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白石道人歌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宋词乐谱。 《白石道人歌曲》 一称《白石词》,是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古代词曲谱集。共6卷,别集1卷。书中收有祀神曲《 越九歌 》 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 其中《越九歌》旁缀律吕字谱,已标明不同音高;词调是用工尺旁谱,流传中多有讹误之处,后辈研究者对此看法不一;琴曲《古怨》是减字谱,可弹奏。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2.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白石道人歌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宋词乐谱。 《白石道人歌曲》 一称《白石词》,是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古代词曲谱集。共6卷,别集1卷。 书中收有祀神曲《 越九歌 》 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 其中《越九歌》旁缀律吕字谱,已标明不同音高;词调是用工尺旁谱,流传中多有讹误之处,后辈研究者对此看法不一;琴曲《古怨》是减字谱,可弹奏。 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3.谁知道所有宋词的曲谱宋词创作时必须按谱制词,也叫填词,属于一种严格的歌唱文学。 到了北宋柳永,周邦彦,苏东坡 时代,原有曲调已无法适应新词的内涵,依古乐翻新调成了当时的潮流。苏东坡作为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更是醉心音律,自作词谱。 一时间有新词便有新曲,优秀的词作家纷纷成为了曲作家。这 时的宋词已达到文字和音乐的高度协调,走向了自己的最高境界。 但遗憾的是这种境界由于古代记谱方法的简略和粗糙使我们很难领略到了。 那时的记谱方法是从唐代的文字谱转变而来的工尺谱。 这种工尺谱没有为一拍中各音的时值标出明 确的符号,也没有为半音的表达及每拍中细微节奏的变化有过什么设想,它为之服务的对象全是有演唱经验的 “善唱者” ,而不是一般的人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尺谱对曲调基本上只起到辅助 ,参考,备忘的作用,相当于舞台后的提词人而已。 想靠这种提词形式把千年后的我们引入原腔原调的宋词天地几乎是异想天开了。 没有了原曲调的宋词实际上是一种不完整的文学艺术,不是唱而是用普通话去朗诵宋词永远无法完 整的体验到它的意境。 于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现代曲作家开始为宋词谱曲,想当然的给宋词加上一些音符,再交给那些不知宋词为何物的嗓子摇头晃脑地将其唱出来,这就是更低劣的一种表现了 。常识告诉我们,每种艺术的产生都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文化氛围,远离了特定的背景和氛围,这种艺术就成为了历史。 宋词的曲谱早已成为了历史,我们只能在残页碎纸中去苦苦寻找, 找不到就老老实实在长短句的朗诵中去体验残缺的美。 古音律学者邰五遥先生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专攻宋词古韵,为躲开人世间形形色色的干扰,为寻 求宋词中常有的意境,先生携古谱一箱,古琴一张,长箫一根,远遁山林。 朝看晨雾浮溪,翠鸟翻翅,暮观银勾悬空,松涛入窗。历三十年逐字推敲,经九千日琴箫相和,终云破雾开,得一隙可进 也。 邰先生自叹云:虽得一隙可进却并不十分清晰,一是原谱细微处的变化依然难以捕捉,二是调式不能确定,三是节奏在古谱中找不到准确线索。 这里发表的是邰先生破译的宋词古谱中的四首,全为简谱,仅体现主旋律,缺少的常规标记是无法 破译的地方,每拍中各音的时值肯定与古曲有出入。 我们将密切关注邰先生在宋词古韵破译方面的收获,随时向读者介绍邰先生的研究成果。 4.【简谱起源于哪个国家简谱属于数字谱,五线谱属于符号谱简谱:简谱由18世纪法国的大思想家卢梭首开其端,后经葛林、巴丽、谢威三人加以改进完成.亚洲地区简谱最早流行于日本,传入中国后,有经我国音乐工作者不断改进而被广泛使用.因此,简谱又称作葛巴谢谱式,简称谢氏谱式.由于简谱是用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记录音得高低的,所以,简谱也称作数字谱. 五线谱起源于德国,五线谱通过采用不同的谱表和音符在谱表上所处的不同位置表示音的高低;采用不同形状的符号表示音的长短;采用相对稳定的文字、符号表示音的强弱、快慢等,由此,使五线谱的记谱更加细致、全面、准确,形成了稳定有效完整的记谱体系,因此,人们称五线谱为正谱.16世纪发明了加线,曾出现过用六条线、七条线谱表记谱的情况,但未被推广.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1713年的《律吕正传》续编中的记载.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教士到中国传教,新学的兴办和学堂乐歌的开设,五线谱在中国才逐渐流传. 中国留传下来最早的乐谱是南北朝时代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 早期的乐谱为文字谱,将指法详细地以文字叙述.后来为了简化记录方法,唐朝后期出现了减字谱,记录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敦煌的莫高窟收藏了不少唐宋以来的乐谱,其中包括不少琵琶乐谱.宋代的姜白石道人歌曲出现了记录音高的俗字谱,证明当时的宋词是可以歌唱的.明清两代的戏曲,包括昆剧、京剧、粤剧以及当时不少器乐曲都应用了工尺谱.潮州音乐有其独特的二四谱. 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