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葭是最早一部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2.诗经 泮水 翻译与赏析《泮水》是《诗经》里面《颂·鲁颂》中的一首古典诗歌。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孙鑛评此诗云:“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 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此;但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本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3.诗经里总提到淇水,有什么象征吗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中间、开头和结尾三次提到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 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关联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 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体现了《氓》在结构上的成熟,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诗经·氓》,淇水一共写了3次,代表3个意思。 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也反应姑娘对这位小伙子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 第二次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应该是回忆嫁时的情景,也以打湿裙裾喻自己的择婿不慎。第三次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一个比喻的用法。 “泮”通“畔”淇水和隰水都很广阔,但是它们都有尽头,喻示做什么都要有个限度。 4.诗经中的淇水汤汤指的是哪里《氓》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谁能翻译《诗经·小雅·沔水》原文】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1。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2。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3。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4?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5。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6。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7。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8。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9?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10。 【注释】 1、沔(音免miǎn):水涨满的样子。朝宗于海:以百川归东海喻百官拜天子。 2、鴥(音玉yù):鸟疾飞的样子。隼:鹘,鹰类。 3、邦人:国人。 4、念乱:考虑祸乱。 5、汤汤(音商shāng):《郑笺》:“汤汤,波流盛貌。” 6、不迹:不遵循法则办事。《毛传》:“不迹,不循道也。”载起载行:《集传》:“言忧念之深,不惶宁处也。” 7、弭(音米mǐ):停止,消除。 8、率:沿,《郑笺》:“率,循也。” 9、讹言:谣言,《郑笺》:“讹,伪也。”惩:《毛传》:“惩,止也。” 10、敬:同儆,警戒。《释名?释言语》:“敬,警也。恒自肃警也。” 【译文】 漫漫水流向东方,百川汇聚入海洋。 鹞子展翅疾又急,时而停落时而翔。 可叹同姓诸兄弟,还有国人和朋友。 没人肯把祸乱想,试问谁人无爹娘? 漫漫水流向东方,浩浩荡荡入海洋。 鹰隼展翅疾又急,时而低飞时上翔。 想起做事不正道,行坐不安心里慌。 满怀惆怅多忧伤,哪能随便把它忘。 鹞子展翅疾又轻,掠过平地向山陵。 民间谣言纷纷起,为啥没人去澄清。 望我朋友要警惕,谗言兴起要小心。 6.简述《诗经・蒹葭》诗中"伊人”的形象意义诗中一直没有出现伊人的具体形象,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伊人,诗歌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产生了更多的审美情趣,也带给读者更多的美感。 当然更进一步地说这种“伊人”可能是象征着一种难以达到的人生目标,尽管你苦苦追寻,但它却总是遥不可及,这也就表现出东周时期诗人对人生意义思考的朴素观念 诗经.蒹葭》历来被世人认为是情爱诗的典范,关于诗中“伊人”形象的分析也是众说纷纭。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首待字闺中的女子求偶情诗,“伊人”是想象中的男性形象。 诗经·蒹葭》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古老最著名的爱情诗之一,对于它的研究,向来众说纷纭。古文经学家认为这是“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汉代郑玄、清代魏源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学说。也有许多学者对这种深求微言大义的说法提出反驳。朱熹在《诗集传》指出:“言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