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有关蜜蜂的诗句有哪些1、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偶成》宋代: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释义: 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蜜蜂两腿上的花粉团大的如蚕茧,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开。 2、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偶步》清代: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释义: 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是谁先把消息传出去的呢?不然怎么会有蜜蜂比我早来? 3、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周颂·小毖》先秦:佚名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释义: 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4、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阳春曲·春景》元代: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释义: 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5、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春思》宋代: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释义: 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它同花儿生活在一起,能使花儿开放;同柳树在一起,就使柳树早早发青。春风又同燕子一起衔泥作窝,还催开百花帮助蜜蜂晴酿蜜;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小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蓝蓝的晴天。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释义: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2.描写蜜蜂的诗描写蜜蜂和有关蜜蜂的诗和诗歌google"咏蜂" 罗隐《咏蜂》 “不论平地与大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伟人、名人、诗人赞蜜蜂和蜂产品 --诗人篇-- 文/四维文整理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招魄》中,有这样的诗句:“ 米巨米女蜜饵,有 食长食皇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瑶浆蜜勺”和“ 米巨米女蜜饵”(即以蜜酿制蜜酒;用蜜和米面制做蜜糕);《天问》中写有“蜂蛾微命,力何固?”(意思是:蜂蚁那样的小生命聚集在一起,力量为什么如此强大?) ●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有这样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即用蜂蜡做的蜡烛)。 在他被贬时,患上阳痿和黄肿病,留下“栎林蜀黍满山岗,穗条迎风散异香,借问健身何物好?天心摇落玉花黄”的诗。 (玉花黄这里指玉米花粉) ●唐诗人孟浩然有这样的诗句:“燕入巢窝处,蜂来造蜜房”。(意为燕子筑巢的邻近之处,蜜蜂也造起了酿蜜的蜂房)。 ●唐诗人杜甫在《徐步》和《秋野》诗中,曾用如下诗句描述蜜蜂:“花蕊上蜂须”和“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其意思分别是:蜜蜂的触角上沾满花粉及风停了,收拾粉子;天寒了,采割蜂蜜)。 ●唐诗人柳宗元在《天对》中用“细腰群哲,夫何足病”(即,一群细腰蜂的哲刺,有什么值得担忧呢)诗句描述蜂哲。 ●北宋诗人欧阳修擅以花粉延年,并向皇帝宋仁宗奏报:“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见花”;“我有一樽酒,令君思共倒,上浮黄金蕊,送以清香袅,为君求朱颜,可以却君考。” ●梁诗人简文帝在咏蜂中写到:“逐风从泛漾,照日乍依微。 知君不留盼,衔花空自飞。 ”(即,蜜蜂随风在空中荡漾,山野洒满明媚的阳光。 我知道你不会长久在一地,带着花粉飞来飞去为他人奔忙。) ●宋诗人王安石《北山暮旧示道人》的诗句:“千山复万山,行路有无间。 花发蜂递绕,果垂猿对攀。”(描述:群山起伏复连绵,行路有阻行路难,花开时节招蜂采,果熟群猴争相攀)。 ●宋诗人苏轼在《安州老人食蜜歌》中这样写:“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对双龙影。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这是苏轼给僧人仲殊的诗。仲殊,名张挥安州人,世居钱塘,他不吃五谷杂粮,以食蜂蜜菜蔬为主,诗中借介绍老人吃蜂蜜的习惯,称誉老人的人品和诗作)。 ●宋诗人陆游在《见蜂采桧花偶作》中写道:“来禽海棠相续开,轻狂蛱蝶去还来。山蜂却是有风味,偏采桧花供蜜材。” (意思是:沙果海棠花相继开放,轻狂的蝴蝶飞去又飞回。可是小小蜜蜂却不一样,偏偏采桧树花把蜜酿)。 ●吴承恩在《咏蜂》中曰:“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嚣嚣薄翅会乘风。” ●莎士比亚对蜜蜂生活的生动描述: 它们是一个王国, 还有各式各样的官长, 它们有的像郡守,管理内政, 有的像士兵,把刺针当作武器, 炎夏的百花丛成了它们的掠夺场; 它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满载而归, 把胜利品献到国王陛下的殿堂。 国王陛下日理万机, 正监督唱着歌建造金黄宝殿的工匠; 大批治下臣民, 在酿造着蜜糖; 可怜的搬运工背负重荷, 在狭窄的门前来来往往。 脸色铁青的法官大法雷霆, 把游手好闲直打瞌睡的雄蜂送上刑场……。 引自《亨利五世》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诗人郭沫若 1961 年 11 月 10 日视察从凤院“蜜蜂大厦”后题词《游凤院果树园》:“晨兴来凤院,桔树八千章。 袅袅风枝重,累累果实黄。 颂君怀正则,奴汝笑荒伧。 想见花开日,游蜂必甚狂。” 义山咏蜂:“宓妃腰细难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有意思的 《咏蚕》:“餐唯一二叶,吐则万千丝。 力竭和身殉,功成不自知。” 《咏蜡烛》:“发热不变形,发光不发声。 从头烧到尾,总是一条心。 ” 《咏蜂》:声虽不入律,嘴亦有剑?。 穿花非浪游,奋飞为酿蜜。 3.