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对海子诗歌的评价

1.对诗人海子的评价

神话诗人——海子 罗明誉 死是一门艺术, 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 美) 西尔维娅·普拉 (一) 十九世纪末叶以降,诗人为形而上的原因自杀已成为西方思想界中的一个恒常的主题。

无论是特拉克还是杰克·伦敦,无论是叶赛宁还是马雅可夫斯基,每个诗人个体生命的毁灭都会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巨大而长久的震动。“诗是一种精神”,因而诗人的死亡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

所以诗人之死总是格外引人关切。 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诗人的自杀也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恒常历史现象。

首例发生在1 9 8 7 年春天,青年女诗人蝌蝌在自己的床上割断了大腿的静脉血管;1 9 8 9 年春天,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海子将自己纯洁的身体横在铁轨上,被呼啸而过的列车截为两段;4 9 天后,他的北大同窗诗友,另一杰出的青年诗人骆一禾由于长期劳累,脑血管大面积出血,一头栽在广场上;其后不久,又一位北大出身的诗才出从的青年诗人戈麦纵身跳入了清华园的池水之中;此外还有顾城…… 这其中,被誉为“诗坛怪杰”的先锋诗人海子,无论其人还是其诗,都是最为引人关注和最具意义的一位。 (二) 海子,原名查海生,1 9 6 4 年5 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

青少年时代的海子就一直生活在安徽安床的农村。1 9 7 9 年,1 5 岁时,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

1 9 8 3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在哲学教授教研室任教,先后给学生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等课程。

他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他的美学课,据说他在举例说明想象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由于他是一位诗人,他的学生便要他每节下课前的1 0 分钟朗诵自己的诗作。 海子的诗歌创作是从1 9 8 2 年,也就是他上大学三年级时开始的。

在从1 9 8 2 ~1 9 8 9 年短短的七年文学创作中,他给我们留下了近2 0 0 万字的诗作、剧本(诗剧)小说和论文。 当1 9 8 9 年3 月2 6 日下午5 点3 0 分,在出海关和龙家营之间的一段慢车道上卧轨身亡,其时他才2 5 岁,他带在身边的遗书上只有九个字: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带在身边的还有四本书(《新旧约金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和一个桔子。

这里之所以要提到桔子,是因为我以为这诗人的桔子具有某种象征意味或特殊内涵,尽管我不能理解! 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 海子在乡村一共生活了1 5 年,他曾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 5 年,但是,他末及写满1 5 年便过早地离去了,可就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他却给中国的农业诗歌带来了一次回光返照。

海子是一个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同时,作为诗人他又具有了敏感、易于受害的共性和迷恋于荒凉的泥土的特性。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光辉的事物,这种关心和坚信,正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业。

海子的诗歌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声,而他诗歌的内容在时空上的跨度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三) 海子作为一位当代先锋诗人,其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诗歌,而诗歌主要成就和贡献在于他的浪漫主义抒情和史诗式的长诗。

不过,要深入谈论海子的其人其诗,以及他作为一个象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这里,我只能肤浅地谈一谈海子诗歌上的独创性和他的诗为一种精神的伟大性。

讲到他的独创,就要讲到由“麦”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语素组合而成的“麦地”、“麦子”等独特的语词。而讲到了麦子,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向日葵。

张承志在《金牧场》里写到:“向日蔡是平民之花,……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欧世界和美术界就一直对向日葵寄托了一种神圣的情思。‘向日葵’的含义中对‘崇高者的家’。”

这里的崇高者应该是广泛意义上的大地主人(平民)。可以说凡·高眼中看到的向日葵,自凡·高后一直是西欧诗歌的一种思想假借和依傍,也就是说,西欧诗人所要表达的一切对大地(西欧大地)的情思都是以向日葵作为一个媒介和归宿的合体,向日葵这三个平凡的语素组成的语词所固有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蕴涵着西欧诗人对大地的所有感情。

可是若干年来,我们中国的诗人也一直跟在凡·高身后高唱向日葵,“错把他乡认故乡”,误以为他乡的向日葵(也可能是长在中国,但其内蕴却是属于他乡的)里也会有中国大地的无情思。这一直妨碍着我们自己诗歌经典的产生。

