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乔的诗《书边事》中“征人倚戍楼”的上一句征人倚戍楼的上一句是调角断清秋。 书 边 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白话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创作背景: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大中十一年(857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此诗大约创作于上述情况之后。 《书边事》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描写了宁静的边塞,一片没有战事安宁的景象,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写景抒情,别具一格。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2.百花冢里张乔的诗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媲美梁祝的故事,广州的一位音乐人被它所感动,最近写成了一首粤语歌《百花冢》.百花冢歌词: 香草芬芳细柳汲烟雨, 吞声话别再也难留住。 未嫁书生先去, 妾襟沾眼泪, 从来自古美丽叹留怨诗几句。 西风吹熄了祭烛几对, 卿卿渐渐淡淡成明月。 又见百花冢处, 鲜花笑婵娟, 从来情深有憾到头铭碑一处。 恨寸寸,梦远远,艳压百花终会倦, 乔阳二君也许他生轮回续愿。 情寸寸,魂远远,未怕此生终弃乱(P2:绝了此生终眷恋) 羊城夜深处汝人孤枕缱绻。 朗诵(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 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MP3下载地址: /mp3/baihuazhong.w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