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说话”的诗句有哪些1、《夜宿山寺》唐代: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2、《喜见外弟又言别》唐代:李益 原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3、《望江南·暮春》宋代:苏轼 原文: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译文:春已归去,春衣几时制成?小溪弯弯水缓浪低平,盏盏蕉叶杯儿水面稳稳行。舞雩坛上风轻轻,轻轻拂动轻柔纻罗衣襟;让我们尽情高歌欢舞,歌唱天下升平。 小雨才飘过,何处农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鸟儿已无语,绚丽的桃李也已开过芬芳尽。那催春的布谷鸟啊,也早已飞进深深茂密的桑林。春天啊一片春色,已嘱托根硕叶肥的芜菁。 4、《天可度》唐代:白居易 原文: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译文:但是看上去是一副赤血忠心的样子,谁能想得到其实全都是骗人的假话。 5、《南陵别儿童入京》唐代:李白 原文: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2.与“不说话”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与“不说话”有关的古诗词有:《迢迢牵牛星》《雨霖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迢迢牵牛星 两汉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 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2、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 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 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4、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清代: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译文: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 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 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赏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写人物则是少见,且是极为困难的。 而这首词,却以精炼的笔触,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爱的少女的形象。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美丽动人。 下片侧重于动态的摩画,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 这首词在艺术性。 3.吃饭不说话的诗句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虽然是吃粗米饭蔬菜汤,也一定先要祭一祭,一定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严肃。席子摆放不端正,不要坐。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本乡的人们举行迎神赛会驱疫逐鬼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立在东面的台阶上。[孔子]托别人代为问候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时,要躬身下拜,拜两次,送走所托的人。供参考。 4.关于“说话”的诗句有哪些别有说话宋辛弃疾 《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周遮说话长 《老戒》唐代:白居易要说话、都无计 《惜奴娇》宋代:蔡伸又撞着个魔头来说话 《月上海棠 呜鹤余音卷二》元 刘铁冠 莫道官家难说话 《金粉泪(56首)》陈独秀不可共不晓事人说话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 释正觉可说话人能几辈 《苦雨督鹾课甚迫》宋 宋伯仁 雪窦与么说话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宋 释智朋可说话人能几辈 《苦雨督鹾课甚迫》宋 宋伯仁只知闲说话 《每度过东街》宋 邵雍少林何曾说话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 释正觉说话,唐、宋时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专称,相当于近世的说书。 说话伎艺繁荣兴盛于两宋时代。 与南宋同时,北方的金朝也有不少说话艺人。 到了元明两代,说话伎艺仍很流行,但以讲史为最盛。 说话伎艺注重诗、词、赋赞的运用是受唐人的影响。 说话须凭口才,有的还要歌唱。"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造句 你会不会说话呀。 你看你刚刚说的什么话,多难听啊。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从他的说话上看出来的。 出门在外一定要学会怎么样说话,一切都要谨言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