有什么赞美蜜蜂的古诗谢谢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 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蜂 【唐】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咏蜂 ●明●吴承恩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 《咏蜂》葛显庭(当代) 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 ================================= 咏蜂(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 中国诗僧神赞的‘咏蜂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亦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 《蜜脾咏蜂》唐钱起 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写几句赞美蜜蜂的古诗急如题 快点啊 急蜜 蜂的赞 美小小蜜蜂本领大 你的舞姿 你是勤劳的象征你是动物界的奇才 是那样的轻盈、奔放 每日在花丛中奔忙你是人类的至爱 你的歌声 甘愿充当有多少艺人为你歌唱。 是那样的美妙、悠扬。 花海的红娘。 你是智慧的象征 你是神奇的工程师 有了你博采众长 你是艺术的创造者 人们的生活更加甜蜜精心酿造 蜂巢排列整齐 有了你让琼浆飘香。 美观又漂亮。 绚丽的花朵更加芬芳。蜂 (唐)罗隐 作词:罗隐作曲:阎勇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 1。罗隐:(公元832—909年)唐代诗人,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 2。 山尖:山峰。 3。无限风光:指花团锦簇的地方。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 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芳心苦 贺铸 [唐]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春晴 作者:王驾 朝代:唐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1)初见:刚才见到。蕊:未开的花,即花苞。 [译文]春雨之前,还见到花间露出新蕊,雨后只见花叶,就连叶子底下也找不到一朵花,采花的蜜蜂和蝴蝶,因为找不到花,纷纷飞过院墙,竟使人怀疑春天的景色还在临家的园子里===================================【咏蜂诗】 采酿春忙小蜜蜂,何消振翅螫邻童。 应愁百卉花时尽,最恨烧烟取蜡翁。 王欣 词长的诗;常给人一种《描绘入微》《见解独到》《布局巧妙》《练字圆熟》的感觉,例如:入选精华区中的几首佳作,大家不妨到精华去评赏一番! 【咏蜂诗】 采酿春忙小蜜蜂,何消振翅螫邻童。 应愁百卉花时尽,最恨烧烟取蜡翁。 这一首,很巧妙的表现细微的观查,浮云 幼年家中有二棵龙眼树,树下常有人寄养蜜蜂,而当采蜜时我家便多了几瓶《蜂蜜》可饮,能体会 王欣 词长的妙笔升华。值得入选本周《精华诗选》。 ================================清平乐·咏蜂樊运宽(当代)田间山坳,最是君行早。 叶底枝头频袅绕,唤醒百花齐笑。 轻哼劳动歌谣,身怀绝技高招。为酿香甜奉献,精心苦作连朝。 ================================。 5.蜜蜂别称大全古代就叫做“蜜蜂”,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己大量发现,蜜蜂科的许多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就有对蜜蜂及其用途的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在《诗经·周颂·小毖》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 此外,“蜜”字则首见于《礼记.内则》(前3世纪)。东周时期(前770~前256),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有关养蜂的文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约前3世纪)。 6.古代蜜蜂叫什么古代就叫做“蜜蜂”,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己大量发现,蜜蜂科的许多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就有对蜜蜂及其用途的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在《诗经·周颂·小毖》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 此外,“蜜”字则首见于《礼记.内则》(前3世纪)。东周时期(前770~前256),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有关养蜂的文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约前3世纪)。 扩展资料: 蜜蜂的英文名称为Bee或者Honey bee。 古代有关蜜蜂的诗句: 来禽海棠相续开,轻狂蛱蝶去还来。山蜂却是有风味,偏采桧花供蜜材。(意思是:沙果海棠花相继开放,轻狂的蝴蝶飞去又飞回。可是小小蜜蜂却不一样,偏偏采桧树花把蜜酿)。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见蜂采桧花偶作》 逐风从泛漾,照日乍依微。知君不留盼,衔花空白飞。(意思是:蜜蜂随风在空产荡漾。山野洒满明媚的阳光。都知道你不会长久地留在一处,带着花香飞来飞去地为他人奔忙。) 出自梁朝的简文帝《咏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蜜蜂 7.古诗蜂古诗赞美了什么的精神古诗二首 ——蒋文(加反思) 课题 古诗二首 课时 2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蜂 秋浦歌 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 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 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 ,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 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 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 检查反馈: (三)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 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 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