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白绫的诗词一束白绫舞长天,大唐成败论千年,古今帝王今何在?都为红颜失江山?爱如砒霜 情似白绫 意若鹤顶 欲为罂粟 一笑一颦 一怒一哀 碎人心魂 四目相对 寤寐求之 殊为 梦里看花 虽生犹死 笔完墨尽 梦终须醒 邀君望月 岂不知生死飘零 倒不如 早盘髻插簪 长倚青灯伴佛旁 泪盈终生 血洒盘铜 报以前世之孽 待 泪化之 血化之 前夕公子满鬓白 却料红颜已成灰 百丈白绫飘缈间,宛如仙女舞翩跹。 久居深阁未曾识,愧煞当年李谪仙。一掊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鞋儿白绫高底,步香尘偏衬登踏。 2.蓝天白云的诗句1、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山中连鸟都飞跑了,孤零零的白云也不停留,独自飘走了。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我们互相看着谁也不厌弃谁。是啊,鸟儿飞走了,白云也飘走了,在这里只有敬亭山了解我的心情啊。 3、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译文: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 3.求描写蓝天白云的诗句仰望蓝天大多有白云陪衬,那些变幻莫测的云,或流动,或停驻,有意无意地为蓝天添了装饰;平视蓝天则是一望无际的素面,满眼都湛蓝或者蔚蓝的颜色。在这样的时刻,除了纯净和安祥,你几乎再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 青山,白云,还有那追逐嬉戏的林间小鸟,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水墨丹青 云 云絮 许多云絮低低地降落,把几个最高的山巅笼罩起来,似乎给它们披上了几片白色的轻沙。 顾工《金君玛梅》 云层 他登上飞机的时候,机场上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阴沉沉的,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而现在,阳光已在飞机的金属躯体内耀眼地照射着。云层低低地停留在机舱的下方,好像无数石灰小丘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荒原。高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的明净而清澈,仿佛使人觉得蓝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 (保加利亚)帕·维任诺夫《夜弛白马》 云彩 好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以不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揭示出大自然难能诉诸文字的深刻内涵。那绯红,以牧歌般的轻快,写出青春的壮丽;那乳白,则象征着爱情、友谊的纯洁和美好;那铅灰,暗示的是沉甸甸的命运基调,向人们宣告,只有抗争才能进取;那墨黑和青紫,则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了生命的博大深沉。 4.有关吕布的诗句器宇轩昻七尺汉,剑眉虎目胜潘安。 自幼习武艺精湛。博得勇名宇内冠。 千军万马一将在,探囊取物有何难?良驹赤兔添虎翼,方天画戟丧敌胆。两马相交方悦死,手起戟落穆顺亡。 虎牢关前斩二将,何曾费力三两半?轻戟断臂武安国,豪勇骇退公孙瓒。睥睨四顾纵声笑:天下英雄皆枉然! 忽然一骑奔前来,丈八蛇矛燕人张。 圆睁环眼竖虎须,声若虎啸猛似狼。又有一将拍马至,红脸长须关云长。 青龙偃月刀挥舞,迅若春雷势难挡。枭雄刘备亦技痒,骤马跟上宝剑扬。 雌雄双股剑锋寒,所向披靡世无双。 好个温侯吕奉先,面无惧色心不慌。 横戟立马雄风展,怒目横眉傲气扬。桃园三英有何惧,单骑独战又何妨?丈八蛇矛不外是,青龙偃月挥刀迟。 雌雄双股若儿戏,卖履竖子何所狂? 四骑混战间,诸侯满脸惊骇颜。以一敌三无败象,温侯果然艺惊天! 连绵雄力有时尽,奉先自度势难赢。 虚晃一戟勒马归,改日当再会三英。赤兔蹄飞迅如风,扬起尘埃湮身影。 马中赤兔人吕布,自此一战传盛名! 二连环计 司徒王允有义女,小字闺名为貂蝉。生就倾国倾城姿,年仅二八风华年。 自幼知书晓伦理,常忧国事举维艰。当时董贼把朝政,举城洛阳迁长安。 一炬旧都成焦炭,哀鸿遍野民声怨。某夜貂蝉人难寐,空对圆月声声叹。 适逢王允无心眠,心忧国事后花园。寻声探问何事怨?始知义女有忠胆。 司徒感怀双目湿,心恨力薄除贼难。忽有一计上心来,又恐爱女心不愿。 貂蝉见父欲语迟,知有良策在胸间。连连催问表丹心,王允方始献“连环”。 语未毕时声哽咽,司徒老泪纵横弹。天下奇女数貂蝉,一片赤诚天可鉴。 愿将此身付狼噬,为救苍生心无怨。此时乌云半遮月,父女泪眼对泪眼。 美酒佳肴司徒府,王允宴请吕奉先。酒至半酣唤貂蝉,温侯惊为瑶池仙。 