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丁堡中班 诗歌气球教案一、目标:1、巩固蓝色、绿色、红色等颜色单词,并能运用在看图编英文小故事 中,能想象编其他小故事。 2、发展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二、准备:气球若干个、图片2套、英语句子、录音带等。 三、过程:1、听音乐“气球世界”去参观气球。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去玩,(出示字卡“气球世界”)你们看是那里呀?幼“气球世界。 2、围成半圆坐下休息,提问看到颜色的气球。师:what balloo do you see?幼:i see……(幼儿自由答)3、请幼儿口吹气球。 ①出示气球,认读单词“balloon".②辨认气球颜色。师:what color i it? 幼:it s……。 ③吹气球,比赛谁吹的大。(请两组比赛)教师把其中一个大气球刺破,发出“bang".幼儿齐 气球爆时的声音:“bang bang bang”4、收好气球,引出黑板上第一套图片。 ①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的气球是什么颜色?幼:red师:红色的气球英语怎样说?出示英语句子。幼:the red balloon(按此方法把其余四张图片用英语句子讲述)②放故事录音,幼儿听。 the red balloon. the wihe balloon. the gree balloon .the blue balloon .bang bang bang!③幼儿学讲英语小故事。5、出示第二套图片“bowl”。 幼儿按刚才的方法编出“bowl”的英文小故事。6、引导幼儿创编其它故事。 如:plane car等.7、游戏:踩气球。①气球放在盆里,老师用英语说出一颜色气球幼儿找到该色气球,并放在地上踩爆。 准快谁为胜。②大家一起到场地后面去把地上的气球踩爆。 8、活动结束。 2.请推荐几首“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诗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10岁时进入爱丁堡中学学习。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850年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学习,1856年在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任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自然哲学和天文学教授。于1873年出版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电磁学通论》,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新设立的卡文迪什试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卡文迪许实验室,1874年建成后担任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直到1879年11月5日在剑桥逝世。 好像是个科学家,有诗歌吗?我不清楚 3.文学之都的爱丁堡2004年10月,苏格兰的爱丁堡成为第一个加入这个创意城市联盟的城市,它被命名为“文学之都”。这个命名,是因为爱丁堡提供了丰富的文学活动,并吸引了新企业参与进来,比如为表彰苏格兰文学而设立的布克奖,就被曼氏企业冠名。如今,这个城市正在寻求建造属于她自己的荣耀,并希望为苏格兰文学提供实际的利益,比如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 要提城市文化资本最雄厚的城市莫属于爱丁堡了,它既有雄厚的文化资本,又有雄厚的艺术资本。爱丁堡这个名字源于苏格兰语,意思是“斜坡上的城堡”,随着后来英语化变成了现在的发音“Edinburgh”。爱丁堡曾是苏格兰面向欧洲大陆的商贸港口,也受惠于北海油田的兴盛,但它没有走工业城市的发展道路,作为苏格兰的政治、文化中心,爱丁堡始终用文化营造一个最优雅的城市。爱丁堡的文化资本在原始积累时期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它的文化资本哪一件都是堪称杰作,价值连城。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此地诞生到《福尔摩斯探案集》;从《艾凡赫》到《金银岛》;从《迷》到《哈利波特》;从诗人彭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可以说件件都是艺术瑰宝,完全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从艺术资本上讲,爱丁堡的艺术节更是精彩纷呈、不同凡响。艺术节自1947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现在已经成了世界性地艺术盛会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爱丁堡军乐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爱丁堡电影节、爱丁堡国际爵士乐节和爱丁堡多元文化节,几乎把世界艺术形式来一个一网打尽。一个城市如此钟爱文学,钟爱艺术,这在世界上恐怕只有爱丁堡了。因此,爱丁堡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文学城市”的命名,在爱丁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这一命名时是这样说的:“爱丁堡是一座建立在文学上的城市。”我们认为还应该加上一句:爱丁堡还是建立在艺术上的一座城市。 爱丁堡拥有50家出版社,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它还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图书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根据初步评估,爱丁堡在文学产业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约在220万英镑。 4.英国的爱丁堡为什么有“北方雅典”的美称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它坐落在一片丘陵和海湾之间的斜坡上:雄居于延绵的火山灰和岩石峭壁之上,位于苏格兰中部的福斯湾南岸。 爱丁堡风景绮丽,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这里的气候湿润温和,年平均温度在81左右,除了春季多风之外,夏、秋两季都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丽的景色让人陶醉。 。在一片繁花似锦之中,点缀着古代的宫殿、教堂和城堡。 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它成为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素有“北方雅典”的美称。据说“爱丁堡”这个地名源于苏格兰语,意思是“斜坡上的城堡”,后来苏格兰语英语化以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读音Edinburgh。 也有人认为“爱丁堡”得名于公元7世纪时诺森伯里亚王国一位名叫“爱德温”的国王,他名字的谐音就是“爱丁堡”。历史上,爱丁堡是独立的苏格兰王国的首都。 英格兰、苏格兰王室联姻后,他们在1707年正式合并,共同成为联合王国一部分,所以英国王室至今还是苏格兰血统。 今天,作为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全市人口仅约70万,到这里来旅游的各国游客却是摩肩接踵。 据初步估算,欧洲最大规模的艺术展举办期间,到访这里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有上百万的参观者慕名而来。爱丁堡是苏格兰文化的展示中心,其自然景观、石炮房屋以及连绵的群山,都令人目眩,其完备的设施、国际化的氛围及浓烈的苏格兰地方特色一直名列英国最佳旅游区前列。 