就是海子、络一禾等少数优秀诗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重新进入中国文化的源头,并由海子骆一禾最先发现并说出中国自己的“向日葵”——麦子。麦子之于中国正如向日葵之于欧洲。

海子对中国诗坛的贡献由此可见。 麦子虽是如此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作的精品。

由麦子这个词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的意象系统,几乎囊括了中国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海子的短诗《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

2.关于海子的评价

我们从海子的诗中可以读出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所有这些已容不下更多的思想和真理。然而诗人率真的情怀并未损害优秀诗歌所必须具备的语言的节制和锻打。

诗人海子生活在童话的国度,天堂的意象扎根于海子的心灵。但是城市流浪者的形象、脆弱而敏感的心灵、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筑成了诗人极为忧郁的品格。在诗人诗歌当中,处处充满了诸如死亡、黑色、黑夜、悲伤、银红的落日、无限漫长的黄昏等意象。也正是在这些紫色的字眼当中我们发现了海子诗中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屏弃与蔑视。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中奔腾着运行不息的地火,热情着读者的心灵,激动着所有的第一人称。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可以感觉热腾腾地生命的气息,人的存在 。

3.关于海子的评价

人物评价 1、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

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2、姜冰: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

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 可诗人海子在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

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 3、严杰夫(书评人):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4、严彬拉夫(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因为海子,我认为自己并没有死掉的资格,我还没有像他那样,写出很牛的诗来,穿上昨天的旧衣服,横心朝向火车。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扩展资料:创作特点 1、诗歌风格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

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

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

2、长诗特点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

这些生命无素潜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

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

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

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动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

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海子。

4.怎样评价海子的诗

明丽的画,空灵的心 ——读海子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刘真福 海子(1964-1989),本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尽。

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他自认为主要擅长写长诗,但他的众多的抒情短诗也斐然成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共三章。

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幅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 劈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我们姑且视动作为意象),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

大海对海子既陌生(他出生、成长、读书、工作,都远离大海),又极有诱惑力(他有许多诗都写到大海)。在这首诗创造“大海”的意象,透露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

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在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蛰居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

他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海边。他想望平凡生活,又不“和其光,同其尘”,而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

然而这种生活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在独居一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或许今天过得有些暗淡?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在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

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写诗一向是很“自我”的,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如《黎明和黄昏》中说“那是诗人孤独的王座”,《秋》中说“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不过这首诗显示出诗人走出狭小的“自我”,走向广大的社会的意向。这两章由描绘意象转为抒发情感,而且由写个人化情感转为社会人情感,进一步肯定世俗生活,但是新的眼光和立场来看待和肯定世俗生活。

第二章抒发的是亲情,第三章抒发的是友情。从第二章到第三章,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

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是总括性的,“尘世”二字透露诗人此时此地对于“幸福”的理解。两章四次提到“幸福”,这“幸福”不仅属于海子,更属于全社会的人,表明海子内心此时洋溢着博爱、泛爱之情。

然而细察之下,会发觉海子对尘世幸福的“热爱”是有限的。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

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有人分析海子说:“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强悍的第二自我的长时间的冲突,使他的诗一再出现雅各森布所说的‘对称’。”

所谓“对称”,无非指二重人格。也就是说,体现出外弱而内强的特点:诗之表有柔弱的外象,“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词情轻柔而清淡,此诗之婉约风派者也;然而诗之心也有强悍的本质,言词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崇高、骄傲的心,“只愿面朝大海”,让人们看到海边站立着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那是自封王者的形象。

这种二重人格还可细分出:对众人和世俗生活的亲近与排拒,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喜悦与悲忧,在文情表现上的直致与含蓄……作进一步提炼,大约有三重意识: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这三重意识排在一起不太“和谐”,正好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另外,这首诗的审美意象也很值得品味一番。这首诗的意象并不多,这就是海子诗的特有风格:意象单纯而。

5.如何评价海子在诗歌中的地位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这些生命无素潜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动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

原始的主体力量的流动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贵的文化,造就了史诗、悲剧和建筑。海子的诗自觉地承受了这一实体的命运,这一命运以太阳为象征。他的诗表达不是个体对这一原始本体的追求,不是对文化的历史性起源的再造,而是本身作为主体的行动,歌唱,燃烧。在这样一个本体焚烧的世界,现代世界的人与世界,精神与自然的紧张第一次得到和解。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复活。天空和河流绽露出亲切的微笑,仿佛庆祝人类浪子的回归。