袅袅婷婷杨柳身,闭月羞花白玉颜。掩嘴一笑足倾城,羞煞昭君曾落雁。 轻移莲步把酒盏,送至奉先唇舌前。吕布双目睛不转,觑定貂蝉情迷乱。 自觉失态魂归还,面红耳赤心难安。貂蝉偷眼瞧奉先,俊秀威武英雄汉。 久闻温侯真豪杰,今日一见果非凡。忽然双颊浮红云,胸如鹿撞情难堪。 英雄美女正匹配,王允一根红线串:“愿将义女许将军,来日必向府中遣。”心花怒放奉先喜,貂蝉独自神黯然:将军开怀妾断肠,不为社稷为哪般? 自别司徒已十日,一心只待迎貂蝉。 全无动静吕布疑,造访王允问情原。云曰太师刚取归,改日自会予奉先。 满心欢喜候明日,毫无音耗四打探。却闻义父新纳妾,新人其名唤貂蝉。 三凤仪亭 飞马赶至董卓邸,奔入内堂里。探头卧室侧门外,窥见貂蝉沉鱼姿。 蹙眉低首愁满颜,清汤挂面鱼打梨。罗床红褥卧者谁?淫贼义父董太师。 一声低唤步房内,英雄无语悔恨迟。佳人悚然回头顾,两行清泪夺目急。 断肠人对断肠人,复有何言徒心泣。 咳嗽声响太师醒,瞥见两人双目湿。 暗起疑窦心诧异,故作笑颜唤义子:“此女乃汝新义母,问安过后可请辞。”一语碎却英雄心,淘天愤恨塞胸臆:老贼欺人实太甚,吕布与汝不两立! 自此父子心有隙,貌似相合神实离。 英雄多情苦无奈,可怜华发为相思。终日纵酒但求醉,醉去梦里见伊泣。 肝肠寸断心欲碎,醒来无奈空叹息。佳丽苦伴董贼眠,尚须强颜作欢喜。 夜半伤怀盈欲泣,犹恐出声醒太师。咫尺天涯相见难,见时无语泪流急。 偶遇府内凤仪亭,互诉衷肠相拥泣。 太师上朝此时归,撞见此景裂目眦。 拔剑上前喝逆子,语音未落青锋刺。温侯仓皇急躲避,无可奈何忍别离。 慌慌向南走,出得门来犹心悸。两眼回望董卓府,愤恨交加难自抑。 四弑董卓 王允私访吕奉先,晓以大义动之情:“将军武勇鬼神惊,诸侯改颜吕布名。缘何自贱认贼父,为虎作伥苦百姓?董贼久有不臣心,颠覆汉室势在行。 何苦为之效死命,惹来身后一骂名。况其强霸将军妻,丝毫不念父子情。 貂蝉尚陷囹圄里,日思夜盼见光明。不如除董扶社稷,留得美名照汗青!”吕布闻言拜稽首,茅塞顿开心如镜:“听君今日一席话,胜读往日十年经!乱臣贼子当诛尽,匡扶社稷理所应。 可恨失身事奸臣,蒙羞受辱此为因。当必悬崖知勒马,宝剑出鞘庙堂清!”当下两人共盟誓,不除董贼志不停。 汉臣黄琬士孙瑞,皆乃忠君爱国卿。积怨董贼非一日,久有除董兴汉心。 众人齐聚司徒府,同商大事计谋定。将欲托言帝禅位,诱董入朝殿前行,朝门暗伏铁甲兵,趁便齐出丧贼命。 惜哉尚欠善言人,堪诳董卓瓮中进。吕布同乡李肃者,素有三寸巧舌名。 尝说奉先投董卓,口若悬河动人听。久不擢官不得意,心中常自愤不平。 王允邀之共大计,恃其诱董送性命。 翌日李肃见董卓,手持帝诏口称幸。 云曰献帝欲禅让,太师将继天子名。一番诈言甜如蜜,董贼闻罢且喜惊。 赶忙备车又备马,浩浩荡荡向殿行。窃思即将登大宝,车上欢喜马嘶鸣。 可笑不知赴黄泉,犹嫌车慢催马行。 果然不出众人计,千古奇功殿前竟。 父子操戈相煎急,朝中乌烟一旦清。人皆钦服“连环计”,驱虎吞狼福百姓。 谁闻夜夜人定时,总有佳人弹悲琴? 五鸳鸯聚 执手相携将可期,棒打鸳鸯生别离。劫波度尽重聚日,且喜且悲断肠时。 长安城外堳坞里,奇女泪流英雄泣。 良久收泪诉衷情,貂蝉忍悲杏口启。 5.搜集有关黑色,白色的诗句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6.关于棉布的诗词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乐府诗集》共收《子夜四时歌》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这里所选的是“夏歌”中的第七首。这首南朝乐府民歌,写思妇对客居异地的丈夫的怀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妇的辛苦与怨恨。 这位思妇,显然也是个丝妇,她辛辛苦苦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而她却所获甚微,“犹苦身”。是谁掠夺了其劳动果实,诗中虽未明言直说,但我们不难想象得出这掠夺者当是彼时彼地的豪富。 思妇的劳动果实大都被剥夺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客居异乡的丈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全诗语言凝练,委婉含蓄,运用双关语也自然贴切,较能体现出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已有唐代诗人杜荀鹤“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与宋代诗人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怨恨不平,只是不似后者那般直率罢了。 二、读曲歌(之八十二)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读曲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六)归入《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共89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八十二首。 