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元)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实写2分、虚写2分;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1分,没有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2。 相同点:①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②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相同点3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不同点: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而苏词抒发自己的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不同点3分。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1。试题分析: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不仅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抚今追昔,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如此一来,下文追述历史上的连年战乱也就顺利成章了。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避暑离宫”前边加上“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本题可据此概括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要分析两词的异同点,需要结合词句内容及主旨,联系写作背景等加以分析即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课内篇目,学生了解较多,而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二词都表示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等,二词的不同点较易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复” 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2)诗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2、诗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意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b【答案】【小题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2分);“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1分)。 【小题1】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3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3分)【答案解析】【小题1】这首小词中没有提及所咏为何花。 在周密所编《绝妙好词》中,题作「海棠为风雨所损」,由此可知,这里所咏花为海棠花。词的上阕写海棠花盛开。 第一句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海棠花的花瓣。第二句以中景镜头的方式,描写海棠花的繁盛。 近看只见片片花瓣,远看方见繁花点点,两种不同的视角将海棠花的韵意态毕现出来。「轻」、「小」两个字,写尽了海棠的娇媚玲珑、逗人怜爱之态,而这正是天公赋与的自然之美。 「巧」字总结了海棠花的美态和生气。【小题1】下阕海棠花被风雨吹落,以「朝」、「暮」对照,「繁」、「小」相比,写出天公无情,也流露出词人隐隐的伤感,一个「了」字,写尽花的可悲结局。 整首词用词精巧,用语浅显却意味悠长。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蝶恋花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堕花(落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必须要有“落”、“老”、“开过花”等字眼,如只答“花”、“柳”、“樱桃”,无法表现暮春特点,只得1分)2。点”或“破”;遥看青山,高耸入云,云端之上,山峰就像一个小点(描述画面1分),“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扣住景物特点分析1分)。 3。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或答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友人,而是运用曲笔的手法,委婉曲折地写朋友的境况(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1。 试题分析:此题回答较为容易,只需把词的上片翻译出来,即可找出景物来,诸如“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一句中的“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据此回答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本题结合词句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 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 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召,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 “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 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答案】20.①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分)②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 (其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21.拟人。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分)或:比喻。 (1分)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分) (拟人和比喻任意选择一个作答,共3分。) 【解析】20.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实质考查对上下片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时抓住词上片“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与下片“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来概括即可;第二问考查词人感情,抓住题目“寄参寥子”再根据词的内容,不难揣摩出珍惜友情与对往昔的留恋之情,根据下片“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可揣摩出归隐超脱的心志。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 根据“有情”与“无情”很容易判断出拟人,而比喻手法较难理解,所以答题时可优先选拟人,以便迅速完成答题。具体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