呈现在海子诗中的世界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它是原始生命通过人类的语言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它顽强地群临于这个世界之上。它的光芒照见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和黑暗。这种创造正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因此,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主观抒情,不是自我陶醉,甚至不是心情,感性和性灵的体现和表达。海子明确地表示“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这不是为了逃避现代主义者的指责,而是表明他的诗与通常的抒情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海子诗中的抒情因素不是自我的抒发,而是实体的歌唱。海子谈到一种“热爱景色”的抒情诗人,他们把宇宙当作庙堂。他所挚爱的梵高和荷尔德林是这一类诗人的典范。

海子的浪漫精神不是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简单复归,更不是中国传统的庄禅之道的发扬,而是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扬弃。

在现代主义者眼中,土地已经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肤浅的,永不餍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出自主体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实、而是出自贫乏。导致土地丧失的是启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义之斧砍斫生命之树。原始的生命蜕化为文明的形式。现代主义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壳,拼命镌刻诗歌。因而构成现代主义诗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创造的盲目。后现代主义者明确表示对诗歌精神和创造主体的抛弃,于是现代主义以最后的一跃,也耗尽了自己最后可能。对于表象和修辞的过分热爱是一种文明走向没落的征象。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超然和冷漠正是这样一种没落的情绪。海子不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相反,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辨,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

6.海子诗点评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尽管海子不喜欢人们把他看作一位抒情诗人,但恐怕海子自己都会沮丧地承认,他的确只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我们会发现,海子说得很诚实: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我们看到的是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7.对于海子的诗,现在都有什么看法

我读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几乎和每个读海子的诗的人一样,我最先读到的也是这一首。

最初接受海子是在高一,在高中课本上我读到了他的这首诗。当时也并没有什么大的感触,只是感觉文字很清新,意境也营造的也不错。

高二的时候,《语文报》的一期上有一个专版,写的就是海子和他的诗。那次我读了他的好几首作品,其中有《亚洲铜》《重建家园》《秋》,当然还有他的那首《春暖花开》,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喜欢海子,喜欢海子的诗。

高三的生活,所有的人都是可以理解。我不得不放弃了很多,其中就包括诗歌。

大学,我又重新拾起诗歌,重新去读海子和他的诗。所幸同班有位兄弟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诗人。

他的几本诗集,《海子的诗》《顾城的诗《北岛诗选》《王寅的诗》《新朦胧诗选》以及几本关于诗评的书,他自己还写了很多诗。 我就先借了他的《海子的诗》,这本诗集共收录了他的一百六十多首短诗。

他的短诗相对他的长诗来说,流传的更广,更具有影响力。海子自己也说过,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有一种刀劈斧砍的力量,也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他那短暂的一生中的热爱和痛惜。

我喜欢他的作品,若非要说出那首是我最喜欢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祖国,(或以梦为马)》。在这首诗中,海子道出了一个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诗歌的疯狂追求,而且还把这种热爱和追求描写得淋漓尽致。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 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 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 ————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 他的诗总能给人一种很飘逸很洒脱的感觉。这个世界就是他的诗歌王国,在他的王国里,只有这个头戴王冠的国王和他的子民:太阳、麦子、草原、村庄。

让我们通过他的诗来看看这位国王。 “坐在天堂 坐在天梯上 看着这一片草原 属于哪一个国王 多少马 多少羊 多少金头箭壶 多少望不到边的金帐 如此荒凉 将我的夜歌歌唱” 除了国王,有时他又似乎是一个浪子,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身一个人流浪在城市,流浪在草原,流浪在别人无法为之命名的地方。 “我是浪子 我戴着海浪的帽子 我戴着飘泊的屋顶 灯火熄灭了我 家乡赶走了 来到酒馆和城市” 他的诗有时也能给我们一种很沉重的历史感,揭示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有沉重。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那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岁月呵 岁月” “老英雄 走上前来 抱住那光棍 坐在黄昏 歌唱江山 布满眼泪” 总之,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他的绝大部分短诗作品在诗艺上是无可挑剔的。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方式,它们是自足和卓有成效的。”

诗歌,可以给你带来欢乐、思考和解脱,也可以给你带走什么,例如,烦恼和幼稚,当然也可以是生命。诗歌有没有给海子带来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但我们却知道,诗歌带走了他的生命,也许是他想把诗歌带走。