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以一位卖布女的自我表白委婉曲折地抒写了此女对前来买布的情人深挚爱情。前两句叙事,是卖布女自述她登店卖布,其情人前来买布,为下文抒情张本。 “郎”,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多用于女子称自己的情人,如“郎为傍人取,负依非一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十五),“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子夜四时歌·夏歌》),此歌亦然。歌中叙事,以此女的“登店”与“郎来”并提,以“卖”与“买”对举,以“三葛”与“丈余”相照应,令人一目了然。 后两句抒情,语意双关,委婉曲折。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于反诘的语气中承前叙事,写卖布女不因葛布的粗疏而断绝之,而让其情人将“合匹”的葛布带走。 其实,这是抒情,是卖布女向情人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迹:“虽说你的性格有些粗枝大叶,犹如这葛布较为粗疏,可我却不想跟你割断关系,如同不割断葛布,让你整匹带走一般。”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咀嚼。 读这首乐府民歌,我们从“登店”可知,南朝的布店有较高的柜台;从“三葛”获悉,南朝织布仍以葛藤为原料;从此诗中也可窥见彼时彼地的女子向情人表达情愫的别具一格的方式,获得“委曲”这一诗美的享受。三、采桑度(之五)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这首诗是写男女同往采桑之情事。 前两句描写一对恋人同往采桑,时值阳春三月,桑叶茂盛,可他们却顾不上采桑,在林间尽情相悦,饶有情趣。这两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相悦之态,如闻其人嬉笑之声。 后两句未承前具体描绘采桑男女相悦的场面,而将笔锋一转,写采桑女向沉湎于欢乐之中的情郎发话,以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不要光顾了相悦而耽误了采桑的正事。这两句用墨经济,与前两句之间,情节发展跳跃大,“语不接而意接”。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全诗将一对青年男女的劳动与爱情生活结合起来描写,构思巧妙。 诗中虽未点明人物,却“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诗语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读此诗,我们不仅能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形象地领略彼时彼地的风土人情。关于白居易三首纺织诗一、新制布裘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初年。全诗围绕新制布裘来布局谋篇。 前八句,从新制布裘着墨,反映诗人优裕的生活,为下文表现其愿望张本。后八句从新制布裘生开去,抒写诗人的感慨,表达其“推身利以利人”的愿望,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代可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脉相承。白居易另一首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怀:“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也可知我国的一些地方在中唐时已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制衣了。诗中“桂布”四句主要写新制布裘用料考究:一是洁白似雪的桂布,一是柔软如云的吴绵,且布重绵厚,取喻新颖贴切。 “朝拥”四句承接“为裘有余温”具体描叙新制布裘保暖性能好:在数九寒天,诗人白天拥着它,夜里盖在身上,浑身温暖如春。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以勤劳的双手裁制出如此用料考究、保暖性能好的布裘,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 二、红线毯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练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 |