百通,大家若有兴趣可细细揣摩,也可找一些书来看看。 联有定对是指律诗必须要有对偶句,而且是在特定位置。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联和尾联,中间的联都必须是对偶句),不仅平仄要对,意思也要对,词性及词的结构也要对,非常严格。关于这个问题,楹联里面再专门介绍。我们通常讲的对仗、对偶、对联意思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对仗是一种表现手法;对偶是一种句式,即用对仗手法作出的句式;对联是指作品,即对偶句式的作品,可以独立于律诗之外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韵有定位是指律诗的韵脚有特定位置。除独立的对联外,诗词曲赋都是要押韵的,无韵不成诗。诗中押韵的位置叫“韵脚”,一般是在句末的字。律诗的偶句必须押韵,即二、四、六、八句最末一字是韵脚。第一句也可以押韵,但五言律通常第一句不押韵,七言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再多说两句,律诗的韵,很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就四个或五个韵脚都要是平声字,反之亦然,否则就不入韵了。 5.求唐诗宋词的平仄押韵格式律诗的平仄规则:(一)五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四、五、七、八开头第一个韵可平可仄)(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二、三、五、六、七开头可平本仄) (二)七律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特定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中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古体诗的平仄 a)平平平 b)平仄平 c)仄仄仄 d)仄平仄 (四)词的平仄 (同律句,不多说了),详细请参阅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华书局出版) 6.宋词的问题宋词需要平仄规律吗定格一: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中中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例词: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定格二: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中中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例词: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满江红〗)定格三:(平韵格)平仄平平,中仄仄、平仄仄平。 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仄平。 中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词: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姜夔〖满江红〗)粉蝶儿始见于毛滂《东堂词》。 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七十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定格: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辛弃疾〖粉蝶儿〗)解佩令始见于晏几道《小山乐府》。 调名取义于郑交甫遇汉皋神女解佩事。 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仄韵。第一、二句亦有不用韵者。 定格:平平中*仄(也可不用韵)*,平平中*仄(也可不用韵)*,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中、中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也可不用韵)*,平平中*仄(也可不用韵)*,仄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中、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例词:人行花坞,衣沾香雾。 有新词、逢春分付。 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 倚珠帘、咏郎秀句。相思一度,浓愁一度。 最难忘、遮灯私语。淡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指春衫、泪曾溅处。 (史达祖〖解佩令〗)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现存完整的韵书是宋朝的《广韵》。《广韵》的韵部分得很细,有206韵部。 到了金代,以《平水韵》为官方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为该书刊行于此城,故名《平水韵》(一说为南宋时代平水人刘渊根据前人韵书修编而成,故名《平水韵》)。 该韵书将宋代《礼部韵略》(官方颁布的科考标准韵书)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合并,共106韵,上平声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各声韵目第八章已经开列,不再重复。 元、明、清各代,都以《平水韵》为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一直沿用到现在。 7.规的词语转个关于宋词格律的帖子: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 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 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 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 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 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 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 ”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 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入声韵。 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 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该词中有句如:“阅人多矣,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如,浑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适应歌者口吻。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 词的格律宽严有一个发展过程。 唐到北宋前期还比较宽松,而北宋后期至南宋则越来越严密。 各时期不同作家对审音协律也有不同要求。 如有人认为苏轼的词不协音律,有则为之辩护。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 晁以道谓:“绍圣初,与 《跋东坡七夕词后》 又云:‘歌之曲终,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跋东坡七夕词后》又云:“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乐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 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 如《声声慢》调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韵,而李清照却选押仄韵,又用了话多齿音、舌音字,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 可见她要求作词的严辩音律,却正是自由地运用之以突破陈规进行创造,而不是作茧自缚。宋代许多绝妙好词,虽然长短错落,自由卷舒,有的类同口语、散文,而吟诵起来的韵味盎然,富有节奏感。 个中奥妙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有些例子,则未必可取。 如张炎 《词源》 记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深’字音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歌之始协。 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 ”按“深”“幽”与“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来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适应歌喉,遵律虽严,却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学创作态度。 宋词的格律,大抵和近体?的??t?似,但其?定?s更?馈C渴自~牌均有 其定式,?用平?r必?用平,?用仄?r必?用仄,甚至?脚的平仄亦有?定。 除了平仄之外,某些字也有平上去入之分。 以下作者?⒅?^分?樵~谱和?部?? 部份做解?: 1。词谱 每首词牌均有固定的格律形式,何??槠健⒑翁??樨啤⒑翁?要?φ獭⒑翁? 要重复、何?要?Q?等等,都有其?定。 ⑦@些?定??下?淼脑~牌格律,便称 ?樵~谱。 由於词牌繁多,目前可查到的,至少有三、四百种以上,而且每??词 牌甚至有多种词谱?化,因此作者在此亦?o法一一列出。 欲??宋词的读者,必 ?自?湟槐驹~谱,如"白香词谱"或?继宗著之"??用词谱"等等,方能进行宋词 之??作。以下我举一例子说明如下: 词牌:相??g(又名??真妃、上西?恰⑽?亲印⑶镆乖隆?跻固洹⒃律瞎现蓿? 格律:010216 216 020112216 。 007V 007 216 020112216 举例: 南唐后主 ?o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