一个追求自由和永恒的诗人,这就是我所读出的海子。

8.“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诗评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自从我在一些论坛里转贴了刘大生先生的一个帖子《病句走大运——从海子的自杀说起》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更不少。尽管在“推荐人语”里我一再申明,只是针对目前诗坛存在的一些现象的,并不表示对海子其人其诗的全面评价,但愤愤不平者依然不少。

可惜,那些跟帖里大多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与空洞的表态,较少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 倒是个别人的提醒打动了我,他们说“既然你没有读过海子的诗?为什么要转这种缺乏起码判断力的帖子?”。

首先,我并不认为刘先生说的全无道理,我们应该允许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即使我完全不同意刘先生的看法,只要他的观点新奇有趣、与众不同,我可能也会转他的帖子的。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 其次,海子的诗此前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读过。

我喜欢逛书店,海子的诗我是翻过几次的,一些评论他的文章我也是看过的,但都没有引起我对他太大的兴趣。对于一些人称他为“天才”、“大诗人”,甚至对他的自杀也推崇备至,我颇不以为然

这也是我推荐刘大生的帖子的另一个原因,我希望破破这种盲目炒作的气氛。 这几天我抽空从网上读了不少海子的诗作,也认真研究了一些人对他的评价。

我本不想在海子身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我觉得有点可惜。但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还是打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一篇他的代表作来分析一下,写一篇短文,作为对那些支持我和反对我的诗友的回答。

找哪一首呢?他的长诗是不能找的了,不但读起来挺费神,评起来也不是一、两千字的短文所能做到的。除非是那些空对空的议论。

还是找首短诗吧,而且还必须是公认的代表作。如果我找一首他写得并不怎么好的诗批评一番,显得不怎么公道。

于是我自然而然想到了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不仅是海子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首诗,而且听说还收进了中学课本,意味着得到了较多的公认。

因此说它代表了海子的诗歌水平应该不为过分吧?在我自己读过的海子的诗歌中,我也以为是最好的一首。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这几句诗表达了海子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语言平易、朴实,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只是为什么要“从明天起”呢?我的理解与刘大生先生不同,我以为之所以要从“明天”起,就意味着诗人对“昨天”和“今天”是不满意的,他的感觉是不幸福的。

因此他才希望“从明天开始,作一个幸福的人”。 诗人生前的朋友告诉我们,海子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生活贫困,不会自理,“连自行车也不会骑”,几次恋爱都不成功。

因此他完全有理由感到不幸福。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使他向精神世界逃逸,诗歌成了他唯一的避难所,海子实际上是一个活在虚幻世界的人。

我这样说,并不是贬低海子,很多诗人都是这样的。比如美国十九世纪的大诗人狄金森,一生足不出户、终老独身,现实生活也不幸福,却给世界留下了上千首佳作。

这样的人也有可能成为了不起的诗人的。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一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诗人是否真的想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从虚幻的精神世界回归世俗的现实生活呢?其实不是。你看,“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诗人心目中的世俗生活与当时他周围的实际生活有多大的差别呀!在诗人的潜意识里,他想要的“幸福”生活实际上是一种与众不同、离群索居的隐士生活。

这使我想起了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不过梭罗的隐居更多的是反抗,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海子的“隐居”仍然是逃避,难免有些消极。 第二节诗又回到了世俗的话题,表现了诗人希望恢复往日的亲情,但“幸福”只是“闪电”,说明诗人也意识到,那种想象的幸福其实也是短暂的。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一段是受到许多人交口称赞的地方,认为表现了诗人的“博爱”胸怀,但如果结合下一句来看“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意思就不同了。请注意诗人的用词:“尘世”、“只愿”。

言下之意,让你们去享受“尘世”的幸福吧,我还是“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点遗世独立、孤高自持的味道。一方面对“陌生人”表达真诚的祝愿,一方面又不愿与他们为伍,你看海子有多么矛盾! 平心而论,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语言平易、朴实;意象单纯、明净;内涵也比较丰富。但思想却是矛盾的、复杂的。

既有对世俗幸福的向往,又有不愿与众人混同的清高。海子其实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缠着他,毒蛇似地咬噬着他,使他难以摆脱。写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