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2.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春色浓艳而又意象凄迷的细雨尖风之夜。主要用烘托的手法。首句给诗篇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次句又为诗篇涂抹一层浓艳的色彩;末句把诗人的蜜意温情推向夜雨朦胧的楼阁之中,情意隐约,余味无穷。全诗以第三句为中心,靠上、下各句的烘托,成为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作品。 2.本诗通篇写景,景中见意,篇内有人。字里行间浮现着留连怅惘之情,隐藏着温馨缠绵之事。第三句是一个点破诗题、透露全诗消息的关键句。时已“夜深”,又在“烟雨中”,不会有人在“为秋千戏”。而诗人为什么对空悬在那里的秋千索有特殊的感情并选定它作为描写的对象呢?看来,诗人曾为“纤手”所握,不禁想起日间荡秋千的场面和荡秋千的人。 (主观题意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