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林庚《唐诗综论》的一些 急 帮吗回答下 谢谢中心论点:由草与柳意象来谈唐诗中“绿”与“青”的审美意义。 论证方法:举例子(例证法),如,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 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 对比论证,如: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分别出自贺知章的《咏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层次关系:分——总,先分说绿与青,最后总说俩者区别。 “绿”与“青”异同:1、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2、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2.为什么有的书下载不成首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目前在网络上能找到的电子书的各种格式吧。 1.TXT 我个人觉得这个格式是电子书的最好的格式,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看电子书的硬件,拥有这个格式的电子书都是最容易转换的,我转换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把各种电子书转换成为TXT的文本文件。当然,很多人也许喜欢网页那样可以有一个目录的格式,看个人习惯了。 2.HTML 这个格式是在网上看得最多的格式,超链接的模式让每本书分章分节看起来很舒服,要看第几章到目录去点点就可以了,在PPC上面可以直接用IE打开,我猜测PPC用户应该不会讨厌这种格式。可是在PALM的用户面前,这么多年都没有完美支持这种格式的软件,PALM用户只能使用各种不同的路子来将他进行转换,或者和我一样直接把它转换成为TXT。 最近我试用Webpro的时候发现这个软件可以打开HTML文件,其中的图形连接什么都还可以用,但是对于PALM来说太过巨大的这个软件加上他速度的超慢,我最后还是把它删掉了。3.EXE 也算是常见的电子书格式,一般是作为版权的需要将电子书做成这种不方便编辑的格式,不过在很多电子书的网站,你只能找得到这种格式。 这种电子书在PC上面可以直接阅读,在手持设备上就无能为力了。(我好像听说PPC上面有软件可以直接阅读EXE和CHM,希望清楚的高手给予说明)4.CHM HTML帮助文件格式,似乎是偶然的某一天有人发现这种格式很适合拿来做电子书,但它和EXE文件一样讨厌,同样不方便进行编辑,因此在很多电子书网站也可以看到这种格式。 这种格式在PC上面也是可以直接阅读的。5.PDF ADOBE公司的ADOBE ACROBAT READER使用的专门的格式,因为安全性强,内容不能被编辑,而且大多数格式转换到PDF都很方便,所以成为网络上官方发布文档的最喜欢的格式,见得比较多的是一些说明书,有一段时间网络上面很多电脑学习类书籍都是使用PDF文件格式的。 这种格式图文混排效果很好,在阅览器里面阅读就如同看一本书,可是想要完美转换图文到其他格式都相当困难,一直都没有见到比较好的工具。其格式英文书籍的在PALM上面可以用专门软件转换后阅读,目前还不支持中文书籍。 PDF文档最大的缺点就是文件很大,一本书在TXT格式下面可能只要几百K,成为这种格式,随便就上兆了。6.DOC Microsoft WORD的专有格式,当然是要用WORD打开了,相兼容的什么WPS,OPEN OFFICE应该也能打开,只不过排版或者字体上可能会有些出入。 DOC可以很容易转换成HTML和TXT,顶多就是丢失一些格式的信息,也算是比较开放的了。7.PDB/PRC 这两个就是PDA专用的格式了,主要是PALM先使用的,后来PPC通过相关软件也支持了这种格式的电子书。 8.CLF 这个格式问得不多,但是还是有人问,就在这里简单说说。这个是LISTPRO这个软件的专有格式,由于在PALM,PPC和PC上面都有这个软件,因此只要大家在自己机器上安装这个软件就可以阅读了。 至于这个格式的转换,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但我不熟悉,之后完善。9.其他 一些特别的格式,如超星电子图书馆的电子书,方正阅览器的电子书,XREADER等等,这几种格式目前只能使用提供的专门阅读器,也无法转换成为其他方便编辑的格式。 (在写这些期间,发现有软件名曰UnEBook,可以转换XREADER的EBX格式成为HTML,我试用一下效果很好,又一个格式被征服了:) 其中,XREADER的文件后缀一般是EBX,也有把阅读器直接打包在一起成为EXE文件的,文件大小略大于EBX格式。其阅读器下载地点如下: 超星电子图书馆的书籍后缀一般是PDG,阅读器下载地点如下: 在这里补充一点,在写该文期间,了解了一些PPC的内容,目前TXT,PDB,PRC,HTML,CHM,DOC等格式都可以完美阅读,PDF暂时还不完美,而PALM对HTML,CHM,PDF基本上无能为力(这里有人会提到一个软件REPLIGO,稍后提到),对于DOC现在有DOCUMENT TO GO可以支持了,可是总觉得支持的比较勉强。 好,现在我来谈谈怎么把格式都转换成为TXT吧。 首先,CHM和EXE先算做一类,这两种格式在之前有一些“E书伴侣”“Chm Decompiler”类型的软件,可以转换成为TXT或者HTML,但是这些软件仅仅对某种软件制作的EXE敏感,对用其他软件制作的EXE,就解不出来了。 或者看到某种格式就要用某个软件来转,实在是麻烦。不过这些问题都已经是过去时了,TOMPDA的GMX老大,写出了TL-PDB这个软件,这个软件支持几乎所有的EXE和CHM格式文件(除了上文提到的XREADER格式做成的EXE包),他截取的方法和其他直接转换的不同,但是有效,运行了TL-PDB之后,打开一个CHM或者EXE,就可以看到每个页面的上部就出现了CLIP TO TL-PDB,在它前面的那个框里面打勾,这个页面里面的所有文字都自动记录到TL-PDB的界面去了,然后另存为PDB或者TXT随便你了。 使用这个软件,基本上CHM和EXE文档就不成为问题了,不过每。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荆轲篇 《易水歌》就两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其他都是后人加进去的~!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全文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7 说《易水歌》 怎样鉴赏诗歌?作者在这里为我们作了示范。仔细阅读本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轻轻二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1 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2〔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河南北部)。称荆卿,又名庆卿。为燕太子丹客卿。受命赴秦刺秦王,事不成而被杀。《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将入秦,燕太子丹及众宾客白发冠而送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子。 4〔“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 5〔“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暮》诗句“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风急天高猿啸哀”〕唐代杜甫《登高》中的诗句。 6〔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汉古诗。 7〔专诸(?—公元前515年)〕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刺客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