爱丁堡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英格兰的文化:古老的爱丁堡大学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爱丁堡评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评论;一年一度的爱丁堡艺术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节。在这里旅游的游客,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 爱丁堡域由一条天然的壕沟分成了两个城区:新城区和旧城区。 新城区的街 道整齐划一,靠着那条壕沟(壕沟现在是一条铁路)的是笔直的王子大道,这条大 道是爱丁堡商家云集的地方。 在这条大道的旁边有一座黑色玄武岩做成的“司各 特纪念塔”,那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石塔。从那儿放眼望去,可以见到壕沟对面旧城 区的小山包最高处矗立着一座“爱丁堡城堡”,这座城堡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除了这些文化景观之外,爱丁堡的城市景观中还包含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 和其他历史建筑。这些文化设施都体现了爱丁堡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5.湖畔派的诗歌主题有什么特点湖畔派是18 ~ 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尔律 治和骚塞。他们都在华兹华斯的故乡,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湖区房住过多 年,都写过不少歌咏湖光山色的田园诗,都有“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思想倾向。 在 1817年8月号的《爱丁堡评论》中被他们的共同笔友弗朗西斯•杰弗里戏称为湖畔 派或湖畔学派。 拜伦贬称他们为“湖畔人”。 他们的艺术主张集中体现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创作的《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和第三版附录《诗的措辞》中。在诗歌题材上,他们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们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唯灵主义、神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部分”,拜伦 和雪莱对此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6.求一篇华兹华斯的诗WilliamWordsworth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威斯敏斯特桥上 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 若有谁,对如此壮丽动人的景物 竟无动于衷,那才是灵魂麻木;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旭日金挥洒布于峡谷山陵, 也不比这片晨光更为奇丽; 我何尝见过、感受过这深沉的宁静! 河上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 上帝呵!千门万户都沉睡未醒, 这整个宏大的心脏仍然在歇息。 7.华兹华斯诗歌《我们共七个》英文原诗华兹华斯(1770~1850)Wordsworth,William英国诗人。 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 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 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华兹华斯1795年从一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曲》。1802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 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同时,在政治上日渐保守。 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 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的代表诗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西北部的湖畔有一些诗人聚集,其诗作多描写湖区,故称他们为“湖畔派”。 早期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 然而,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他为《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他的作品还有《不朽的征兆》以及由《序曲》和《漫游》两部分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 1770年4月7日,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出生在英国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 华兹华斯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其父是个律师。 华兹华斯8岁丧母,13岁丧父,少年时期一直在几家亲戚的监护之下,住在寄宿学校中,与兄弟姐妹们分开生活。五个孩子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产主要是对一位贵族的8500镑的债权。 但这贵族在1802年去世之前,一直不愿偿还这笔钱,可以说,华兹华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贫寒的。但是他生活地区的美丽自然风光,疗救和补偿了他在物质与亲情上的缺失,因而华兹华斯的对早年的回忆并不觉得贫苦。 他对自然有着“虔诚的爱”,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受学校老师的影响,开始写诗。 华兹华斯的第一首诗歌完成于1784年。 -------------------------------------------------------------------------------- 178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熟读了希腊拉丁文学,学习意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1790年和1791年两次赴法。当时正是法国大革命的年代,年轻的华兹华斯对革命深表同情与向往。 回国后不久,局势剧变,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感到失望。1795年,他和妹妹多萝茜以及诗人柯勒律治居住在北部山地的湖区,并在此消磨了一生。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1800年这部诗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序言。 《抒情歌谣集》出版时,华兹华斯并未受到重视,《序言》出版后,更遭到批评家的反对。 1807年他的两卷集出版时仍受到批评界的攻击。但从19世纪初叶起,他在诗歌上的成就逐渐得到承认,激进派诗人如利·亨特也称他为颂扬大自然的新型诗歌的开创者和领袖,说他的诗取代了18世纪矫揉造作的诗风。 人们认为《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在艺术上华兹华斯对雪莱、拜伦和济慈都有影响。 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为宫廷写了不少应景诗,艺术成就大不如前。 1850 年4月23日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