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原文】 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传2)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 :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 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 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 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读解】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 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 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 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 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大一大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 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 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 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 《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 “澡身而浴德”,说到底,也就是**所一再强调的”加强思想 革命化”。 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 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所以,你不仅可以像商汤王 一样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 成为你的座右铭。 2.“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的白话文意思是什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是文王昭告天下的话,文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原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付与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这句诗蕴涵丰富的哲理,历来被儒家经典所推崇,从其引申发展而来的《易传》“刚健日新”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语出司空图《诗品·纤秾》,原句:“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大意是:“如纹理鲜明的流水,如韶华茂盛的春色。如深曲幽静的山谷,遥见艳光四映的美人走过。如碧桃挂满树枝,如风水相映的水边旭日相照。如深幽的小路柳树成阴。如飞动的莺雀群集在一起唱和飞舞。乘兴构思越深入,学识和思考达到的境界越真实。如此即便未达到纤益求纤,浓益求浓,其境界光景常新,与古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了。”这里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也即推陈出新意。 3.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蕴涵丰富的哲理,引起古代先哲的高度重视。儒家经典"四书"中有两书就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大学》还引经据典,进一步发挥指出,早在商汤时期,"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示出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尚书.康浩》篇云:"作新民",强调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而后,《易传》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哲理概括。《易传.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富有之谓人业,日新之谓盛得,生生之谓易。"这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理论纲要:道是由一阴一阳运动体现的它们相互交合易转,形成生生不已的人化过程,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盛德人业兴焉。张岱年承接《易传》思想,给出了一个更为直截了当的转语。他说:"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万物生生不息。'生'即是创,'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的不断代替旧的,新旧交替,继续不己,这就是生生,这就是易。"冯友兰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并认为"这四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 4.温总理提到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很重视两句话,一是来自《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另一是来自《诗品》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诗经·大雅·文王》,这首诗相传为周公颂扬文王并深戒成王之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诗的第三四句。意为:周国虽是古老之邦,它却受命变法,锐意创新。 唐人司空图《诗品·纤秾》,所谓“纤秾”,就指细腻、艳丽、优美的艺术风格,全文如下——“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前八句描绘了四幅画面,让人们领略纤秾之美。后四句谈诗人创造纤秾美的路径:就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认识其面貌和精神之真髓,才能继承传统,立足创新。 **所重视的两句诗,关键词就是“维新”和“为新”,但他也充分注意到在“旧邦”“与古”传统基础上,如何开拓未来的问题。 5.“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的意思是: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出处:《诗经·大雅·文王》——西周·周公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的出处:《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诗经·大雅·文王》原文: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二十四诗品》原文: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诗经·大雅·文王》译文: 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二十四诗品》译文: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扩展资料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是一首政治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 朱熹认为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旦。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 通篇用“赋”的手法,歌颂周文王受命于天建立周邦的功绩,叙述商周兴亡隆替的道理,告诫勉励周成王及后世君王应顺应天命施行德政,反复叮咛告诫周朝臣子及殷商归周诸臣要顺应天命效忠周朝,情意十分恳切。 此诗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纤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6.“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什么意思周国虽是一个古老的诸候国,但由于文王秉承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它终能自我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是文王昭告天下的话,文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原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付与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这句诗蕴涵丰富的哲理,历来被儒家经典所推崇,从其引申发展而来的《易传》“刚健日新”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